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苏轼半夜睡不着,在月夜写下一首词,超然豁达,结尾18字引千古共鸣!

来源:苏东坡诗词大全 ·12470 浏览 ·2022-06-08 15:06:46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接受与放下的过程。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黑暗光明,欢乐愁苦,总是联翩登场。
接受生命中会有的缺憾和黑暗,放下对圆满的苛求,才会活得更加自在。

在这一点上,苏轼总能用他的诗词,给我们以无限抚慰与启示。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述怀》
这是一个明月皎皎的夜晚,苏轼一人把酒对月,将心中的愁苦尽数吐出,也把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给我们看。
一些读者也许会问了,“人生如梦”,这不是很消极的一种思想吗?苏轼那么豁达乐观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词?
诗词君想说的是:盲目的乐观,同一味的悲观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乐观,从来都不回避人生消极的一面。



如果说“人生如梦”是对人生虚无一面的接受,那么下阙的“且陶陶、乐尽天真”,就是在接受之后的放下、自我解脱。



这些无比诗意的画面,其实并不在别处,就在苏轼的心底。

他是心中自有桃花源的人,哪怕孤立浪头之上,雨打风吹,他自有他的解脱之法、自在之姿。
苏轼一生的境遇都很坎坷,他也经常会有心情苦闷的时候,会在词作中宣泄自己的抑郁不平。可是词作的整体基调,却永远是开朗明快的。
有痛苦,有困扰,有不平,却从不沉溺,不自甘堕落,总是积极地寻求自我解脱之法,这才是苏轼乐观的真相。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网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的后台上传发布的资料网将根据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
美网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