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邹文正 |《笔墨精神》——当代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百家学术邀请展

中国美网 ·41556 浏览 ·2024-07-08 00:00:00

一部中国美术史,就是传承与创新、继往与开来的历史。

在中国美术史中,中国画是璀璨的明珠。她艺术地境象为中国的文明、文化,乃至哲学。

体验中国画的境象哲义之美,就是体验生命的价值之美。她让人欣赏,艺术如何藉助古承,浇灌花蕊;艺术又如何凭借创意,恣肆绽放。作为生命的艺术,总是静静地从昨天你熟悉的脉络中走来,却总会偏偏地从明天你诧异的目光中招手。她让你熟悉且陌生,若稼轩品语: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画境象哲义之美,即用昨承熟悉的花蕊,淀放明创陌生的绚丽。

这就是中国画艺术的生命。

今天,从昨天“继往”的我们,有幸约请到百位艺术品的创意者,在“中国美网”,用艺术展示“开来”的陌生,体验艺术作为哲学的生命与价值。

在这充满梦幻的空间中,艺术可以尽情亨受创意的浪漫与想象,她将带我们从昨天古远洞火的闪烁中走来,又将带我们从明天辉宏蓝图的绚丽中走来,她用中国哲义的平仄,吟诵中国画境的诗:或小桥流水,或大江东去。

这,就是中国画当今百位艺术家的有创意的生命。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美网、北京台湖国画院

协办单位:

眉山市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曦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仁天子酒业有限公司

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正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学术主持:

陈雨光 艺术哲学家、美术评论家

学术支持:

梁时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郭 强:西冷印社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展览时间:2024年7月

展览地点:中国美网艺术网

策展人:廖峰

邹文正 字思孟,号雪扉,1938年出生,重庆市忠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就职于成都军区《战旗报》社任美术编辑,1995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余性好寒雪,喜作雪景,写寒梅,以为天地奇景,亦人生精神之化境,孜孜欲以画笔求之。


空山新雨 153cm X 53cm

融南汇北的中国画传统之道——析邹文正先生的山水画

林木

邹文正先生在当代中国画画坛算是一位隐士。说他是隐士,不是说他有意要隐,而是他的性格使然。他喜欢画画,喜欢得无以复加,画画就已经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快乐,此外他就没想别的了。加之他生性淡泊,从没想以画去出名谋利,也就心安理得地陶然于自己的画境之中。每天自得其乐地或者在山野中写生,或者去画室里弄他的画,读他的画史画论。画得高兴了,有心得了,就孩子般兴奋地打电话给几个老哥儿们(朋友也不算多)讲述他的兴奋,让去看他的画。他说过,只要在画画,就幸福得很了。这让我想到“文革”期间我自己画画时的幸福感,那时画画根本就没名没利,仅仅就是喜欢。文正先生画了半个世纪的画,却从来没有办过个展,也从不参加外边的活动或什么展览。画册倒是出了八、九本。例如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的贾德江先生,偶然看到邹文正先生的画,就先后给文正先生出版了六本画册,还认认真真帮着写评论,真是慧眼识英!文正先生人想隐,画又不能真隐,画坛如文正先生这种人恐怕很不好找。而我给文正先生写文章,也是我主动。我给文正先生写过几篇评论,最初是觉得画得这么好,人却淡泊到这种程度,太让人感慨了!最近,文正先生又画了一批画,兴奋地让我又去看。我边看其画边想,文正先生可不仅是为人淡泊,他的画真画得极好,在当今山水画坛中也可谓独树一帜了,老只说他淡泊的一面,委屈文正先生了。于是对他说,我要重新写一篇,这次要专门谈你的山水画。

读文正先生的山水画,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他的山水重境界、重丘壑、重置陈布势,结构森然。清代山水画在乾隆中后间曾经衰落下去,其势头为花鸟画所取代,其原因之一正是“四王”及其后学笔墨强调过头,重笔墨轻丘壑,弄得山水千篇一律。明人李式玉批评时人作画“多雷同而少变化,其丘壑布置,千幅如一”(《赤牍》)就已肇其端,清中期方熏云“凡作画者往往究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不知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之妙也。一如作文在立意布局,新譬乃佳。不然缀辞徒工,不过陈言而已。沈灏谓近!日画少丘壑,人皆习得搬前换后法耳”(《山静居画论》)则更是如此。这些年,笔墨之势重张,山水画之丘壑布置又陷窘境,其势头又似清中期矣!而此时读文正先生之山水画,觉得与时流山水大相径庭者,就是其丘壑布置的生动自然,可居可游,而境界幽深。

文正先生的山水是从现实山水中来的。四川山水本来就美且丰富,从高原大山一直到低山、丘陵,无所不有,而文正先生正是直接去这些山林幽谷林泉溪瀑中写生的。半个世纪中,不避寒暑,往来于巴山蜀水,深山林壑之中,画了无数写生稿。四川美院学西画出身的经历,使他的造型很轻松;而多年国画传统的修炼,他的写生又很讲“笔墨”。由于写生多,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丘壑布置上的造型资料;山势、树石,路径、栈桥,屋宇、亭阁,溪瀑、云雾……所以结构山水时,胸中自有丘壑无数的文正先生自然不会落他人山水套路窠臼。也正因为此,文正先生就不满足于小画小品小情小趣,他要让人能走得进去,要“可居可游”,亦如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所称山水画“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也”。但今天还有几个山水画家由此“本意”呢?其实从画史上看,宋元一直到明中期吴派沈周、文征明之前是讲意境而不太论笔墨,讲意境就得造境,就要可居可游。他们不专讲堂墨,但“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宋郭熙),笔墨在专情山水造境中自然也好。而作画专讲笔墨则是明末董其昌“四王”之后的事了。

