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第一部图文并茂的巴蜀山水史叙论
◎中国山水画史研究及巴蜀写生、创作的重要参考
《巴蜀山水画叙论》
——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传承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H005)
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川宣【2012】110号)
《巴蜀全书》2018年度委托课题
●2014年四川省文联重点课题
●2017年四川省文化厅艺术生产重点扶持项目
总 顾 问:秦玉琴
策 划:郑晓幸 平志英 周思源
学术顾问:(按性氏笔划为序)
王鲁湘 王明月 龙 瑞 何应辉
张晓凌 李明泉 杨晓阳 林 木
唐允明 舒大刚 黄宗贤 程大利
韩 刚 薛永年 戴 卫 魏学峰
编 委:窦维平 李 兵 刘建刚 范远泰 吴 斌
梁时民 薛 磊 刘晓英 邓 枫 张 剑
钱 磊 唐 波
著作人:管苠棡◎著(第一、二卷)
管苠棡 唐波◎编著(第三卷)
特约编著:唐 波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全国新华书店、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发行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向民族伟大复兴奋发图强的时代,尤是近十年,党中央关于继承发扬和振兴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战略决策,使中华文化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文艺工作者。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2012年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美协策划实施了“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活动,2014年四川省文化厅启动“巴蜀书画艺术传承及创新性创作研究工程”并纳入四川省“十三五”文化艺术发展规划,四川省美协、四川省诗书画院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深研传统、深入生活的写生、创作、展览、研究和出版推广等活动。
四川省诗书画院《巴蜀山水画叙论· 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传承变革研究》课题,得到了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美协、四川省评论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巴蜀书画艺术传承发展工程”子项目,2014年获四川省文联“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子重点课题立项。2017年获四川省文化厅重点扶持项目立项,并通过四川省文联、省文化厅联合专家组评审结题。2017年10月经人民美术出版社选题评审通过立项。2018年5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专家组赴四川考察该项目,被评为本年度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重点关注学术项目。同时,该项目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2018年度委托课题。
该课题由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管苠棡承担并负责独立撰稿,特约编著唐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在读)。历经10余年精心准备和近8年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富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全书共三卷,计60余万字,1500余张图片,该书为当代全面梳理中国山水画发生在巴蜀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巴蜀山水画传承发展史叙论的第一部专著。2018年12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发行。
贡嘎山脉气势宏大、神奇幻象、吞吐八荒的山水气象 桂全智摄
请全文图片下加注文
目 录(第一卷)
巴蜀山水画序……………………………………………………………16
绪 论………………………………………………………………………20
第一章 中国山水画溯源
第一节 中国画山文化与三星堆玉璋《祭山图》………………………31
第二节 画山文化起源与山水画技法萌芽文物考查求证………………42
第三节 试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根系源头………………………………59
第二章 写貌蜀道——中国山水画第一次变革(唐代至清代)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第一次变革的立论…………………………………… 75
