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纤毫毕现中追索自然诗...
搜索

从纤毫毕现中追索自然诗意

钱玲萍·26830 浏览·2020-04-18 15:32:47

文/杜溪


晨曦渐露

钱玲萍


 大半生从事副刊编辑,接触和采写过不少画家,我隐隐有一种感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什么样的画,达到怎样的艺术高度,其中许多因素也许是前定的。讲得玄妙一点,这是天赐灵机,而且从来不乏“厚此薄彼”。用民间通俗的话说:就看你是不是吃这碗饭的。


晨曦渐露

《版纳的清晨》


钱玲萍女士的绘画历程,也验证了我的这点推测。她是一位具有较高艺术秉赋,甫一出道即能在绘画方面有所造诣的画家。


晨曦渐露

《拆》180x240cm


钱玲萍出生和成长在历史上的老桐城地域。古往今来,这里人杰地灵,文脉深厚,除了大画家李公麟和著名的“桐城文派”,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历代名人历历可数。这片地域的女性也同样出色,聪明能干,有胆有识,先后出现施剑翘、潘玉良、方令孺等巾帼须眉。据我观察,钱玲萍同样有着桐城女性的特点。


晨曦渐露

《晨露》120x240cm



认识钱玲萍很多年,我的印象里,她心智机敏,秉性自强,不管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都会是出类拔萃的。由于受文化传统影响,她立志于追求绘画艺术。这样,在中国工笔画领域,就多出了一位出色的女画家。近年间,她向社会奉献了一系列优美的画作。


晨曦渐露

《晨露沐芳华》68x138cm


钱玲萍的绘画成就来自于刻苦、勤奋,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特有的悟性。为画出天地间的“神采”,自当从虔诚地描摹自然物象之形开始。她曾长年累月外出写生,像北京的植物园,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她都多次前往写生,其间辛苦磨砺自不必说。甚至在医院陪伴重病的母亲,她亦将萦绕心头的悲伤情感转化为一幅画作,从而最深切地表现出心灵的依恋。


晨曦渐露

《晨曦渐露》 调好


我甚至有一种感觉,钱玲萍天生就该是一位工笔画家。她的个性和工笔画如此相汇融通。画作简洁、朴实、大气,从不矫揉造作。这里既有中国工笔画传统的熏陶,也有对大自然的观察积累,在对物象纤毫毕现的写实描绘中,始终潜心追索诗意的抒情。


晨曦渐露

《花非花》70x136cm纸本


正如古人“磨杵成针”,必经千百次锤炼,才能得出自己的风格面貌。


钱玲萍的画作,我印象较深的有《晴雪》《晨曦渐露》《雪落无声》《丹台赏明月》《静听花开》《祈愿》等幅。其大都从对自然细微的体察,凝结到一种诗意的再现。《晴雪》是一首冬之咏,冰雪覆没蒲草霜叶,一片冷冽气象,唯有两只雪雁温馨恬静,从而让画面吹拂微微暖意。这是人性对世界的关照。《静听花开》画面上演绎着通透明澈的蓝调,而芭蕉、莲荷、水鸟是那般和谐共存,这“静听”中无疑流淌着一首天籁的诗。《祈愿》中的玉米,镀上了明洁的秋光,物象轮廓的线描犹如风中的溪水。画家在这里是“祈愿”世界的祥和美好。秋天不是无情的凋落,而是奉出温润饱满果实的季节。


晨曦渐露

《梦在远方》69x138cm


一个艺术中人,如果仅是“泥古不化”,那么艺术之路是走不远的。宋人刘几言:“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画家只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他能够取得的艺术成就会非常有限。这也是缺乏自省的表现。


晨曦渐露

《沐春风》190x240cm


在这方面,钱玲萍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她很注意从一点一滴,追求日积月累的改变。在作画的矿物颜料使用上,她不断开拓用材和积累心得,并在绘画中大胆施用,以起到让画面质地更丰富的效果。而对于画面总体格调,她从“客观性”逐渐过渡到具有更多主观意味,随意赋彩,以达成“以心写画”,开掘和表现灵思变幻之美。


正值中年的钱玲萍,艺途还很长远。祝愿她,理想长上翅膀,飞往心中的高度。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晨曦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