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冷风吹来一枝秋——刘万鸣和他的中国画艺术

中国美网 ·26824 浏览 ·2011-03-28 01:55:01

    近几年,天津画家刘万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引起世人关注。他笔下的走兽多为猿、猫、鼠等,于秋风瑟瑟中显现神态诡异、冷寂疏朗,透着精灵野逸之气,用笔纯熟精练,繁简相宜。他的人物画不论仕女踏春赏景倦读闲歇,还是大德高僧参禅问道,神态都轻松自如,谦和随意,造型上夸张变形,饱满凝涩,笔勾墨染中含清淡隽永,始终洋溢着一种人文气息。
    早先,万鸣涉猎了中西美学各门各派,对中国美学和古代书画理论情有独钟,虽科研任务苇,却能对此饱尝浸淫。后又求学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得益于诸位名师点教,深有所得,对中国画论研究和中国画创作豁然开朗,遂更进一步有所顿悟。
    从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态势看来,中国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画家的每一步探索都异常艰难。材料的翻新和观念的发扬无不经受着本土文化的挑战和西方现代语境的冲击,带有西方文化“牙慧”色彩的新名词扑面而来,转型期的人心浮躁和急功近利无形中把中国画变为商品弄得不伦不类,许多对中国画发展不利因素的制约使其有“边缘化”的倾向。只有极少数的新文人画家在主张认识历史文化和传统昭示的同时,注重绘画自身语言的锻造,静静地干着自己的事业,也在默默吸吮传统精髓中进行着当代形态的转变。这其中,人文情怀的转入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我们在读刘万鸣的花鸟画作品当中,常看到一种赋予其中的人之气象,人之风骨。既有浩然之气也有仁义之心,读来时而婉约怡人,幽然约情;时而冷气烂漫,苍茫荒寒。画境中多表现秋空无际,微茫惨淡,以干笔勾皴出的老树,浑拙坚拔,满目怆然;湿笔点擦枝干,虚实相宜,穿插自然,虬曲婉转处显生机勃发,蕴含无穷的雄悍和力量。尤其兽毛的蓬松与枯树秋枝的坚涩劲拔蔚然对比分明,鸟兽立于荒寒寂瑟秋风中,或仰观天象似有顿悟,抑或倦栖枯枝,静思流连。画家大多以简略背景的表述,以增空旷萧疏,而更着眼于近景描绘,特别着重于画面主体的经营,真可谓笔精墨妙,顿挫适宜。鸟兽的神态、形态皆造化传神,周围似有乾坤之气缓缓流动,从中可看出画家深厚的古典笔墨功底和现代转化的驾驭能力。
    刘万鸣所画人物大多以金箔为材质,用笔工写兼有,造形朴拙,华容婀娜,体态夸张,放诸形骸于富丽堂皇中尽显高古优雅。这些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出的一种热情、淡雅、宁静、古朴的审美境界,给人以强烈的冲击。画面中十分严谨讲究的衣纹线条和着稚拙朴厚的人物面容,刻画考究精致的家具陈设等与细密繁复的金箔质地形成呼应,寻幽人微,温润柔和,营造了宽厚典雅的气氛,既有淳厚的古典美,又有明显的现代意味。这里有高贵的冷逸,亦有静穆的婉约;有笔墨酣畅的抒情达意,还有堂堂正正的高雅气质,超乎于传统文人画的简率随意和繁密缛琐,有情景,有气韵,有笔力,树立了一种高雅的审美典范。这种典范的树立无疑融会了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体悟。刘万鸣幼年长于乡间,喜爱自然,尤善观察花草树木容华滋硕,鸟兽鱼虫四季兴衰,一经随意涂之也颇得神似,乡邻四舍多有求之,生活周围有人以贩卖牲畜为生计,随之他对牲畜生活之习性少时即晓。幼时的经历时常催人多思,正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的审美倾向促其酿成不凡的灵性。任教美术学院中国画学诸课期间,又做精深研究,曾有多部专著问世,使得有着较好笔墨修养与深厚生活积累,再加之画学文化底蕴等方面互补中的刘万鸣不断积淀下来,勤奋探求,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
    刘万鸣的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从心境中来,从文化中来,也是从顿悟中来。他笔下的形象是其心境的流露,包含着平和与静谧,空灵和隽永;也饱含着冷逸和萧疏,温善与冥思。他极力于探求笔墨的干湿凝练与劲爽,设色淡雅润趣,内透着苍润凄楚圆浑之态,劲拔灵动陈雄之势,笔痕墨迹淋漓洒脱,谨严雅致,张扬一种雍容大气和人文情韵,整体呈现出自然生机的蓬勃趣味及对生命热情的讴歌。他的执著探索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必将会随着其绘画语言不断地完善而吸引愈来愈多的人们去解读和喜爱。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