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书...
搜索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书法及款识略考

来源:中国美网·14 浏览·2023-04-03 20:18:46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1,作者为现代四川内江人张大千。绢本,水墨,设色,纵53.3厘米,横1996厘米。此图署名款“大千弟张爰顿首再拜”,钤“长共天难老”“云璈錦瑟争为寿”“以介眉寿”“八德园长年”“千千千”“大千父”六印,有张大千跋、张恒惕引首、严家淦题跋。此画真迹现藏台湾张群画库2

《长江万里图》(现存台湾张群画库)是坊间公认的100幅中国名画之一,收录于《100幅世界名画  100幅中国名画》3、《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4、《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全知道》5、《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6、《名画欣赏》7、《中国书画鉴赏辞典》8等书籍。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法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1941年去敦煌,临摹北魏至西夏的壁画近300幅。1954年在巴西建“八德园”,居住约17年。1976年回中国台湾定居。张大干的绘画历程是由师古人,到师自然,再到师己心,即一临摹,二写生,三创作。其画风30岁前求“俊逸清新”,50岁左右取“瑰丽雄奇”,

 1.此文为唐林《四川美术史》修订本之特别补充条目之一。按:本文在图片、用印、题跋等方面,得到四川文史馆书画家陈沫吾先生、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主任罗宗良教授、副主任陈丹教授的帮助,特此致谢。

2. 一些书刊称此画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等,实误。

3. 林盼编:《读·赏·析  100幅世界名画  100幅中国名画  4》,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105页。

4. 瞿文明编著:《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第296—298页;徐玲玲编著:《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第307页。

5. 青木主编:《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全知道》,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版,第418—419页。

6. 黎孟德编:《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369—371页。

7. 周林主编:《名画欣赏》,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8. 郎绍君等主编:《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043页。


60岁臻“苍茫渊穆”。自述“昔年拟石涛惟恐其不入,今则又惟恐其不出。”(《张大干谈艺录》)代表作品有《长江万里图》《庐山图》《黄山文笔图》《松下抱琴图》《墨荷图》等。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徐悲鸿赞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吴作人称他“于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其笔路之广,见者莫不折服。”等等。

本文分五部分介绍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长卷,包括来历、图画、题跋、用印,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长江万里图》等。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台湾张群画库藏


一、《长江万里图》的来历

《长江万里图》的来历概述如下:1968年5月,张大千绘《长江万里图》,是应为严家淦倡、张目寒之请,为张群八十寿,而画。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穷十日之力而成此图”。

那么,作为世界知名的画家,为什么张大千会为张群生日绘此图哩?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县(1965年撤销,今属成都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先后任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院长及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长等职。

张大千交往之深、情谊之厚的友人,恐非张群莫属。除开两人是同宗同乡和书画契合之外,在张大千的一生中,张群曾经提供很多帮助。抗战军兴,张大千在北平,一度被日本宪兵队押讯,当时在重庆的张群,多方筹计,促其脱险来渝。而后张大千计划去敦煌,张群又尽其安排而促成。而敦煌之行曾有毁画盗宝之说,陈立夫曾倡议捉拿查办,幸赖张群为多方疏通,张大千才得以潜心临摹千年壁画276幅。等等2

基于这样的渊源,张群八十岁生日,张大千自然愿意绘这一长卷了。  

本图的产生还有其他诸人的促成,如与张大千情同手足的张目寒(1902—1980),等,因篇幅关系,略。

1. 徐悲鸿:《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载《张大千画集》序,中华书局1936年版。

2. 冯克力:《老照片  珍藏版15》,山东画报2010年12月,第433页。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第一图都江堰“岷江索桥”  台湾张群画库藏


二、《长江万里图》图画

在近20米的长卷中,张大千选取了从“岷江索桥”到长江出海的场景,分十段分别绘出岷江、嘉陵江、宜昌、武汉、鄱阳湖、黄山、南京、镇江、吴淞口等十处江山胜景,可独立成图,又可贯连。长卷起笔处,便是闻名遐迩的四川都江堰“岷江索桥”,而后顺长江滔滔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据统计,画幅内共绘有21座城池,近百处名胜古迹,规模之宏大确系空前不二,而又处理得那么有机协调,观者无不叹为神品1

