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大俗下里巴人 大雅阳春白雪 ——白石衰年变法论

来源:中国美网 ·14231 浏览 ·2023-11-07 21:54:11


(陈雨光美学专著)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艺术哲学家,传记作家。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数据库、量化交易、算法模型、美学、哲学、逻辑、整体论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美的致生范畴》、《艺术的定向》、《性知觉》。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从整体论的范畴论,定义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诗评鉴赏家。

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珍藏的《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的“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的神圣的崇高。


 齐石石研究会会长、中国美协工笔画研究会理事 王志坚《工笔设色·齐白石像》


大俗下里巴人  大雅阳春白雪

——白石衰年变法论

陈雨光

  

艺术是了解的理解。

没有任何方式能够理解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方式。

                                            ——陈雨光


目录

一、你了解齐白石吗?

二、风骚——湖南的一个老木匠

三、衰年之变——沅湘之音与京门之韵

四、不似之似——俗与雅的中庸


1957916日,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会主席——齐白石老人走了,永远地不回来了。

可至今,他的灵魂还在。每一次重要的艺术盛会,他的大红、大绿、大青、大墨,都在微笑、挥洒、歌诗、美刺。

作为人民艺术的白石,作为绘画精神的白石,永远活着。他,仍在书写,你看:那幅蝦,那幅蟹,那幅偷油的老鼠……

看到这,艺术在笑,在为一位老人衰年变法之后,用笔墨纸砚,努力地带给人愉乐的那种欢快掌击。

这就是一个艺朮家走后,仍让人不得不记住,且时不时回头看看,并敬仰的那种活着。

美就是白石艺术的活着。

艺术真的很奇特,白石老,也许活着时,他,从未想象,人民会为精神的永恒而观照艺术的永生。

为此,《美的选择》提出一个命题:

艺术是了解的理解。

没有任何方式能够理解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方式。


 

齐良迟《元曲三百首书画集·无名氏[天净沙]》68×45cm(憨牛居藏珍)

 

一、你了解齐白石吗?


白石老毕竟离开他喜爱的艺术,整整64年了

能够了解那个时代且理解那个时代艺术的人,码八十以上了,而与白石家学有面缘的,在当今,恐怕也数指之例了,与白石老本人有艺术言缘的,应该已不是真实的当今记忆了。

这就是我今日为白石立文的设问:

你了解齐白石吗?

白石艺术具有怎样的存在方式?

现今,吹牛说了解齐白石的后生很多,自吹白石弟子的“当代大师”更不少。可事实是,有记数的白石门子,无一还在人世。这些以吹牛为己任的后生大师,无一生活在1957年之前。

我与白石艺术无面言之缘,因为那时我才8岁。但我有机缘请教白石艺术。因为1991年,我出《元曲三百首书画集》时,白石家传的齐良迟先生,是我的艺术顾问良迟先生系周总理指定的辞去公职、专门在家俸并研习白石艺术的法定传人(之后再无第二如此法定指受人)。曾与迟良师有过认真的齐派艺术请教,还给先生拍过记录片,尽请详细呈相白石笔墨的整体过程。所以,我对白石艺术有皮毛略解之缘。

但要真正了解齐白石,必须深入64年之前,挖掘那个完全不同于现今的存在方式


1957是新中国颇为重要的年份。历史的记忆是,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整风运动全面开始,新中国进入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

1957还是草创新中国美术史的元年。在中国美术领域,开始了以齐白石、徐悲鸿研究为大宗的学术运动。改造中国画的历史运动,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正面回答了新国画运动的历史取向,悲鸿大师的面向写实、服务生活的主张,体现在关山月《新开发的公路》、潘韵《春之晨》、张雪父《化水灾为水利》、岑学恭《木筏》、董义方《潮水落下去的地方》等等作品中他们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与生产生活,改传统文人画的有闲、迂腐、脱离、玩弄的不视现状的境态,使之成为新国画的新成果。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红色经典 岑学恭《工笔设色·木筏》65×106cm

1954年(憨牛居藏珍)


特别需要强调,这是1949徐悲鸿力备三年的新国画展览会之后,受到政权性肯定的艺术取向。

这时,齐白石在干什么?

