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陈雨光美学专著 | 美 的 选 择 范畴:艺术的定向 第四章:精神象性 (上)

来源:中国美网 ·16995 浏览 ·2023-01-29 13:22:57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美学、哲学、逻辑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美的致生范畴》、《艺术的定向》。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从整体论的范畴论,定义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诗评鉴赏家。
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珍藏的《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的“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的神圣的崇高。


美的选择 · 范畴:定向·性知觉
(陈雨光美学专著)

目录
第一章:眼睛中的思想
第二章:知觉动向力
第三章:性知觉
第四章:精神象性
第五章:整体的特殊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画家 李金生《生命之海》66×95cm(憨牛居藏珍)

引言一一取向科学:中国画一次有意义的实验

思考艺术的定向,让我瞄准了《生命之海》。
《生命之海》,是我多次引用的极为重要的画作,意义不是获奖,而是偿试让中国画迈入现代,做一次貝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取向平面。
我邀请了著名艺术家李金生,他1998年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美术大展优秀奖,2009年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获金奖,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他让我无法忘记的作品是《大漠之光》。
金生非常认真。实验以一张三人裸女入海照为背景,不设计素描稿,直接使用当时世界流行的人体实模,且不做任何理想化比例修正,自然切入。我设计了三层基图,最后因时间和难度,完成了两层多,用时三个多月,基本达到超预想程度。十几年过后,这幅作品仍县前瞻性。
实验出发点:
世界美术有一个取向科学的过程,面对的是三大思考: 色相分离、层级递进、平面拼贴。



陈雨光《非光影空间中的圆形、方形与三角形》


——色相分离
视觉物象是光照呈现出的质地面貌一一色彩组织。物象知觉的视感,是光谱有序排列的结果。有序排列的本质是不同波长光谱彼此分离。因此,西方长达600年以上的色彩革命,其实只干了一件事:认知色相环。
色相分离,对于中国画,传统的方式是"边线十平涂”。但现代的理解,是整形系色相的組合。取向科学的第一大思考,是整体作为结构组合的理念——色彩组织本身就貝有空间感。对于中国画这具备比较借鉴意义。分离的关键,是不做传統线性切割一一即轮廓边际线。边际线是图底色相分离后的中间过渡色相的形条。


陈雨光《柔》(色相分离与凹凸晕染》



——层级递进
平面造像的基本原理,是图与底的空间分裂,所以,文艺复兴的一切努力,都是理解深度上的层次。最简单的造像,基本展次也不会少于两层。表层的图,会成为次层的底。特别是对公共关系的处理,更有诸多科学的想象。构图最有价值的所在,便是创意空间。取向科学不同于以往的眼光,是使用凹凸对比造意空间,从而一个没有深度的结构,让艺术告别了过去。
金生面对的空间,尤如《捣练图》。之前,我发表过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重迭透视一一中国画的基本格局》,我是国内第一个研究重迭性范畴的求索者。这方面的研究孤独,十分严重。因为,除我之外,沒见到再者的文献。但重迭性对于递阶层级而言,具有基础的意义。尤其中国画的空间结构,更离不开重迭与平移。


陈雨光《女人与几何》
——平面拼贴
我发现的基本原理:重迭的必然是拼贴。
取向科学的第三大思考,是用拼贴抵消平面中的深度。他发现凹凸结构设计可使用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从整体上审视它是全新的,但组成它的每个部分却是原有的。到了古里姆特时代,后现代主义已对进步与发展,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眼光。对过时状态的改变,也许自欺欺人,但对“原有”巧妙地运用——排列组合,或者会收到新的效果。
艺术家李金生,用平面是背景重迭的原理,构设了画图。正是缘此,本有深度的照片,成为平面拼贴。十几年过去,《生命之海》实验意义还应当反复深入。启码,至今,尚无这种能从科学角度清醒深度解析中国画取向现代的学术与前沿。
裸体、青春、浩海、生命,金生表现的,是存在的活力,是与大海广宇的交流。


陈雨光《拒绝看到光线的拼贴》


动向力的知觉结构是艺术心象的情境场
                                                                ——陈雨光

精神象性
1850——相机-结构-野兽-立体

《美的选择》指出世界美术史的重要划代一一1850年。
我多年坚持一个观点,至今,国人的艺术欣赏能力,仍滞留在1850年以前。
2018年,我在奥塞美术馆,礼拜古典主义的最后圣作一一《泉》。这幅耗用40年时间,把一切美感想象简化为一身的春之仙女,于1856年,经安格尔一生的努力,为美的范畴划出了新的句号——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至此,一个时代永远地结束了。
让安格尔万万无法想象的,是被奉为圣典的取向深度的自然视觉法则,随着《泉》的问世,不再成为标志另一高峰的文注。世界美术史,在1850年,又迈出了不同于以住的一步。
这一步,我十分慨叹。我成了更坚定的“学术专业”的孤独客。
对于这样一个美朮史的大变迁,国内可查专业文献,除我之外,没有一著,如此认真系统地从学术专业角度剖析这一深刻断代的至因。为何1850年前的院体主流艺术,在之后,没有了影响,取而代之的——现代主义,又怎样从非院体角度,扛起了世界美术史新的登顶大旗。