构图布局上,开头一段采用纵深来回往覆的手法,咫尺千里,山势与河流蜿蜒交错;然后采用横势铺陈的手法,高山与平陆绵延交替,经武汉三镇,江面豁然开阔,又不时画出支流。过了南京和金山,江面更形宽阔,山势渐渺;过上海、崇明后,则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了。用墨设色上,画面时而明净,以线条为主,时而蓊郁,以湿墨叠彩晕染。中间部分以泼墨为主,泼墨之中加入大量泼彩,似无形而有形,平添几许雄奇意境,使画面产生浩荡的气势、万千层次的自然景象。全卷可谓天光水色,阴阳明灭,气象万千2

 1.邢建榕主编:《民国文人系列  一片云彩  民国文人归宿》,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第256页。

2. 参考马帅:《中国名画全知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434页;盛文林编著.:《绘画艺术欣赏》,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39页;王永鸿、周成华主编.:《中华美术千问》,三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第10段上海“吴淞口”  台湾张群画库藏


图画描绘了长江自都江堰开始,浩荡而下,直至吴淞口流入东海连绵数千里的壮丽景色,气势磅礴,结构宏伟,技巧纯熟,充满了对故国河山的一往深情1

此图既为大千泼墨泼彩画风的杰作之一,又是大千平生最为满意的精品之一,还是为其奠定20世纪“艺苑宗师”地位的巨构之一2

关于《长江万里图》图画本身介绍及后世影响的阐释多不胜数。略。

三、《长江万里图》引首、题款、题记

1、赵恒惕“引首”

引首,“长江万里图”,共五字,隶书。书写人为赵恒惕。

赵恒惕(1880—1971) ,字夷午、彝午,号炎午。湖南衡山人。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先后任湘军师长、湘军总司令、湖南省省长以及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资政3

             赵恒惕所题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引首  台湾张群画库藏


赵恒惕工书法,长于隶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概述》一书列出民国卓然成就的书家16位,他们是李瑞清、曾熙、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吴昌硕、林直勉、胡汉民、高邕、褚德彝、谭延闿、沈尹默、赵世骏、吴敬恒、于右任、赵恒惕等。赵氏名列其中,称“赵恒惕集汉隶之大成,平实厚拙。雍容华贵,为来台作隶书者之冠5。”蒋经国曾藏其书法6。《隶书百联》7《名家隶书楹联集粹》收录有他的《文章心迹联》。

“长江万里图”五字,平实厚拙,雍容华贵,是赵恒惕一贯的书风。

“为来台作隶书者之冠”,应该是选择赵恒惕为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作“引首”的关键原因。

2、张大千跋

张大千跋,共191字。行书。位于图画末卷。

略文:

五十七年岁戊申五月朔,岳军老兄八十寿辰,海内外朋旧谋有以为嵩祝者。以爰与公有乡关

同姓之好,相知垂四十年,乃征拙笔,爰不敢辞。东坡诗云: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因即其意,拂拭绢素,穷十日之力,而成此《长江万里图》,答诸君子之请而进公一觞也……爰

亦正束装挈眷,远帆而东,不使江灵笑人。大千弟张爰顿首再拜9。”

1. 邢建榕主编:《民国文人系列  一片云彩  民国文人归宿》,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第256页。

2. 韩刚:《书画同源  张大千》,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版,第49页。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958页。

4. 图片引自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台北)东方学会1968年10月版。

 5.释广元:《中国书法概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13页。

6. 翁元口述、王丰撰稿:《蒋经国情爱档案》,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7. 倪文东、郭芳宏编:《隶书百联》,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72页。

8. 司惠国、张爱军等主编:《名家隶书楹联集粹》,蓝天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9.李永翘编选:《张大千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张大千跋的主要内容是叙说受托绘制祝寿长卷的缘起、选题,后叙张群功业,及重光故土,以达父老引领之望。     

