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扬,1928年。一级美术师,湖北美术院顾问,湖北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五十年代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等美术系;六十年代为湖北美术院专业画家;七十年代任湖北美术院副院长,组织领导该院美术创作;且把视角致注于中国山水画创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形成了“具楚文化神韵、富当代人情思”的鲜明个性特色,八十年代发表了《物象、意象、心象》、《心象山水》等一系列论文,提出并阐述了“心象山水”论;推出了一批风格全新的作品;成功举办了多次个展,呈现了个人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艺术家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引起了美术界的高度关注,《美术》1987年第5期、香港《美术家》第64期和82期等权威性刊物,分设专栏介绍了画家的“心象山水艺术;诸多著名美评家也发表专文剖析艺术家的风格特色。自此,艺术家专心于心象山水画的探索,出版有《魏扬画集》和《魏扬作品小辑》;作品人选国内外大型画展和大型画册;曾获日中水墨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台湾国际艺术书画展银奖等多项大奖;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国外诸多文博单位及收藏了画家的代表作,画家的艺术构成了长江画派的重要内涵,画家本人则成为其重要的艺术代表之一。
吴西逸的《闲题》,一直被誉为追步马致远的《秋思》,是一首十分值得一吟曲目,颇生言外余韵,深得心象的骚雅之色。从特色上看,这恰与心象山水论具有相谋的艺术蕴藉。正基于此,艺术家以诗人的笔墨,吟颂了一幅诱人的潇湘风雨图。此画深致处具历史脉络,将神女的梦幻、湘妃的哀怨、屈子的幽愤、骚人的思动皆汇于艺术家心象的笔端;而感慨处则具古今情怀,以楚云的飞动、湖水的悠流、舟楫的党航中,我们不难揣度出古今两诗人的心象飞动之鸣,不难于云水风雨、氤氲氛围中捕捉到画家对诗人离愁别绪的深切理解。尚仲贤是元代杂剧的大名家,所出词句有“关目之妙”。而这首《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灵寿杖〕则更受李调元的赏赞。其“西风落叶山容瘦”一句被其批为“俊语也”。画家于“呀呀的雁过南楼,霜满汀洲,水痕渐收”处铺张所思,画中阵飞的鸿雁,亭楼的隐显、汀洲的参错,让眼界摇动心境,物之飞动,心之追忆,目中景象与笔中蕴含合为一统,从中更迫切去追忆、去感悟那画中不见而心中又存的层层山岭、粼粼碧波和清明三月三、重阳九月九,把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新美诗事物失落的遗憾折射于点线之间,可谓写出上一层景表达了下一层意,把握住了的中向往与追忆的高度和谐。
P28魏扬《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尚仲贤〔陶渊明归去来兮〕》64×63cm
(憨牛居藏珍)
P29魏扬《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吴西逸〔天净沙〕》137×68cm
(憨牛居藏珍)
本文为中国美网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