安格尔《泉》


本书研究的学术专业,是定向。这还是国内第一个人,用第一本学术专著方式,第一次从范畴角度探讨作为定向的艺术。
为什么孤独,就因为若同导师一一阿恩海姆的亲身感受:目今,空头理论甚嚣尘上,一些毫无专业素养的“美盲大师”,使用离美木专业十万八千里的连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词语,糊弄只想使用耳朵、却无能力使用眼睛的泛众,以至,糊弄成为理论,忽悠成为学术,人云成为思想,眼睛成为废物。
所以,1850,到底意味什么?没人关心。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是《玩纸牌者》凭什么又卖出了14亿,人民币!
塞尚的价值在哪?
还记得本书《眼睛中的思想》,提及的伟大的丢勒吗。他是用相机投影的逻辑,诠释绘画的几何数理,应该说,人类为了在平面中实现三度错觉,努力了几千年,即1850年前,艺术是光线照射法则,地平线-高光-阴影,是一切专业的学术。莫奈的伟大,是把投射光的定向,目标为反射光。
因此,1850之前,无论艺术法则怎样变,都离不开光,离不开深度。
1850年之后呢?


陈雨光《啊!昭君湖》摄于20210615新疆赛里木昭君湖
《钗头凤-昭君赛里木》
西洋泪,雪山矜,天落蓝宝卧舒吟。白云唱,蓝天馨,一湖静谧,几见浪芯。泌!泌!泌!


1851年7月10日,发明巨匠达盖尔,在巴黎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达盖尔对于人类进步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明了达盖尔式照相法,一种最早的实用摄影方法,以及后来据此原理而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相机的问世,让排徊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美术,选择了新的定向。
艺术开始了非光线法则、取向非深度的平面化、拼贴化。
精致描述光线的相机,让千百年来幻真错觉的光线绘画法则退出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喜剧,也是用光来嘲讽的选择。不知伟大的丟勒与布鲁内莱斯基,有何感想。更不知那些所谓的“美盲大师”,能明了这段历史划断的专业学术致变吗?启码今天,尚未看到他们有专业见识的文字,他们仍在从事可耻的糊弄与忽悠。

1839年1月19日,在一个由帽厂主成为银行家的商业世家中,诞生了一个叫塞尚的婴儿。他的诞生,是世界美术史,自相机问世后,最重大的事件。因为: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

把造像理解为用色彩空间构成世界的婪幻,这是告别“印象”的最重大选择。
造像不再是写状真实的错觉,也不满足眼睛中的印象,后印象主义,开始把艺术的定向,目标为生命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1850年,后结构主义的色彩空间,用塞尚的名义,打开了艺术前无古人的想象。
造像,再一次沒有了光线,没有了地平线,没有了深度,没有了透视的稳定感。好象回到了部落时代。

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在一群野兽中间立着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时为35岁的——马蒂斯。他说:“如果塞尚是对的,我就是对的。”老师莫罗对绘画色彩的主观性论述,给马蒂斯很大影响:“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这些叛逆,在主流眼中,却是迷茫。35岁马蒂斯的沙龙境况,不用问,肯定遇到了众人的一片白眼。在骂声嚣嚣中,只有一个人的慧眼,让他从钱包里掏出钞票,取走了两幅作品。当然,这位兴运者,要很久以后,才会体验,这是一个奇迹的开始。
思索、想象和梦幻。
马蒂斯认为:绘画,就是在一块平面上,有韵律地安排线条和色彩。平面,让艺术世界有了新的史诗——《生命的愉悦》。这是我多次引用的画作,读懂十分难,因为,它本身是一部美术史。
画中扭曲的形体与蜿蜒起伏的曲线,显示出与新艺术运动的某种联系;在画面的最左边,那个被常春藤所缠绕的、水蛇形的女人体,看起来不象一个人而更象是一座新艺术风格的台灯;而右边前景的一对拥抱、热吻的情人,则似乎是共有着一个头部。画中的色彩也得到厂自由而简化的运用。画家将自然物象杂芜的色彩进行高纯度提炼,并将平涂的色块根据某种内在的需要进行组合、对比,使之产生音乐般的节奏。画中纯净而明亮的色彩,表现出画家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内在和谐。《生命的愉悦》清晰地体现出马蒂斯的“野兽”特性。远景是深蓝色大海,海滩和草地上点缀着摆出各种姿势的人体。马蒂斯舍弃了对形体的繁琐刻画,放弃了明暗和体积的塑造,所有形体都以平涂的色面和流畅的曲线来表现。因为在他看来,绘画就应该是在平面上有韵律地安排线条和色彩。最重要的意义,是史诗性。这幅画深至的,是从安格尔到提香,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从过去到今天,再到被“打翻了油漆的野兽”。
因为这幅画,我记住了一句名言:
我画的裸体最可爱。


马蒂斯《生命的愉悦》 

1906年,毕加索在《生命的愉悦》前沉默了。
他是能看懂马蒂斯的极少数的人。这个从不安分的怪物,一年多没有话语。他沉默了:不可思议,野兽竟否定了保罗·希涅克的点彩?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马蒂斯看到了什么。应当彻底告别“玫瑰”,安安分分地重新思考问题。他认真省视1850,从野兽的发源地处寻找新大陆。他说:“塞尚就好像是我们画家们的父亲。”儿子,终于从父亲眼中看到了一个选择:必须彻底否定文艺复兴以来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绘画法则,让艺术有——
几何、平面、立体。
1907年,一幅叫《亚威农的少女》的时代开始了,立体——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

面对历史,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艺术的选择.在《泉》之后,他们三幅划时代的人体,确实不同以往。共性,是不再为自然造像,而是写意心像。
结构、色彩、立体,表现的是人体之上的灵魂一一作为人体的精神象性。
从此,艺术的定向,有了新的眼睛。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