《长江万里图》张大千跋1 台湾张群画库藏

张大千书法极有造诣,其书法可以分四期:上海拜师之前为秉承家族书风的第一期,书风“苏(轼)体”气浓郁;上海拜师之后至30年代后期为第二期,碑学书风(以魏碑为主)特征显著;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为第三期,为以帖入碑时期,帖学书风(以黄山谷为主)特征明显;50年代初期以后为第四期,融前此所学而自创新面的“大千体”渐臻成熟。2也有专家认为“大千体”在张大千40年代敦煌行之后基本成型。3他的“大千体”,用笔挺利清健、奇崛峻拔、飘逸隽秀,时轻时重丰富;用墨时浓时淡,爽快随意,不拘格套;布局时疏时密,应变无方,自然随意。其书法不是某家某派,亦是某家某派,不是某种书体4,亦是某种书体。其书法独被国人书家钟情有加,甚至被世人尊为一代宗师。5《长江万里图》卷末跋写于1968年,是一件典型的“大千体”的书法作品。

张大千书法形制很多,中堂、横批、手卷、册页、斗方、条幅、楹联、书札、匾额、扇面、题款等等。其中不乏精品,不乏大型作品,在张大千艺术的宝库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6其书法列入《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7、《共和国书法大系》8、《民国书画  书法卷》9、《楹联书法百品》10、《现代名家书法鉴赏》11等。


1. 图片引自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台北)东方学会1968年10月版。

2. 韩刚:《书画同源  张大千》,第54页。

 3.2020年5月7日,笔者与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主任罗宗良先生交流,他持此观点。

 4.韩刚:《书画同源  张大千》,第93页。

 5.张近生:《宗师法书开新风》,,载《张大千的世界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46页。

6. 钟建明编著:《张大千书法艺术》,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9年版,“内容提要”。

7. 何崝主编:《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4—296页。

8. 董立军主编:《共和国书法大系  2  书家卷  1949-2009  上》,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9. 桂兴主编:《民国书画  4  书法卷》,成都时代出版社2015年版,564页。

10. 倪文东编著:《楹联书法百品》,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年版,第172页。

 11.紫都、杨超编著:《现代名家书法鉴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长江万里图》严家淦题跋1   台湾张群画库藏1

 

    3、严家淦题跋

严家淦题跋,共501字。楷书。位于张大千题跋之后。时间是《长江万里图》寄到台北后的当年五月。

略文:

“华阳张岳军先生今年八十寿,五月九日为初度之辰,朝野人士佥谋称觞作庆,先生以国难

方殷辞,而诸君子乃无以申景念之忱。会张大千居士由美洲返国小住,因共谗其作画,同人列名于后,制长卷以献,其盛举也……大千之画,传世之作也;先生之功德,传世之人也。以必传之画,

寿必传之人,实艺坛古今韵事,以拟之欧阳永叔画锦堂记,苏东坡三槐堂铭之作,不让专美于前,

异代流传,尤足使人低徊而兴慕……严家淦敬撰并书。2 

严家淦题跋主要内容是谈及请张大千作画经过、述说张群功德等等。

严家淦(1905—1993),乳名雨荪,字静波,号兰芬,江苏吴县人,曾担任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正领导人。严氏书法以楷书为主,以颜、欧为法,笔力苍劲,法度森严,结构严谨,有刚直不阿之势,有清秀俊朗雍容典雅之美。《历代庄严书画作品集》收录有他的《刚健笃实》《绩学延龄》书法。3今江苏省苏州市中街路有严家淦故居,系苏州市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4

严氏还曾为《张大千纪念文集》作序,主持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并为“张大千先生纪念馆”题署馆名5。           

四、《长江万里图》张大千用印

张大千平生蓄印三千方,一是他自已所刻,另一些为友人所治。用印之多,堪称中国近代画坛之最6

杨诗云《张大千用印详考》将其用印分为十一类:姓名字号、里籍寄旅、形貌特征、祈福吉语、佛语箴言、纪念旅游、特殊专用、闲文补白、鉴赏收藏、斋馆楼堂、干支(肖形)等7。除自刻印外,为张大千治印者众多,主要作者就达40人,包括齐白石(1864—1957)、陈半丁(1876—1970,浙江绍兴人,其名与白石相并,时人称“陈齐”)、王福庵(1880—1960,浙江杭州人,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等名人,其中篆刻大家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陈巨来(1905—1984,浙江平湖人)所治最多8。这些治印人曾经为张大千镌刻尺寸各异而风格雷同的朱文“大千居士”,和与之匹配的白文“张爰”“张爰之印”

