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 人 迹 罕 至 』——凡悲鲁画展

美网会员 ·9174 浏览 ·2024-05-21 14:31:01

2024年5月18日下午15:00时,在北京市亦花园亦·境美术馆举行了“人迹罕至”——凡悲鲁画展开幕式。

开幕式上,亦花园总经理崔相莉发表祝词,湖北美术学院影视动画教授叶佑天作为本次画展主持人,为来宾介绍凡悲鲁先生及他作品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凡悲鲁先生的启蒙老师徐复生、北京电影学院李书安、国家一级演员藏金生、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薛峰致祝贺辞,现场气氛热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为此次画展策展人,以线上形式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教授、中国当代艺术画家孟禄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兼/名演员董浩、 四川传媒学院表演学院院长/著名演员娜仁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耿少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创意总监/导演高侠、洲明集团副总裁梅志敏、国际动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牟一、设计师张玉军、法国著名摄影师Botti、加拿大三维动画艺术家/水彩画家海拉尔等艺术家皆以线上形式发来祝语,艺术家凡悲鲁致欢迎辞。开幕式后大家于美术馆内进行大合影,并由主持人带领来宾参观本次画展。

凡悲鲁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教授、导演、画家孙立军先生笔名,取自其最崇敬的三位文学艺术家:凡高、徐悲鸿、鲁迅,三者结合也可另解字义“历经凡间悲喜依然率直”。艺术家凡悲鲁横跨影视与美术两大领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凡悲鲁先生在当代艺术的创作道路上,也将坚持更加多元化的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让东方美学得到更广阔的传播。

凡悲鲁于2014年开始利用每个假期在全国各地进行长途跑步、骑行、越野,并在沿途利用水墨画笔以及身边可见的材料将沿途所见即兴绘制下来。此后,他开始在行走·绘画活动中融入公益属性,组织徒步去往藏区捐赠藏袍的“一起走吧”公益活动,为藏区的孩子筹集善款,送去冬衣。2016年凡悲鲁发起了以长跑接力的形式跨越中国南北,最后到达中国最北端的“疯狂马拉松”,这一活动募集善款近300万元,期间他独自挑战了100公里人类极限,不止是向前奔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爱的传递。“150小时”是凡悲鲁组织的另一项挑战,通过横穿格尔木800里无人“生命禁区”的方式筹集善款,最终将募款款项用改善偏远地区乡村学校配套设施。之后,2018年从北京出发以摩托骑行方式一路去往新疆,采集沿途众生画像的“一起去看”,2019年在河北省怀来县深山中帮扶空巢老人村的“夏日坊口记”,2020年“边跑边画”,2021年去往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多年间行经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云南、西藏等地,进过深山、到过无人区、穿越过大沙漠,也去过“离天最近的”西藏,在冈仁波齐山峰下画画,已积累近千幅画稿。

此次[人迹罕至——凡悲鲁画展]的主题“人迹罕至”,既包含了物理意义上的偏僻之地,也是在说明凡悲鲁所探索的艺术领域与创意在艺术家群体中往往是自成一格。

凡悲鲁的作品内蕴生命冲动的意义,他的作品从灵魂的行走到身体的散步,把所感所悟变为我们所见,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他于此世间生命的体验,随性漫游,戛然而止。他的作品风格或抽象或写实,却从不拘于传统画纸上,在溪边的小石、林中树桩、高速路旁的废弃纸板、饮料空罐、老树脱落的树皮,甚至在动物的遗骸骨骼上都进行即兴创作的实践,这些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生,他的艺术实践不断追求着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探索媒介本身更多的表现力和实验性。

本次展览所展画作,多为凡悲鲁先生近年新作,其作品所传达的绝不只是视觉物象,更是他深刻地表达情感与哲学思考的载体。囿于场地只挑选了上千幅画稿中的部分作品进行展出。

愿观众能够通过这次展览,感受到凡悲鲁作品中蓬勃又即兴的艺术张力。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