第二节 蜀汉、晋代、唐代部份名家入巴蜀,开创中国山水画新时代… 78
第三节 五代至宋代巴蜀山水画风的传承与发展………………………… 99
第四节 唐宋巴蜀山水画风概述……………………………………………117
第五节 唐宋入蜀画家与巴蜀山水画派…………………………………… 123
第六节 元、明、清三代巴蜀山水画的表现与传承………………………130
第三章 文以明道——试论巴蜀山水画西综探觅与人文追求
第一节 由董其昌“南北二宗”论西宗………………………………………137
第二节 画学分科与山水画人文思想追求……………………………………163
第三节 山水画美学追求与《明皇幸蜀图》的启示………………………… 169
第四节 巴蜀山水气象与北纬30度的思考……………………………………177
第四章 文以载道——巴蜀文化艺术特色与山水画
第一节 巴蜀自然特质与人文艺术特色……………………………………… 182
第二节 道缘于此——巴蜀自然、人文与中国古典哲学渊源………………208
第三节 道兴于斯——道家思想与山水画艺术表现………………………… 217
第四节 佛盛于斯——佛家思想与蜀地宗教绘画…………………………… 232
第五节 风骚共鉴——巴蜀山水诗、词、赋中的山水画气象……………… 240
第五章 澄怀味象——巴蜀自然与人文审美探索的再发现
第一节 图揽巴蜀名胜…………………………………………………………254
第二节 蜀道奇绝险,风光在征途…………………………………………… 256
第三节 巴蜀人文地域性审美取向……………………………………………267
第四节 巴蜀美术遗存与审美意识流变……………………………………… 274
第六章 斯文在兹——巴蜀山水画的追问与反思
第一节 被历史忽视的苏东坡山水画美学思想探微…………………………286
第二节“清雄奇富,变态无穷为难”之难…………………………………294
第三节 蜀中名迹之劫与巴蜀山水气象表现的追问………………………… 301
第四节 巴蜀山水气象与“云水画风”的思考………………………………304
第二章附录 蜀汉——清代山水画家史稿简录………………………………310
参考文献……………………………………………………………………… 316
目 录(第二卷)
第一章 巴山蜀水——中国山水画第二次变革之源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第二次变革历史背景雏议…………………………………10
第二节 巴蜀山水—中国山水画第二次变革之源的理论思考………………… 18
第三节 西学东渐、马克思、毛泽东文艺思想
对中国山水画第二次变革的决定性作用………………………………………21
第二章 巴蜀画风——山水画第二次变革及近现代巴蜀山水画风的构建
第一节 入蜀方知画意浓,巴蜀山水审美的发现与贡献……………………… 25
第二节 巴山蜀水——近现代山水画风的缘起与重构………………………… 31
第三节 近现代巴蜀山水画风…………………………………………………… 98
第四节 近现代巴蜀山水画派……………………………………………………106
第三章 重师造化——巴蜀山水审美与现当代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
第一节 巴蜀山水审美特征与宏大、雄秀、神奇和幽邃的发现……………… 117
第二节 南北区域性地貌形态比较……………………………………………… 156
第三节 南北历代部分山水画笔墨图式比较……………………………………160
第四章 现当代巴蜀山水画风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巴蜀山水画当代性表现的思想转捩…………………………………… 198
第二节“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变革的指导思想… 201
第三节 现当代部分巴蜀山水画家技法浅析…………………………………… 206
第四节 现当代巴蜀山水画风…………………………………………………… 309
第五节 现当代巴蜀山水画派的雏形………………………………………………18
第六节 研道知机——关于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的探索的思考………………324
第二章 附录 近现代部分巴蜀山水画家简录……………………………………329
第四章 附录 当代部分巴蜀山水画家名录………………………………………334
参考文献……………………………………………………………………………364
目录(第三卷)
第一章 中国山水画地域性与当代性刍议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依托地域发展的基本规律 ………………………………9
第二节 打造画派的思考 ………………………………………………………1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画传承变革的困惑与现实研究的困境 …………………… 14
第二章 巴蜀地貌特征与当代笔墨图式的开发
第一节 巴蜀地貌特质与笔墨山水图式的开发 …………………………………22
第二节 巴蜀人文景观审美特征与当代山水画的表现 …………………………43
第三节 巴蜀的自然气候与山水画气象表现的开发 ……………………………58
第三章 当代巴蜀中青年山水画家的探索
第一节 当代巴蜀 60 年代部分山水画家探索创新技法浅析 ……65
第二节 当代巴蜀 70 年代部分山水画家探索创新技法浅析 ……89
第三节 当代巴蜀中部分青年山水画家的传承思变 ………………102
第四章 现当代部分理论家、画家探索思考
