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丝路驼铃 瀚海情深”——边塞画家舒春光艺术回顾展隆重开幕

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7826 浏览 ·2024-05-21 23:20:45




2024 年 5 月 18 日上午,“丝路驼铃 瀚海情深——边塞画家舒春光艺术回顾展” 在新疆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时逢 2024 甲辰龙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疆兵团成立70周年,作为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疆艺术学院主题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丝路驼铃 瀚海情深——边塞画家舒春光艺术回顾展”以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反映民族团结的精彩美术作品,舞动丹青,生动描绘了大美新疆与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精神气象,为讲好新疆故事、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重要作用。


舒 春 光

舒春光在新疆工作三十年,作为曾在新疆艺术学院任教近20年的老教授与新疆题材代表性画家,他长期植根于这片深厚博大的沃野之中,作品以大漠风情、雅丹地貌、戈壁旷野,山峦雪峰、森林草原、民族生活为主题,不仅具有足可观赏的美学价值,而且富于可资借鉴的哲学意义,在中国美术界产生深远影响。



舒春光的绘画艺术具有俊逸洒脱、意境旷远的抒情诗意,这是他继承我国绘画艺术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画派表现精华创造出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富于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将抽象和具象、古典和现代、雅与俗、色彩和水墨结合得很好,其风神韵味由中国传统而来,扎根在西北广袤的土壤里,是大西北情怀的写照。

本次展览在丰硕的研究成果与精选作品之上,通过“早期风格探索”、“中西元素交融”、“笔墨传承创新”等专题单元,全面并集中地呈现出舒春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人生,以坚实的美术史研究视角,梳理他在数十年创作历程中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舒春光教授亲友代表、学生代表作了发言,30余位专家学者、老领导发来贺信。


作品捐赠仪式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同时进行了舒春光美术作品捐赠仪式和学术研讨会。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第一部分

笔墨传承创新


丝路迢迢路犹长 驼铃摇响是春光

舒春光怀着探索边塞山水画的夙愿,潜心钻研国画。在游历过边疆的山山水水之后,他的艺术个性与创作面貌逐步沉淀形成。丝绸之路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多少次的沙漠、戈壁、草原、深山和冰川考察,为舒春光的艺术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拓展了他的题材。他的画作打破了中国山水画勾皴染点的程式,创造了 一种全新的特殊没骨画技法,使画面上的线条反黑为白,层层叠叠,极富表现力地将雅丹地貌和边塞独特的风情呈现在观者面前,引起中外画坛的热切关注。他笔下的雅丹地貌已不仅是自然景物,而升华为具有灵魂和生命的历史文化载体。

第二部分

中西元素交融


我法自然创新意 逢人何须说荆关

许多年来,不断求索成为舒春光孜孜不倦的精神写照,他中外涉猎,铁砚磨穿,奋笔挥毫,不知老之将至。在艺术多元化的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也不拘一格,舒春光用自己对艺术的热情与高超的技艺,以心写意,继承了传统水墨的优点,更吸收了异质的元素。他从地质力学形成的纹理中受到启发,以肌理方法表现天地洪荒的戈壁大漠与绚丽奇境的山川胜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诗意是古代边塞诗穿过时间长河,洗去岁月风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由此而生发的边塞风情画,是舒春光作为创作者的心灵写照,也是诗化了的边塞景物艺术再现。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馆二层展厅

第三部分

早期风格探索

(一)

写生造化

心高撕碎三千纸 画就楼兰始枕安


舒春光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附中两年与本科四年所受的中西结合的教育,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素描、色彩、速写基本功,同期也经过了传统人文笔墨养分的浸润。他早期以写生来收集素材与寻找形式灵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在带学生课堂写生或者下乡考察中,十分注重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他的写生是西洋画与中国画的技法兼糅。舒春光的写生作品逐步得到整理,有助于形成对他的艺术研究上的系统性,也展示出其艺术的发展历程。舒春光说:“我自知才疏学浅,只能以勤补拙。何物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黄宾虹先生的这联诗句,永远是我的座右铭。”

第三部分

早期风格探索

(二)

边塞意蕴


心敬黄河终不懈 曾将七尺献天山

从甘肃到新疆,舒春光的艺术之路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而行,西北边塞的风情成就了舒春光的绘画。这既是他的艺术主动选择,也是一方水土给予的滋养。山水画的主流往往沿袭数百年来的传统题材,舒春光着力使雅丹地貌、山脉、大漠、胡杨、冰河、荒野进入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传统书画领域的山水表现题材。他创造性地发扬没骨、积墨、用矾、撞水等技法,从写生出发,展现出西域独特神秘之美。

第三部分

早期风格探索

(三)

丝路诗画


自愧才疏惟奋笔 画囊犹存边塞声

舒春光的绘画艺术风格多变,不拘一格,不守陈规,个性鲜明,作品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上达到高度的审美统一。他对丝绸之路上的荒原戈壁、绿洲 文化与游牧民族生活的反映,呈现了新疆天地自然的绮丽风光以及对万物生灵的歌颂,并且得天独厚地具有丰富的色彩感,成为新疆画家群体中具有独特个性价值与开拓探索精神的代表人物。当代艺术的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的多元并存,是全球化的共享,因此重新审视舒春光与边塞新疆画家群体的文化特征与艺术价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展览后记

由美学变化上来看,现当代艺术思潮倡导打破边界,艺术家本体与何为艺术作品的概念也在不断被突破与重构。20 世纪向 21 世纪的跨越中,传统中国画发生现代化转型,舒春光的创作力求会通中西,大胆融合了多门类艺术的综合技法,重视光感、色彩感、肌理感和层次感,注重写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将西域边塞绘画表现推向了时代新高度。

舒春光站在人类共同命运与人性情感的角度,追求旷达悠远的审美意境。在他的画中,有斑斓多彩的西域风土奇境,也有生机勃勃的多民族和谐团结风貌,戈壁、 沙漠、高原、冰川、森林、草原、绿洲,出现在他各种类型的绘画构图中,加上国内外艺术养分的吸收,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与融合性,在精神内核上起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润疆作用。西北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历史发展机遇,促使舒春光站在了东方与西方、 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定位点上,他从传承与创新的格局出发,抒发着对西北原生态的赤子情怀,及对壮美自然的赞歌。

舒春光的创作丰富了西北地域艺术的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产生了杰出的学术贡献。他诗意言情,文心载道,书以抒怀,画艺传神,成为享誉中外的“边塞山水画”和“大漠风情画”的倡导者,被认为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家和中国画坛代表人物。



现场照片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5月29日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