 1.图片引自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台北)东方学会1968年10月版。

2. 释文引自李永翘:《张大千全传  下》,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页。注:李永翘释文“觞”作“触”,“徊”作“个”。实误。“称觞”意为举杯祝酒,“低徊”意为流连或回味。

 3.庄南明主编:《历代庄严书画作品集》,开明出版社2016年版,第178页。

4. 谢勤国、王家伦等:《姑苏名宅》,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9页。

5. 汪毅编著:《张大千的世界  回眸张大千》,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87页。

 6.魏学峰:《张大千用印初探,载《张大千的世界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页。

 7.参见杨诗云:《张大千用印详考》,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版。

8. 魏学峰:《张大千用印初探》,243页。


“西蜀张爰”,其数目之多难以统计,不过,有些印只存在于篆刻家的印谱,画作上基本没有使用过。1.其中,方介堪、陈巨来为张大千所刻“张氏大千”2.、“大风堂珍藏”3.是近代100名印。

此图包括引首、拖尾共计用印14方,其中:赵恒惕引首4方,张大千图画2方,张大千书法题跋4方,严家淦题跋2方。4.《长江万里图》实际用印仅10方。

本文仅介绍张大千本人钤印5方,其中,图画2方,书法题跋4方。余略。

        

        

“长共天难老”印 5. 

 

1、“长共天难老”

印钤于图首右上角上。大千先生在贺寿作品上常钤此印。此印为方介堪1946年刻。6.

“长共天难老”印文出自宋代苏东坡《菩萨蛮.七夕》:“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夜似年。”“长共天难老”大意是天不老,情难绝,岁岁年年,永无止境。

此印为仿汉白文印,印面为3.5厘米见方。这方印以圆为主,浑厚饱满,光洁秀丽,布局匀称,既稳重又大方。此印有边款“介堪作于玉篆樓”七字,无年款。


“云璈錦瑟争为寿”印7.

 

2、“云璈錦瑟争为寿”

印钤于图首右上角下。方介堪1946年刻。

“云璈錦瑟争为寿”印文出自宋代张元干《卷珠帘·寿》:“谁遣阳和放春透,化工重入丹青手。云璈锦瑟争为寿,玉带金鱼,共愿人长久。”

此印印面宽3.4厘米见方,七字三行,前两行每行两字,后一行三字,三行各占三分之一,搭配匀称,印文篆法深受吴让之、赵之谦影响,分朱布白直逼元人,于文秀中含劲健。

大千祝寿作品中,常将“云璈錦瑟争为寿”与“金石同寿”“長共天难老”吉語印配在一起,《长江万里图》即是一例。

 

1.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页。

2. 李刚田主编:《近代名家篆刻赏析100例》,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30页。

3.李刚田主编:《近代名家篆刻赏析100例》,第157页。

4. 以(台北)东方学会1968年10月版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版本为准。

5. 邢捷:《张大千书画鉴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6. 杨诗云:《张大千用印详考》,第207页。

7. 图片引自邢捷:《张大千书画鉴定》,第80页。


“以介眉寿”印1.

3、“以介眉寿”

印钤于图尾张大千题跋左上方。张大千自刻印。

“以介眉寿”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介是祀求的意思,眉寿指长辈。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祀求长寿。

四字用汉印田字格边栏,以甲骨文字入印,拙中藏巧,朴里蓄逸,再现了甲骨文字执拗苍劲,险峭挺拔的风貌。“以”字反用,延伸之笔弥补了右上方的空乏。“介”“寿”二字笔划倾斜,结构紧凑而不各自分散。“寿”字留白,既和“以”字的空白呼应,且使整个布局爽朗透气而无紧迫感2.。四字的布局高低参差,空灵生动,像他的山水画一样有鲜明感3.。

               

  “八德园长年”印


4、“八德园长年”

印钤于图尾张大千题跋左下方上。王壮为刻于1954年。

張大千于1952年由香港携家眷移居巴西圣保罗之摩诘城(大千译名)外大约八公里,买地225亩,自辟林园,凿池造亭,所建居处花了近二十年,张大千命其曰“八德园”。“长年”,即长寿。但此处可能系双关语,原来四川话长年,是长年之劳工,谓大千本人是八德园中长年的园丁。