第一节 现当代部分理论家、画家特约专访 ………………………113
第二节 当代部分美术理论家访谈 …………………………………156
第三节 当代部分巴蜀山水画家访谈 …………………………………249
第四节 现当代理论家、画家访谈综述 ………………………………351
第五节 当前欧州部分地区当代艺术的趋势与中国画当代性浅谈 …360
余 论 中国山水画第三次变革之展望 …………………………………362
后 记 ………………………………………………………………………368
第三章附录 近现代及现当代部份巴蜀山水画家名录 …………………372
参考文献 …………………………………………………………………404
参照图目 …………………………………………………………………410
○巴蜀书画艺术传承发展工程
○最接地气的山水画史实、写生、创作应用性研究
○美术院校山水画重要的教学参考
○收藏家重要的参考手册
重庆云阳县龙缸石笋河大峡谷晨曦全景图 王万田摄
泱泱华夏,山川如海,日月晦明,道生万物,中华文明光耀千古。巴蜀自然,山川宕跌,生灵蓬勃,气象万千,聚合天下奇观而举世闻名;巴蜀人文,神秘奇异、悠久博厚、超拔神逸,荟萃群贤风流而标秉千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百业振兴,中国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同时,受到西方多元化艺术观念的强烈冲击,当下山水画家困惑、彷徨、反思、探索不可回避。回望中国山水画发展史,追溯其精神文化本质,探索山水画起源、发展、变革与巴蜀自然人文的关系,尤其是对巴蜀自然人文在中国山水画两次变革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探讨,建构巴蜀山水画基础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传承发展中国山水画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本课题主要讨论的问题。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台北
中国山水画在巴蜀呈现出启蒙、变革和发展的种种端倪,引发课题组对巴蜀自然人文之于山水画史的重要地位进行追溯,其文近60万言,归于文翰实为沧海一粟,用于传阅又显冗赘,故此有感而发,再作长短句《巴蜀山水画序》简序归藏于心,是为纪。
巴蜀山水画序
华夏西南之隅,苍穹玄冥,天风浩荡。贡嘎山下巴蜀大地,宏大壮丽、山川跌宕,雄谲峻拔、神奇幽邃,显元气弥漫之态“恍兮惚兮”,寓混沌之象道兴于斯;梁岷之域巴蜀人文,玄妙诡秘、精深博厚,神逸超拔、群贤荟萃,采自然弥散之气“天人合一”,怀万物之情文兴于蜀。
孕育崇山仙道文化、氐羌文化的岷江山水,阿坝州理县苍凉、悲壮、神秘而又气势磅礴 管苠棡摄
悠缅传说,华胥氏于渝水“履大迹”生伏羲、女娲,繁衍华夏文明之根;古蜀于昆仑岷峨,礼山“天柱”、朝圣“王母”孕育“崇山仙道”文化,是为衍生画山心理动因之渊薮;蜀人大禹治水“洪范·九畴”方略初定“阴阳”,奠定山水画学哲理,又制九鼎图山川以示彊域,图为实用;巴蜀自然人文蕴涵天道哲理,如金钥银匙,开启创造山水画新境界众妙之门。
东汉西王母土陶油灯 私人收藏
殷商、西周,三星艺魂、金沙遗韵,铸铜琢玉、惊世骇俗。千古之谜,予当谁问?执璋把钺祭神山,刻山顶礼寄真情,画风物,具形神。由是《祭山图》《山云禾田图》,“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以为刻山摹水,营造胸中丘壑之滥觞,画事之兴,巴蜀之魂也。
三星堆玉璋《祭山图》
三星堆《祭山图》与顾恺之《洛神赋图》山形比较
三星堆神坛,四方人顶礼山的图案和造型
成都金沙西周石钺 云山禾田图
东西两汉,文翁兴蜀、工匠好图,雕石塑砖、水土火功。于咫尺之间,图盐井插种、弋射收获;看斗方之中,荷塘渔猎、耕作桑园,境且幽,象尤远。东晋顾恺之,笔绘张天师,布道苍溪上云台,始作《画云台山记》,兴画理,论画道。
成都汉代画像砖《井盐》
唐有吴道子,写真貌蜀道,“只以墨为踪,近代莫能加其彩绘”、“施笔绝踪,磊落逸势”创水墨泼绘山水;“离披点画,若可扪酌”,始作山水之变者也;大小“李将军”抹青填绿,成就青绿山水换新颜是也。继王宰、王维、张璪、孙位、张询诸贤又韦偃,入蜀游历,寓居益州,诗咏蜀川,图绘巴山。“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犹是山水画第一次变革之于巴蜀,垂成大功而神韵见焉。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右下角对皴法的运用
五代以降,李升遂出新意,黄筌父子融花鸟、山水树典范。宋有苏轼与文同,文赋丹青,情思神逸,“文人画”论主画坛;东坡“清雄奇富,变态无穷”,山水画美学藏文翰之中;孙知微之湖石湍蹙、苏过之焦墨雄健、勾文龙之笔气清润、法常之澹泊远淡,更有王诜金碧辉煌,标榜后世三百年。
北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97cm×5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后蜀 丘文播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清三代陈汝秩、李容瑾、徐贲、倪端、杨基诸先贤融南北尚古雅,笔墨传古意写巴蜀意象,辜培源、龚晴皋、刘锡玲诸家,承古觅新,誉满成渝。
辜培源 枯木竹石 纸本设色 24cm×20cm 《四川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集,1999年版(p5)
