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与回归——解读谢定...

超越与回归——解读谢定超的剑门山水

谢定超·26828 浏览·2020-07-10 14:55:19

/汪客斌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意象与巨象、出世与入世、个性与共性、东方与西方等命题,一直是画家挥之不去的困扰。特别是经过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等先行者100多年的探索表明:没有深厚传统功底而创新的中国画,就是艺术垃圾。但是,当我们解读谢定超剑门山水的时候,似乎再次听见了中国画与油画的传统界限正在被逐渐撕裂的声音,见证了一代山水画名家从陕南川北交界处的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孤独地跋涉而行的身影。



谢定超,1954年生于四川剑阁县。笔名老石头,自称独门村夫、冷墨斋叟。谢定超的绘画被评论家归纳为独具一格的新型山水画,以主题沉重、笔法新颖著称,最大特点是无师无门无派,完全凭借自己丰富的人文美学素养、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独创出了以广阔苍凉闻名剑门山水系列,从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与绘画语言。谢定超那风格独特、兼具中西画技法,既富有时代意义的剑门山水,在当代中国画坛有着特殊历史意义,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谢定超认为:“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再现与表现的结合。但寓意、既借物抒情才是中国山水画永恒的主题。一直以来,传统中国山水画与诗歌一样,肩负了太多中国文人的情感。所以中国山水画理所当然就成了骚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作品里或传承了作者想逃避现实、对世外桃园的向往;或记录了作者的一段人生经历、或者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许多负责人的画家来说,后人能够得以从他们的作品里还原画家所处年代的社会生活。这就是画家所谓的入世与出世,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仙境般的风光,多半与艺术无关。”

从小就生长在剑北山区的谢定超,青年时代饱尝了生活的艰辛;长大后,为了突破大山的重重围困,他选择了孤独远游,踏上漫长的当代中国山水画探索与研究的艺术之路。由于基本上是抛开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独辟蹊径,所以在很长的时期,剑门山水一直被传统的中国画画家当做异端,并不屑一顾。对于许多的不认同,谢定超却并不放在心里,他重来没有吧自己的创作当回事,仅仅把创作当着打发业余时间的兴趣爱好,外面的人们爱说什么就让他说,只埋头坚持走自己的路。因此,有一段时期,谢定超在全国书画界的孤独人尽人皆知。




多年以后,谢定超终于来到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成都,并能够以居高临下的目光逼视身旁的人群。但是面对都市的浮躁与繁华,他显得更加的孤独。总是在魂里梦里,他又从不经意中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剑北。于是他的绘画主题基本上全是剑北乡亲们与大自然感天动地的剑门,是乡亲们苦中作乐的幸福生活。也只有在专心创作的时刻,孤独的谢定超才显得挥洒自如、容色璀璨。

魔法师一样的独门村夫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谢定超这位孤独的蜀门村夫得以在鲜花与掌声里从容前行!

经过笔者过年零距离接触与交流,迷雾正在一重一重被掀开:细心地人们最终都会发现,谢定超传统的只是技巧与方法,最核心最动人之处则仍然回归到了一个“情”子。有评论家评论说:在谢定超的作品里,他的笔画显得十分潇洒、灵动、自如,构图长突破常规,整个画面充满了天真与童趣。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把剑门山水和风土人情都画活了,谢定超简直就像一位万能的魔法师;在他的画里剑门关内外的一切都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并有着人类的情感。有的被他淡化、有的被他凸显、有的被他变形、有的又似真若梦。

那些被谢定超感情不知不觉记忆下来的资源,总是下意识之中参与了他创作,拓展并丰厚了谢定超画面的内涵。另外,谢定超山水画语言有自家的独创性,皴法、树发、章法,乃至作为点景的人物、家畜、飞鸟,都是情感的外化形式,都深深地打上个性生命体验的印记。

细读谢定超画,很容易让人想起梵高的画:都是极为情绪化、个性化的、带有某种神经质气质。梵高画树充满激情,笔触像火焰一样扭动、蒸腾。谢定超笔下的山、水、草、树等也有表情的:经常出现在他笔下的老树,躯干扭曲、枝条迎风,像是情绪激动的披发老人;石头或像巨龟静卧,或像思考的大象,或者就是某种远古生物,看起来虽然都有一些笨拙,但是总觉得他们都还活着……

有评论家如是说:“谢定超的画里面,真正能够强烈地打动观者的,是其天然和纯朴。而画家的个性,画家审美追求和风格也就在这本分、自然的过程中生成和凸显出来。他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方水土养育着他,成就着他。这里的一切都活在他的心中,笔下的山水林木,河溪居民,小媳妇大驴都一任自然,完全不必像其他画家那样故意扭曲,故意造作。日月叠壁,云霞雕色,动植万品,天有大美而不言,而有待于我们去发现,谢定超的个性源于对自然的感受。”

多情的独门村夫



如今早已名声在外、成名成家,并人到中年的谢定超,看上去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膛,光溜溜的脑袋,空灵的眼神,随意的穿着,稍显严肃的气息,加上不太爱说话的习惯,给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肯定是个比较粗狂。冷漠的硬汉子。所以有许多不曾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以为他傲气又冷漠。其实这些人的理解完全错了,谢定超不但为人耿直,而且感情丰富,对亲情、友情尤其重视。为一对那些比较虚伪的人,却从不给他们好脸色,如果一次交道后觉得他们太虚假,从此就会委婉地将其距于千里之外。难怪会给有些人造成他傲慢、冷漠的印象。但是谢定超仍然我行我素,坦然而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而他的朋友却一天天多了起来。

2007年秋天,谢定超所在的西南民族大学受到了甘肃寄来的联名感谢信,感谢信是来自甘肃的十几名毕业学生联名签署的。信里说的是这些同学们在校就读期间,每年都会受到谢定超老师无私的资助。谢定超老师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他在资助大家。当学校领导找到谢定超,批评他资助了那么多学生为什么不上报的时候,谢定超说:“资助学生是个人的事,没有必要张扬。”

2008512日的大地震刚过,谢定超就到有关部门捐款。在四川画家群体中,从富裕程度来讲他进不了前50名,但是在灾难面前,他尽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当他了解到这次大地震中自己的家乡剑北一带损失特别严重后,他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对笔者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真叫人欲哭无泪,甚至彻底改变我对生命的认识。我一定尽自己的能力,多为灾区做些贡献。”

与谢定超的相识也很有缘分。3年前笔者拜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的时候,尼玛泽仁专门把谢定超作了介绍:“谢定超的画非常好,因为他的画完全是用自己的语言、风格画出来的,而且他完全是凭借实力,非常难得。”




于是笔者决定去拜访谢定超。那事2005年夏天,当时的谢定超已经非常有名气,而笔者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打工青年,对书画艺术行业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当时只是想在书画界做点事,至于做什么事,内心也是一片茫然。但是与谢定超的见面却一见如故,他还对笔者的发展计划作了非常认真的建议。在以后的岁月里,笔者与谢定超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良好关系,因此经常在他的驻地华阳镇往来。以至于著名老画家谭昌荣开玩笑地说笔者;“小伙子,华阳都成了你的窝子。”

才气纵横但是在内心世界依然回归于传统中国文人群体中。

这就是笔者眼里的一代山水画名家谢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