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何谓蟠暾纹?中国玉器上的蟠螭纹有何特点?

来源:中国美网 ·53395 浏览 ·2019-12-06 10:18:15

 螭纹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是它的鼎盛时期,成为中国玉雕装饰中的主流纹饰。螭纹雕刻注意了构图的协调,但缺少起伏向上的时代气息。民间有龙生九子,蟠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蟠螭纹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先秦至汉蟠螭纹的特点

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绞丝状阴刻线。汉代蟠螭纹,眉上竖,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两个卷纹,有三条腿。战国、两汉的蟠螭纹的共同特点是头似猫首,圆眼或杏核眼,眼角上挑。胸部凸出,双肩隆起呈倒人字形,并连贯全身为一条脊线。腰下塌,身体呈夸张的“S”形,昂扬奔放,矫健豪迈,活力四射。此外汉代螭纹或有一独角,耳部为叠状耳或尖耳带有小凹槽,眼滚圆或细长,嘴部主要有三种:榫式,“T”式,三段式。

南北朝时期蟠螭纹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蟠螭纹,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肋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条,所以也是三条腿。有的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

 宋元时期蟠螭纹的特点

  宋代蟠螭纹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元代蟠螭的头额宽而高,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1/3。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均气势磅礴,形态美观。宋以后,螭纹造型少见,且多在一些仿汉玉中出现。螭纹长颈而头小,短脸,眉眼嘴挤于下部,仅占头部的1/3,勾云形嘴,嘴角向上回卷。元代有所变化,脑后出现发毛,双眉勾卷,背脊正中琢一条长阴线,在阴线两侧又分别刻出等距离的、每两条为一组的短阴线。

 明清时期蟠螭纹特点

 明清明期螭纹再度盛行。这时螭纹长发,“人”字形肩,眼、鼻、五官极紧凑地集中在脸的前部,身细长,琢磨不甚圆润。或螭头似虎,长发,上肢伸直,爪上翘折回,在玉佩、玉璧、玉杯、玉带钩、玉剑饰上随处可见。装饰增多,额头、胸部、肘关节处,多刻有云纹、火焰纹等,肢体曲线柔和。


    作者:陈雨光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蟠暾纹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