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 | 陈斌看到...
搜索

龙飞凤舞 | 陈斌看到了什么(连载 一)

陈斌·3 浏览·2021-03-29 16:35:33


知名学者、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陈雨光老师花了数年时间完成的长篇巨论《陈斌看到了什么》,文章对艺术家陈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印记进行深刻解读,现将此文分篇刊出,以馈读者。


文/陈雨光 


陈斌

陈斌《春歌》79×113cm

(此帧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憨牛居藏珍)



陈斌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有趣又深刻的话题。因为艺术是哲学。作为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品应是其用视觉组织力把创意思想(世界观)表现出来的呈相。

从这一意义讲,对视觉科学有知觉力的哲人,实际上是在探寻,艺术的双眼到底能看到什么。

 

陈斌

陈斌《往复》36.5×57.5cm

(入选卢布尔雅拉第18届国际绘画双年展(卢布尔雅拉))(憨牛居藏珍)



陈斌是艺术家。

要理解艺术家的艺术品,真正的门槛,是作为艺术家的陈斌,能看到什么?或者说,在同一对象前,他会怎样使用有思想的眼睛?一句话:怎样看?

这是一个用艺术哲学理解西方绘画史的前提。

也许有人问,陈斌是国画家,为何要把之列为西方画派。这就是陈斌之所以是握着毛笔却用色彩来思想的与平常观视者不同的所在。

我结识陈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中国画坛刚刚触摸塞尚革命的后相机时代。记得,陈斌艺术引人瞩目的,是套色版画。在那个85革命潮流中,当众人用宣纸和毛笔,认真理解调子的五大结构时,他却在理解色彩空间。《往复》与《小屋》,与大流格格不入,他不是相机流行前的列宾与安格尔,而是马蒂斯与康定斯基,他的色彩与线条,是《红地毯》与《春歌》。这种与人们向往的,何家英等时尚精英的定向,大相径庭。见后,我大吃一惊: 



 

陈斌

陈斌《小屋》版画37x37

(获天漄杯国际美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憨牛居藏珍)




真没想到,在一片甜甜蜜蜜的学习如何在宣纸上定调中,竟有这样的叛逆者,他看到的不是1850年前的艺术哲学,而是塞尚革命后的思想 — 是哪个年代极少有人看懂的 — 现代。

我当时正腹拟《美的选择》纲要,天天发愁,若大华夏,难道就没有一个敲门现代艺术的探者?就没有一个用鄙视的眼光看待引入旧时院体且颇为自悦的非美盲?

《阿米仔的歌》,让人坚定了新大陆的存在。我像用等待的目光立在好望角,向那个不久一定会出现的探者伸出双手:

老兄,我理解你的眼睛,理解《小屋》,理解向往春天的歌。

今天,整整过去了三十年,我还像当年那样撩发:艺术狂在非众同!一个不同于大流的陈斌,仍在用独特的看,表现他那善于探寻的目光,是怎样具有艺术的与众不同。


 

陈斌

陈斌《吉祥风》93×180cm

(获日本第16回国际书画展国际共生文化奖)(憨牛居藏珍)



 

我从事的研究属于视觉完形学派 — 这在当今仍是前沿,却又是极少数派(也许理论太深的缘故)。在《美的选择》中,曾提出了一个可能属于我的概念 — 形性。因为在对整体视觉的捕捉时,比如一个女人体,处于同一角度,为什么每一个艺术眼睛均有不同的定向。这就是美的完形在不同的视觉选择前,会有不同的美感。每个视觉思想会激生艺术的形性选择力,创意就是把选择形性的思想感知,充分地表现出来。即我所说的:用艺术的眼睛去思想形性的组织。

 

陈斌

陈斌《风祭之二》31.5×62.5cm(憨牛居藏珍)



这就是阿恩海姆的著名话语:视觉是有思想的。理解艺术,就是理解视觉创意的思想性。思想才是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而思想看得见吗?

这若同再问: 陈斌能看到什么?

严格地说,艺术的理解力若不能进入这个层面,理解艺术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知觉科学,把造型力理解为思想对形性的结构组织水平时,美术史就有了新的诠释:

提香看到了什么?是透视;达芬奇呢?是中心视点的相互完结;塞尚发现了远近的明暗空间;到了毕加索,他看到了全景视域。

这些看,串成了一个美术史的基本线条,艺朮的推演都是围绕视觉组织力展开的 — 地平线、高光、阴影 — 走向科学。

这完全不同于中国笔墨的千年定势。

所以,我理解陈斌,更缘于他完全不拘泥于中国笔墨的千年蕃蓠。

我之所以紧握艺术家的双手,像立于好望角那样撩发,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位现代风格的版画家,一位不太讲究线条的油画家,一位取向浪漫的重彩画家。

那么,用我的双眼观察,这位艺术家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陈斌

陈斌《太阳·情歌》120×124cm(憨牛居藏珍)



陈斌

陈斌《草原风歌》161×124



《美的选择》认定中国画的基本格局是:龙飞凤舞。

这是华夏的艺术自觉,是中华的文化图腾。以龙蛇飞腾、凤鸟鸣舞为特征的远古苏醒,是宗教、艺术、审美的原始开始。正如我在书中论述的:这种以龙飞凤舞为图腾的中华文明,是巫、术、礼、仪的尚古符号与标志。