我在《美的选择-五四运动与红色经典》中,详细论述了五四以来“革命美术”的运动和脉络,提出了中国画第五度变法空间的史学观。由于那不是美术史专著,所以,无法给出齐石石1957的时代标注。

64年过去了,应该说,开始于1957的大宗研究,受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影响,对白石老人的认知,还十分粗糙,人们乐道的是他作品的拍价刷新,而对何为齐白石,却少见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起码,现今研究界,尚无人说清,64年前开始的大宗研究有何权威学术

是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提起白石,老少皆知,问知白石,难究一二。

这说明,历经64年的大宗研究运动,我们不了解齐白艺术的生存环境。何为齐白石?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从这一背景出发,限于篇幅,本文给出基本的研究结论:

白石艺术的时代特征:


1. 齐白石是人民艺术家而不是无产阶级艺术家


五四运动与延安整风后的中国美术,总体上说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无产阶级革命美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是美术的主要对象。这时,以徐悲鸿及其弟子的西学东渐、服务工农,成为美术运动的主体,特别是新中国美术的制度化规建,更加重了“二为服务”的现实主义份量。

我们后来熟知的中国画写生变革的诸大家,比如付抱石、石鲁、关山月、黄胄、岑学恭,都是体制内的“无产阶级艺术家”,《江山如此多娇》《转战陕北》《洪荒风雪》《木筏》,是标志性的红色经典。

1953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美协主席的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

  

 

可白石老却是显眼的不吃公粮的体制外在红色经典时代,他可以说是“另类”。满身挂了体制名,习性毫无官场气。他以画兑钱,咫尺计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二为”时代,从来没有甘为儒子牛的奉献,无论官民,既为陈毅,索画润格的规矩也不能破。他的画,不是《呐喊》,不是《起来》,不是《义勇》,而是街头民巷,是发小人心声,抱匹夫不平。他坚定认为,这就是民心之诗,美刺之文,因此,《横行霸道》是一种报国,《鼠目寸光》是一种见识,《我也骂人》是一种挖苦,《不倒官翁》是一种批判。这画像极了市井小民的叉手骂街,可为讽者毕竞是齐白石,他立于《老屋》,将美刺当歌——老屋风来壁有声,删除草木省疑兵。一句直白,大胆陈言:

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


要理解这段历史,必须理解新中国美术史的立论纲要之一:无产阶级专政美术,与新中国人民美术的区别,专政性与人民性,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政体的形而上。

严格地说,64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人民性的艺术坚持,尚无真正的理解,在专政、整风、反右、改造的年代,什么是共和国的人民性?

这真是艺术取向的历史大课题。


2. 齐白石艺术是国风画艺术家而不是文人画艺术家


目今的正式评论,把白石艺术例为文人画。

其实,这是极大的历史文盲。

因为,白石年代,老人家是文人的异类、排斥与不侍见。传统文人圈对齐白石及其艺术长期视,认为其是乡巴佬痩、厨夫抹灶、土不堪言。这引生了齐白石独特的倔强、排世与拒流造就了他的诗书画印的讥刺、揶揄、冷嘲与讽喻不过,也正是他对世俗社会冷眼的观察与批评,才最终得以把自己从文人甚至从众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家,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中最愿意用笔墨纸砚的形式去发表自己对于生活不平之鸣的艺术家。

白石排世后的拒流取向,最大特点可括为四个字——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是诗是经,起于周初,是中国艺术当歌的地理、政治、社会、关系的赋比兴,是中国文学自始至今的风雅颂,是孔子制儒的六经,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的首引。《诗三百》中,《国风》既存160篇,描绘了周初以来,五百年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人民真实的生活与情境。由于孔子制经后的道统规制,诗经中的“风”渐退主流,至晚清后,才又开始重视其中的市井之声。但在所谓正统“文人”眼中,“风”仍不比雅赋。俗雅案堂,似乎士者为宗。

认知这一历史纠结,对认知白石取向,尤为关键。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白石眼中,这种风土人情的所谓“风”,确实情以当歌,经即为诗,这是承孔子制经的又一大学问。白石自言,他诗第一,他了解:我们的先民有自己的欢乐悲哀,有自己的辛酸和惆怅。这些感情郁积得多了,萦回得久了,便要迸发出来,便要宣泄净尽,于是就歌唱了,就画案击节了,就载歌载舞就笔墨文章了,就生发了大红大墨的又一美妙的

