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庄子》中的《渔父》篇的问世、屈原《楚辞》中渔父形象的塑造,渔父成了浪迹江湖智者、隐士的象征。庄子借渔父之口,道尽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所以渔父这一题材为众多画家所喜欢,如赵孟頫、倪瓒等都有作诗词心向往之。但只有在吴镇笔下,“渔父”形象最为鲜明夺目,最为成功。
兵祸连年的时代,生命是脆弱的,名利更是如浮云,正如吴镇所说:“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也因此,吴镇浪迹江湖,终生不仕,也不与权势者往来,他常在钱塘等地卖卜维生,所结交者是朴实的底层人民,是个真隐士。相比之下,王蒙热衷于仕途,结交众多达官贵人,只是因时局动荡,遂有归隐之举,然身在山林心在朝庭,政治环境稍一变好就迫不及待出山,待局势不妙则又退避俗世。观王蒙作品中的人物,或是得道名士,如名隐实官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或是饱读诗书的鸿儒,或是戏弄仙鹤的小仙童,或丰姿绰约的小红、小翠之辈,王蒙的生活环境和内心追求使得他极少以渔父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物入画,纵然有,也只是以附属的身份和其他人物一起出场,不被突出。
[元] 吴镇 芦花寒雁图 83.3×27.8cm 绢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观看吴镇画中的“渔父”形象,使我们有一种“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惊叹。正是渔父的出场,山水都被“激活”,吴镇对那个黑暗的时代不是粗暴地反抗,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情的天地,一个值得依恋和温情脉脉的世界。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