此印治印人为王壮为。王壮为(1909—1998),本名沅礼,以字行,号渐斋、渐翁、忘渐老人。河北易县人。善书法篆刻。曾任台湾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篆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是台湾当代重要的书法篆刻家之一。有《玉照山房印选》《石阵铁书室印拓选存》等多种篆刻书法专著出版4

此印3厘米见方,刀法受歙派之影響,尤有垢道人程邃的遗味。为“三一一”陣式排列,“八”字撇捺分得很開,因此扁窄,“德”省去“彳”部使其平匀。“园”字密,占印面四分之一。“長年”二字平直,佔印面二分之一,与圆意的“八德园”形成对比。“长年”二字加粗笔画,向上延伸冲破天,“长”字屈写平正,

1. 图片引自邢捷:《张大千书画鉴定》,第74页。

 2.李文馥:《张大千的篆刻艺术》,载《内江文史  第23辑》2006年,第26页。

3. 叶一苇:《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4.舒文扬:《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赏》,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年”字一笔直插到底,与“长”字平齐,二字紧贴在一起,如同塑的一尊身材魁伟、道貌凛然的高士铜像,屹立在八德园之中。1.“八德园长年”印,为大千七十岁后常用印。

 

           “千千千”(三千大千)印2.


5、“千千千”(三千大千)印

印钤于图尾张大千题跋左下方中。张大千自刻印。1930年代所镌。

印文是三个“千”字,表示“三千世界”。这是佛家语,三千世界是佛教化的世界。一世界的中央有须弥山,七山八海交互相绕;海中有四大洲,七山八海外,更有大铁围山,这叫做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叫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叫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叫大千世界3

此印构思巧妙,章法奇绝。张氏大胆地将三个横笔连成一画,使三个千字融为一个整体,从左至右三个竖笔的变化,既避免章法的均衡呆板,但又不是长短参差,而是依次竖更比一竖长,很有绘画的透视效果,显示出由小而大,由远而近的空间感,边框又起着宇宙包围的意象作用,与印文要表达的佛家“大千世界”的哲理非常贴切。4.这不同凡响的章法结构,筑成了特殊的韵律和空间感5.

 

“大千父”印6


6、“大千父”印            

印钤于图尾张大千题跋左下方下。张大千自刻印。1940年代镌。

“父”,读甫,是古时对男子的美称,与父辈并无关系7

“大千父”,文含画意,印从画出,如出水芙蓉。“大”盖欲翠,“千“枝竞发;“父”仪端庄,迎风势沛;千形万态,奇趣盎然。书法豪迈,章法潇洒。刀法沉着流动稳健。他不是将绘画图像生硬入印,而是将绘画哲理合情理与客观实际的需要,而倾注于方寸之间8。是枚铁线篆书风韵味十足的佳印神品。乃张大千名印9

 1.杨诗云:《张大千用印详考》,第183页。

 2.张大千作、邢捷编:《张大千书画用印谱》,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3.马博主编:《书法大百科  第5册  图文珍藏版》,线装书局2016年版,第362页。

4. 张国维:《印外说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5.李文馥:《张大千的篆刻艺术》,29页,

 6.邢捷:《张大千书画鉴定》,第75页。

 7.李文馥:《读张大千“大千父”印》,载《內江文史  第25辑》2008年12月,第14页。

 8.李文馥:《张大千的篆刻艺术》,29页。

 9.李文馥:《读张大千“大千父”印》,载《內江文史  第25辑》2008年,,第14页。按:关于此印,王家葵认为这枚1940年代偶然仿方介堪鸟虫篆,用所谓“云篆”体自刻的“大千父”,尽管大千自己喜爱不已,而实际上真是平庸得很。引自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第161页。

大千先生不以篆刻名世,但他的篆刻艺术入古出新,有笔、有法、有情、有魄、有意,应当在中国现代篆刻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詈1

五、中国名画《长江万里图》及张大千《长江万里图》

在中国绘画史中,长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山水画题材。历代著名的《长江万里图》作品,计有:(南宋)夏圭《长江万里图》,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111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南宋)赵黻(芾)《长江万里图卷》,纸本水墨,手卷,纵45.1厘米,横99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3.(明)戴进《长江万里图》,绢本水墨,手卷,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明)吴伟《长江万里图》,绢本水墨,手卷,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5.(清)王翚《长江万里图》,翁万戈藏并捐赠6。(现代)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有油画长卷,1970年代绘7,也有设色纸本手卷,1990年作8,均私人收藏。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台湾张群画库藏


那么,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在所有这些名画中有什么特色哩?

