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探访广西苗族“芒篙节” 青年扮“野人”狂欢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20764 浏览 ·2019-02-14 00:00:00

(原标题:探访广西苗族“芒篙节” 青年扮“野人”狂欢)

芒篙节,野人

 资料图:广西苗族“芒篙节”。 王以照 摄

 (新春见闻)探访广西苗族“芒篙节” 青年扮“野人”狂欢

 中新社柳州2月13日电 题:探访广西苗族“芒篙节” 青年扮“野人”狂欢

 作者 朱柳融

 2月1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九,在群山包围的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安宁村大袍屯,春雨蒙蒙。十多名苗族青年戴着面目狰狞的木刻面具,身披碧绿的芒篙藤蓑衣,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好似“野人”一般从山上窜到人群密集的寨子中央。

 他们挥舞着双手前进着,时不时伸出涂满草灰的“黑手”,抹向人们的脸庞。不少游客主动上前合影,甚至“求拥抱”。“野人”所到之处,欢笑一路追随。

 这就是大袍屯神秘而传统的“芒篙节”,苗族青年们扮演的“野人”正是苗族民众的福神——“芒篙”。相传在古远的年代,住在深山的苗族祖先时常遭遇盗贼侵扰掠夺。苗族祖先用古树刻成面具,披着芒篙藤制成的蓑衣,脸上涂抹黑灰扮演“野人”,成功抵御山匪。

 此后,苗族民众每年都请“芒篙”参加芦笙踩堂,祈求好运多福,一直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九,大袍屯青年们扮成“芒篙”,双手涂灰拍到他人身上,代表祝福之意。

 年近40岁的董福国是这支“芒篙”队伍的领头人,“芒篙”们戴的木刻面具,均出自他手。

 从小便看着村里老人雕刻面具,董福国对木雕产生浓厚兴趣。十几岁时,他便自己动手做面具。“村里老人是耳濡目染传承下来,雕刻工艺不是很高,我做得也很粗糙。”董福国介绍,后来在念技校时,他便选择木雕专业。

 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到家乡,从此村里“芒篙”面具均由他制作。“面具选用三四十年以上的杉木雕刻,形象全凭想象。”董福国表示,面具大多龇牙咧嘴,鼻头很大,头上长角,色彩搭配艳丽,表情怪诞,以此驱魔压邪。

 随着外出务工的青年越来越多,不少人“劝”董福国不要再用手工雕刻,网络上各式各样的面具比比皆是。但均被董福国拒绝了,“这样算不上真正的‘芒篙’”。

  除了木刻面具,必不可少的是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芒篙藤。四天前,董福国已率领村里十多名年轻人驾驶约俩小时摩托车,再走半小时山路,采摘了数百斤芒篙藤。

 “00后”罗俊辉也是其中一员。“我扮演过两次‘芒篙’,比打游戏还好玩。”14岁的罗俊辉笑着说,每年正月初九都是他最期待的日子。

  如今,“芒篙”早已失去原本抵御山匪的功能,透露着祝福之意的“芒篙节”吸引着越来越多想要“得福”的游客。

  在融安县安宁村当了三年多第一书记的何赤介绍,近年来,该村将“芒篙节”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为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带动当地民众致富增收,也有利于“芒篙节”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芒篙节,野人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