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艺术家(按姓氏排序)
陈 斌 陈志才 范澍宁
冯 俭 傅仲超 金涌焱
柯和根 郎 军 李 江
李开能 李秀峰 李也青
梁时民 罗中凡 吕大江
吕应鑫 钱 磊 舒湘汉
王晓银 谢泰伟 谢天赐
熊 明 薛 磊 杨涪林
杨国平 姚叶红 易 凭
袁 泉 张 剑 周 鼎
序 言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人格化,并具有了特殊的更多抒情写意空间。伴随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加上具有文学性的中国画独有之精神,使得中国画具备了更深厚的底蕴和内涵。
苏东坡,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和弟苏辙并称“三苏”,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文人画的主要倡导者。
“意”,是人类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而富有韵味的认知;写意,是人类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审美认识上实施的具体技法。“写意”既是美学范畴,也是凝集了世界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的方法论。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文人墨客以书入画,用抽象的画面、极具想象的构思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表现事物的本象,追求事物神韵;以自然之美,体现中国绘画意趣,一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写意画作为中国画的核心,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具体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当今中国之画坛,那种以自然为上,追求气韵生动,注重画面空灵静谧、苍润浑厚的意境及“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时空观念和审美意蕴等意象精神正在悄然流失。鉴于此,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艺术,倡导写意精神,中国美网携手“东坡故里”的眉山市美术家协会和眉山国画院将于2020年举办“东坡遗风·笔墨神韵” 首届中国画写意名家作品展。展览以“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写意精神”为目的,拟定每年举办一届,逐步发展成为业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艺术展览品牌。
★冯俭★
冯俭,1944年生于山东济南。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苏州市政协书画室画家。
历任张家港市书画院院长,张家港市美协主席,张家港市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委员。
◆ ◆ ◆ ◆
两鬓成霜 笔头还狠
◆ 文\鲁云 ◆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人向画家李苦禅叩过头后,被大师收入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转瞬五十年过去了,当时的那个青年,而今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便是著名花鸟画家—冯俭。
冯俭《大寿千年》134x67cm
冯俭,姓刘,山东汶上人氏。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祖刘韵珂,清朝时曾任浙闽总督。能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至今仍有其书丹之碑刻存世。冯俭自幼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他敏于思,善于悟。为人仁厚,性格豪爽,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
冯俭《福禄》67x67cm
冯俭的画属大写意一路,他善使大笔,喜作大画。看他的画,第一感觉便是气势夺人,花鸟画大家陈大羽先生曾说:“冯俭的画大气,不小气。”冯俭作画能很好地把握整体气象,从大处着眼,运筹全局。看他作画,笔势飞腾,虎虎风生,力道遒劲,谨严勇猛。他塑造的物象通常比真实的要略大些许,有意将鸟的嘴、眼、腿、爪画大些,通过他那苍劲、朴拙地笔道刻画出来,反而感到十分生动传神。他注重写生,常仔细观察鸟雀虫鱼,食、鸣、飞、栖的各种姿态。分析花草树木在风、雨、晴、雪中的不同形态。在他眼中,造化万象都是“活”的,无不声气相通,活灵活现。
冯俭《江南五月》134x67cm
通过揣摩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然,达到物我冥合之境,再经取舍、夸张、变形等手段传移模写到纸素上,赋予物象灵活的神韵,且抒发画家的坚质浩气,逸趣情怀。
冯俭是学苦老出身,而又游艺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之间,经过几十年的研习,竭思尽虑终能自辟蹊径。艺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说:“冯俭简而有力,在色线形的组合中变幻出新。”冯俭的画很纯净,纯净的就像他这个人,清澈明快,纯任自然,他用笔沉着中求畅快,虽放纵洒脱却又不失传统。其用笔或重若高山坠石;或轻若蜻蜓点水。他以用线见长,老辣稚拙,方圆并施,快慢有致,虚实相间。运力在提按,落笔稳,准,狠。
冯俭《瑞雪》134x67cm
他善于用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干线湿面来施展张力,他用墨爱走极端,往往是浓处极浓,淡处极淡,湿处极湿,干处极干,对比强烈,黑白分明。他用色追求单纯,喜用原色,不喜复色,更不爱墨中调色。纵观他的用笔用墨,常在不经意间,似有能,似无能,没有几十年的笔墨训练是难以达到的。
著名花鸟画家张继馨先生十年前曾这样评说冯俭,他写道:“冯俭在艺术上曾从国画大师李苦禅,特别在笔墨上深得李老三昧,有简与力之肆意表达的效果和“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概,但他并未以此而满足,他懂得继承仅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要得到前人的神妙处,又须摆脱形似的枷囚。所以在这些年的艺术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自己的独特画风,不仅在技法和形式上力求变换,更探索深远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反应。由于他高度概括了色,线,形为造型手段,一些颇具气韵生动的新意作品,常不时展现在人们面前,形象的深入的揭示生活之美,给观赏者留下醇美的回味。艺术贵在创新,但出新殊艰,求异不易。要使艺术规律,艺术概括,艺术形象和艺术技巧融合于一体,以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谈何容易,故有“采一年,炼十年”之说。冯俭先生能有自我见解,广阔的远见和坚定的意志,在文艺界中是很难得的,他在艺术上所不断取得的成就,无疑就在于此。”
冯俭 《早春》134x67cm
冯俭曾调侃自己的画是“边缘艺术”。博采众长的他确实与古今先贤大师都沾点边儿。在他的画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八大朱耷的朴拙,缶翁昌硕的气度,颐者天寿的格调,励公苦禅的神韵。诚然,让我们真切的看到的还是具有他自己面目的冯俭的写意花鸟画。无怪乎苦禅大师当年看到他的习作曾有“心怀为之焕然”的赞许。
冯俭的写意花鸟画是美的,我喜欢。
作品欣赏
冯俭《到过白沙后、天下无枇杷》67x134cm
冯俭《鹤寿》67x134cm
冯俭《鹤与寒梅共岁华》67x134cm
冯俭《口迸明珠打雀儿》67x134cm
冯俭《秋实》67x134cm
冯俭《盛夏》67x134cm
冯俭《听雨》67x134cm
冯俭《仙苑雨露三千年》33x134cm
冯俭《燕归来熙》67x134cm
冯俭 《志在高远》67x134cm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