一说:处理这样宏大的布局,寄托深厚的思国之情,不是一般胸有丘壑的山水修炼所能胜任,必须具备气吞山河的胸襟和饱满的爱国热情,才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叶浅予)9

一说:泼彩,是张大千发明的。古有泼墨,今有泼彩,张大千的泼彩有很深的传统渊源,中国当代画家,张大千数第一!(谢稚柳)10

一说:“破墨泼墨”之法虽是唐人王洽所创,但未留下点滴真迹。而“破墨泼彩”之法,乃是张大千先生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大硕果,是对国粹中国画的巨大贡献。11(邱少秋)

 1.魏学峰:《张大千用印初探》,第243页。

2. 朱伯雄等主编:《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1》,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31页;(宋)夏珪绘.:《夏珪长江万里图》,故宫博物院,民国20年。

 3.赵芾.:《中国历代绘画大师长卷经典 长江万里图》,四川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4. 张婷婷编著:《中国传世山水画  卷4》,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27页。

 5.(明)吴伟:《长江万里图》,青岛出版社,2014年版;《线装藏书馆》编委会编著:《中国传世名画鉴赏  卷3》,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

 6.翁万戈:《莱溪居读王翚”长江万里图“》,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张树基:《长江之图疑有神 翁子得之忘其贫——翁同龢与”长江万里图“》,东方收藏2011年6期。

7. 欣弘主编:《古董拍卖年鉴  书画  2007  全彩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18页。

 8.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编委会编:《2009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  中国书画》,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9. 马帅:《中国名画全知道》,第434页。

10. 引自韩刚:《书画同源  张大千》,第52页。

11. 邱笑秋:《是“泼”墨,还是“破”墨》,《中国艺术报》2019年5月13日。注:邱笑秋此文强调张大千先生晚年变法,是破字当头,泼在其中;泼之再破,破之又泼;其阴阳向背、疏密聚散、虚实浓淡……乃吾国宝贵之哲理也。“以色破墨”,才是张大千大胆创新的精髓、前无古人之绝招。


一说:大千曾用大半生时间临摹古代诸大家,晚年变法,作泼墨、泼彩,其豪迈奔放的墨彩、苍茫雄浑的气度,以超绝一切依附,开中国画从未有过的新境与格调。他的泼墨、泼彩,饮誉海内外1

一说: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属于王希孟的模式,沿袭青绿山水这种皇家画院特别的表现方式,加之他独到的泼墨与泼彩,气魄更加浑厚与潇洒,是现代画家绘制长江最为壮观的作品2

依这些说法,张大千《长江万里图》进入100幅中国名画之列,实至名归。 

 张大千与毕加索


那么,如果年代以现代进行统计,除开张大千,还有几位中国现代画家的作品进入100幅名画这个榜单哩?

他们分别是:吴昌硕(1844—1927)的《秋实图》(屏,纸本,设色,纵17.7厘米,横5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齐白石(1864—1957)的《虾》(纸本,水墨,纵38厘米,横41.5厘米,中国美术馆藏)、黄宾虹(1865-1955)的《秋林图》(纸本,设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徐悲鸿(1895—1953)的《田横五百士》(布面,油画,纵349厘米,横197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和《奔马图》(纸本,设色,纵130厘米,横76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蒋兆和(1904—1986)的《流民图》(纸本,水,纵200厘米,横2700厘米,中国美术馆藏)、傅抱石(1904—1965)和关山月(1912—2000)的《江山如此多娇》(纸本,设色,纵5.5米,横9米,北京人民大会堂藏)、董希文(1914—1973)《开国大典》(油画,纵2.3米,横4.05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其中:徐悲鸿一人两幅,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人一幅3

从这个榜单人物看,共九人,全都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画家。

作为四川,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这九位画家中,四川有两人,一是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一是绘制《流民图》的四川泸州人蒋兆和。

由此可知,四川绘画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曾陆红:《巨匠与中国名画―张大千》,台湾麦克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注:

 2.周怡:《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形态》,齐鲁书社2016年版,第252页。

 3.参见瞿文明编著:《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第282—307页。



唐林,美术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非遗协会专家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