 

陈斌

陈斌《风祭之三》31.5×62.5cm(憨牛居藏珍)



我总好说,真正有根源(根本)的创意,最难的不是向前看,而是往后看(历程);是看透那个能让民族站立的根基的源在(我从哪里来)。

我之所以欣赏陈斌,是他在寻觅中,总会发现自尚古就能打动人的符号与标志 — 巫、术、礼、仪。

你看:那令人神往的飞动,那想象丰富的抒发,那远古觉醒的意识,那坚信根基的信念,陈斌取向,无一不追思脉动、着眼现代。

 

陈斌

陈斌《羊和藏女同行》11×25cm(憨牛居藏珍)



现代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思绪返回到构成人类语言的基本原则上。即哲学常问的:我从那里来?

从根处呈相的龙飞凤舞,自巫仪而直入文明,表现了超越的生命力。作为华夏艺术诱人的所在,其所具有的原生的象征性,在伏羲与女娲等身上找到了形性 - 知觉式样,神州大地至此有了生灵的崇拜与旗帜。

 

陈斌

陈斌《2021亚麻设色 - 草原风·牛》140+160cm(憨牛居藏珍)



对龙凤之仪的盘古认知,加深了陈斌对象征性的理解。艺术的创意,就是发现知觉式样中的观念。龙凤之仪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关键是在这一知觉的式样中,生灵感知到的是超越本体的精神象征力,从远古的图腾到现今的标志,龙凤之仪所呈相的,实质上是中华精神的生命力,它源远流长、飞旋高升、风云神化,是正义的理性与命运的崇高。应该说,陈斌取向现代的内涵是:从最古远、最具生命感召的根处,发现最基本、最诱人的能动式样,并把基本格局中这一核心的活跃力凸显出来,让古远的,创意现代的;本源的,创意时尚的,且让艺术具有特别的生命象征意义 - 从古至今。

 

陈斌

陈斌《风之歌之二》55×59cm(憨牛居藏珍)



热烈与激越,是原始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显著,也是陈斌创意的显著。正因为龙飞凤舞作为了图腾的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艺术的体验与升华,才有了后世的歌、舞、剧、画、……,才在远古,完全把之揉合在未分化的巫术礼仪的混沌统一体中。

 

陈斌

陈斌《圣风 — 1》13.5×18.5cm(憨牛居藏珍)



远古图腾活动: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诗、咒语)、各种敲打齐奏(乐)。他们即是巫术礼仪,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两者才逐渐分化,前者成为“礼”— 政刑典章,后者便是“乐”— 文学艺术。

图腾歌舞分化为诗、歌、舞、乐和神、话、传、说,各自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不同的发展道路。继神人同一的龙凤图腾之后的,便是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从烛龙、女娲到黄帝、蚩尤到后羿、尧舜,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了英雄时代。作为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的原始神话,不断人间化和理解化,巫术礼仪、原始图腾,逐渐

 

陈斌

陈斌《高原风》12.5×25.5cm(憨牛居藏珍)



让位于政治、历史。这个过程的彻底完成,直到春秋战国。

陈斌是善歌者。

他那放声长颂的风格,正是远古图腾活动的当今再现。作品可见:《太阳情歌》的袖舞乾坤(风),《激情牧歌》的螺旋为词(雅),《风祭草原》的浩呼放高(颂),均是一曲曲歌,一首首诗,一声声咒,一句句语,色彩构成了各种敲打的齐奏 — 乐,线纹描绘了各类巫仪的术礼 — 音,即放浪原始歌舞,又慷慨现代心胸。

如上所述:画家在创意中,亦能将作品两者分化:前者可见于“礼”— 政刑典章,后者可见于“乐”— 文学艺术。

这种把图腾画像进一步分化为诗、歌、舞、乐和神、话、传、说的创意,使双眼流露的思想呈相,分化为独立的性格和不同的脉络。《昨天 - 今日》、《走向阳光》、《圣风》、《朝圣者》,等等,是作为神人同一的龙凤图腾之后,突显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从烛龙、女娲到黄帝、蚩尤到后羿、尧舜,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了英雄时代。作为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的原始神话不断人间化和理解化,巫术礼仪、原始图腾逐渐让位于政治、历史。这个过程的相互完结,直至:太阳崇拜 — 牧女崇拜 — 丰收崇拜 — 自信崇拜。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的陈斌 — 艺术的陈斌 — 自信的陈斌。

 

陈斌

陈斌《圣风 — 4》12×20.5cm(憨牛居藏珍)



这种取向的深刻,在于将审视图像释为审视生命。从本源处认知生命的发生、演化、流变,且将风格、境界、趣味诠释为现代的式样,让艺术从古远处发现当代。这或许是陈斌创意的魅力:艺术家不是在考据龙飞凤舞的发生,而是在追思这一发生为什么形成了东方的基本格局。正是从发生史的角度进行思考,艺术家在龙与凤的图腾、族拼、融合、一统中,发现了生灵的基本向往 - 龙凤呈祥。

 

陈斌

陈斌《2019-A》140×60 cm



陈斌


作者简介

陈斌

《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美学、哲学、逻辑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中国画的基本格局》;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当代画风》;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作者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定义且回答了“何为美”。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484987@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


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