可见,作为大诗人、大学者的齐白石,在风土人情中发现了自我,自觉与所谓主流文人相拒,走上一条“国风俗化”的“探古/有今”的冶学之路。

他恪守布衣习性,代表人民风情。匹夫的喜闻乐见,生活的情趣见识,市井的长期积淀,诗经的修辞里手,均汇为白石老的案面文章,用画笔直生活,富理情思,不设摆弄,不讲文气书券,艺术就自然地摆在地上,装在篮里,长在枝头,而不是如插画和静物般被陈设与装饰,一如的简单、明快、熟悉、亲切白石艺术,就是地道的田里溪边、巷间灶台、鸟市茶圈,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活泼意趣。他用水墨创造虾、蟹、蛙等,不仅刻画出了跳跃争斗、飞翔鸣叫的生命活态,还展示出水墨艺术自身的奇妙与魅力

快哉!白石之文,为国风诗文,非迂酸文他笑对古文今文、汉学宋学门户之见 ,以经当诗,以风当歌,以画当文,立足了自己的见识、豪情与气志。

由此再证,要真正地了解齐白石,是需要面对历史,下一番真工夫的。

 


要理解这段历史,必须理解新中国美术史的立论纲要之二:新文人画与新中国院体艺术的区别。据文人画分析中国绘画史,是又一极大的理论误区。这种研究思路,也是西学东渐后的方法论。最大问题,是美术史的范畴不明确,概念不清析,很易混肴,多乱视听。新中国成立,文人性与国民性,也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政体的形而上。中国画改革的矛头,针对的正是旧文人的不问民风、不计国情。而白石变法针对的,也恰是空淡迁腐、高论陈因。看不到政权性美育教课书的开篇引导,是苏联版的《中小学图画教学法》,“写实-服务”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不二目标。

历史地讲,新中国建制的“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是开天劈地的大建制,是从无古人的大手笔。古今美术,尚无此创举。这是毛泽东自延安讲话以来,最大的一次属于美术的思想集成。

面对“政权性”的美术上层建筑,齐白石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人民性”的第一次彰显。作为“人民”的代表,民情国风,其艺术,愈老愈青。

  

 

3. 齐白石是入世艺术家而不是出世艺术家


放纵破蕃蓠,潇洒无规矩。这就是白石衰年眼中的艺术。

草虫市井,俗雅恣肆。

因此,市井俗风中的烟火味,生活气,是白石艺术的主题。这在中国艺术史上,与“富讲贵达之气,穷言野逸之风”的儒道传统认知,绝然不同。白石更关照入“风”。在他的艺术理解中,民风为大,百姓的喜闻乐见,俗夫的谈天说地,就是草虫之乐,市井之趣。就是为儒的积极入世。

  

白石风骨,家国情怀。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白石蛰居,避世保节表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铮铮气骨。他辞去北平艺专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职务,为了抵制日伪大小官员不断的骚扰纠缠,他在自己的居所外装上铁栅栏,并贴出了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告白,甚至在 1943 年一度停止卖画,艰苦度日。这些令人景仰的举动与梅兰芳蓄须明志异曲同工。他画过一幅《寒鸟》,一笔枯枝,立一只鸟,仰首上视,题曰:寒鸟,精神尚未寒。意喻沦陷区人民精神不死。在题画诗中,他或把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比作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群鼠,或比作泥脚越陷越深的螃蟹,题写沧海扬尘洞庭浪,看君行到几时休。有人劝他不必如此露骨,他说: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新中国的1950年,他精选了十多幅作品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年,他又精心绘制了十余幅作品,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他将这些画展获得的钱,都一一捐献给祖国,为世界和平做着自己的努力。

1955年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他说:

正由于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逐的,就是和平。

爱家乡、爱山河、爱生命、爱和平。

这就是入世的齐白石。

较之抱器待估、不达求逸的所谓出世文人,齐白石是积极与坚定的,他虽于体制外,却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要理解这段历史,还必须理解新中国美术史的立论纲要之三:入世画与出世画的区别。中国习惯的美术史分析,总以入世则富、出世则贫的黄荃与徐熙对论,有士大夫画后,更以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来对论心迹。故然,这有些道理。但据此说体制外的齐白石:笔不担当、只言生计、老抠横门,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说过,草虫市井,俗雅恣肆。

国风即为大文章——立诗、立章、立书、立画,大爱于风土人情,大器于前无古人,这,才是当世立道的齐白石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