龚晴皋 山水 180cm×50cm 款识:垂柳迎风摇杨之意,晴皋画於退任山庄,钤印晴皋、龚有融
廿世纪之初,“西学东渐”,“五.四”事兴,于山水画文脉注入新活力。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及李可染等“入蜀方知画意浓”纵情巴蜀;
黄宾虹 青城山中坐雨林峦
傅抱石 巴山夜雨
陆俨少 峡江山水
李可染 峡江轻舟图
石鲁北出秦岭,张大千东出夔门,胸怀蜀山融汇他山、兼容南北,冲和境象,承往哲继古韵求索今昔之道,融中西传文脉再行山水之变。山林之气、笔墨生机,丘壑盎然、气象万千,依仁德游艺,为河山立传。由此以为,山水画于巴蜀开启第二次变革之序幕。
张大千爱痕湖
陕西沟壑嶙峋的黄士坡
至此矣,回溯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而论,“笔墨精妙论”、“南北二宗”论不绝于耳,文人画艺由此大兴。殊不知巴蜀自然人文肇生山水画笔墨、丘壑之情态精神,五代至明清南北分合,衍生“南北二派”,薪火代传,史可鉴矣。于似乎山水画源于巴蜀之“西宗”也。
现当代,周抡园、冯建吴、石鲁、吴一峰、陈子庄、岑学恭、李文信、黄纯尧、王敬恒等先师再继,根系巴蜀,顾盼时代。守静笃澡精神,耕烟砚树新风。授画业以布道,解疑惑诲后学;桃李满天下,丹青传后世。泽惠画坛,青史留芳。巴蜀画事由是再兴,裁素抚绢而有为矣。
陈子庄 蜀中山水
冯建吴 天埑变通途
岑学恭 风帆出峡图
吴一峰 南部天生桥 写生
黄纯尧 卧龙道上
李文信 话桑麻
王敬恒 己丑夏写于瓜斋
山水赞,品味巴蜀咏天地垂相,巉嵯峭隽、赤壁千仞而又玄旷漫妙、流光万里;丹青颂,师法造化写胸中心象,笔畅墨酣、丘壑万循而又雄秀峻拔、气象万千。笔墨与丘壑并举,心象与境界独创,笔劲墨酣,水晕墨章,继使昌盛发达。稽诸籍,察粉本,皆有据也。纵使一管“四德”,裁素三千,写不尽嵩华灵秀、河北庞魄、桂林玲珑、江南婉约;画不完蜀山嵯峨、雪山圣洁、剑阁栈道、骡冈晓行。既可逸情,更可畅神,解衣磅礴,舞文弄墨,一何快哉!
巴蜀画道,贵乎原创!
数先贤无数风流人物,看今朝多少潇洒才俊。承文脉味自然,集大成创新貌,开新境树标杆,为人之先,原创是也。
道乎创世,理生万物。丹青绘之书写张显笔墨精神;求索古今,丘壑心象风情万种,任凭肖遥自在、神游于八荒。
试看九洲,他山依旧。新境界之创造重构天地寥廓;侧身西望,贡嘎岷峨雄奇峻拨,依然浪浪天风、苍苍山如海。
展望未来,研道知机。山水画之变革再“肇自然之功”;蓦然回首,巴山蜀水生灵涅槃,仍在玄旷漫妙、风云变幻中!
管苠棡戊戌二月初八于成都
圣洁、神秘的贡嘎山 管苠棡摄
该课题专著共三卷,以画家的角度,用美术学考古、文史考证的研究方法,从古代到当代,对中国山水画在巴蜀溯源以及巴蜀山水画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总体梳理。同时,对唐代本土和入蜀寓居10位著名山水画家,宋代本土和入巴蜀著34位山水画家进行了生平、技法、风格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对唐宋巴蜀山水画派、近现代巴蜀山水画派雏型,对巴蜀自然、人文审美,苏东坡山水画美学思想,对现当代(1935~1960年出生)部分巴蜀地区近200余位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技法分析,并对当代全国及四川27位理论家和画家进行了深度采访,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山水画在巴蜀以及巴蜀山水画史实,取得了多项富有创见性研究成果,为当代山水画传承发展和写生创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该课题专著的出版,填补了新石器时期至汉代中国画山文化起源和巴蜀山水画史研究的两项空白。
注:本文图片版权归署名作者所有,切勿复制刋用。
写作、采风、编辑花絮
2017年8月25日,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厅从微机抽取专家组成9人联合专家组,对《巴蜀山水画叙论》课题进行评审结题
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同志,在评审会上作评审主旨讲话
四川省文化厅委派艺术处课题负责人杨德刚同志发言
评审会由由四川省文联组联处处长吴文斌同志主持,省文联《现代艺术》杂志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四川省美协副主席、专家组成员梁时民同志发言
参加课题评审会的专家们分别作了评审发言
课题评审专家组组长秦天柱先生作评审结题发言
2017年5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书记、社长周伟、《中国艺术》杂志执行主编张书云等专家,专程来川,到四川省诗书画院对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调研
会上北京和四川的专家对画院课题研究项目进行研讨
2018年在四川省诗书画院、浙江省画院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巴蜀山水画叙论课题》
为关心巴蜀山水画的同仁祈福!甘孜州高尔寺山经幡、贡嘎山脉天远眺
巴蜀山水宏大、雄秀、神奇而幽邃,人文独特而博厚,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的圣地,可以开启当代山水画创造新境界的“众妙之门”。巴蜀热忱欢全国同道到巴蜀写生采风!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