因为胸中丘壑多,文正先生当然不满足于小品小水,他的山水画大多较大较复杂,这决非要“视觉冲击力”(文正先生从不参加展览也无意获奖,从未想去“冲击”谁),而是要玩味林泉丘壑,要可居可游,要境界燃深。他的山水画的确大多重峦叠嶂,林木森郁,飞瀑鸣涧,曲径通幽,加之栈桥隐显,茅屋竹篱 ,云雾飘渺,再来上几个牧童山民,好一处林泉高致图!别以为这是纯古典纯理想境界,这真是川西山林真境之中国画式再现,笔者亦亲自去过。那时竹林茅舍,木桥疏篱, 随处可见,可谓古意盎然,知识“5.12”震后,文正先生笔下某些山林(如什邡、都江堰、彭州银厂沟等)不少或风光不再,或今非昔比了!文正先生经常遗憾地说,四川那些逝去的好山好水现在只存我画中了。的确,山水绝品银厂沟、蓥华山等被地震彻底摧毁的景区,或许真的只在文正先生的画作中了。他曾在那些地方一住半年的作画。由于亲临现场写生,他的山水画内容多,造化无穷,千变万化,细节丰富,绝无概念之拼凑。

文正先生作画很讲究,他的画远观有其势,近取有其质。大开大合,又精心布置,这与他研究宋元明山水有关。明中期之前,山水画讲究意境,讲究可居可游,画面大多繁山复水,结构复杂。不论是吴门四家、元四家还是南宋四家,哪家不都是如此?清初六家发展了前人的笔墨,防了人家的丘壑,却丢了传统的意境。文正先生则别出心裁地临仿前人的繁山复水。例如仿李唐《万壑松风图》,仿谢时臣《蜀道图》、《松溪揽胜图》,仿王原祁的《青山叠翠图》等等,其用心堪称绝妙:当年“四王”们仿古人是研究其笔墨而无心学其丘壑,文正先生则是既研究古人笔墨,更究心古人丘壑布置。他仿李唐《万壑松风》,初临一遍,再临一遍。前一遍体会古人一树一石一峰一岫布置之匠心,及笔墨皴法之意味,后一遍则以对古人之理解而出之以已意,所谓意临而已。他把他仿谢时臣《蜀道图》 的原本与他的仿本对比着让我看过,古人布置上隐显藏露居游布置之长处得以吸收,而其虚实疏密,块面置陈置之不当,则大胆增删,求其神似。加之写生多年,胸中自有丘壑无数,要增要删,亦可信手为之,而天衣无缝。如此处理,则他之仿本,其视觉效果却已在古人之上矣。这或许也是学过西画造型之结构构成关系的文正先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章法的不着痕迹的“融合”吧。这的确是对“四王”习古之反其道而行之的创造性借鉴与学习。这种精彩的学习和多年韵“搜尽奇峰”,使文正先生驾驭山水画大场面的能力,在当今山水画家中无疑是佼佼者。他的山水画不仅场面大,而且布置精到,细节丰富,一桥一栈,一屋一亭,乃至或隐或显曲径通幽的步步石阶,均可望游居玩,会心会意,耐人品味耐人咀嚼,以致留连再三。宋人郭熙说,“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今天画山水者又有几人存其本意呢?文正先生山水画耐品耐读,与其返归山水画之本有密切关系。

文正先生守其本,亦不忽其笔墨之精妙。文正先生作画让我想到白石老人的“砚田”之说。意即作画如农民之驾牛犁田一般岁只不过画家是以砚为田罢了。社会上的事基本不参加,文正先生从早到晚大多都在他的画室里,读书,研习书法,研究笔墨纸水效果,作画。一个人在画室中就这样轮番研究练习不止。近些年,他研究黄宾虹笔墨颇为自信有得。如自称:“作山水画,以笔取神,以墨取韵,以宿墨积墨破墨取深厚。求宿墨不污浊,积墨不杂乱,破墨不模糊”。又如“作山水画,黑如漆,透如晶,妙诀之处,全在墨法”等等。作为既是中国美协会员,又是中国书协会员的他,从来就遵循以书入画的原则,故其画笔笔有讲究。其用笔或是篆书之圆厚,或是汉隶之劲秀,或是魏碑之雄健,或是草书之潇洒,诸体兼之而入画,故画中用笔变化多端而意味深厚。他的山水属密体山水,其丘壑结构吸收北宗之长,细节本来丰富,用笔亦繁密紧凑。墨法以积墨为主,浓重深厚,再辅以宿墨破墨效果,故墨法复杂多变 。文正先生笔墨精微耐读,每一细小局部,均有严格细致的笔墨处理。习黄宾虹墨法而于浓黑苍茫之中讲究留白透气,讲究“笔笔清疏”,笔路清晰。故其画耐读,每一细微局部均有丰富的笔墨处理。这种勤于思考长于探索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经常要求自己探索山水画多种表现手法的可能性上。他经常分阶段探索各种问题,如机构,如用水,如积墨,如用纸等等。故其画路数很多。他的画学术研究的意味很浓。有一次,我竟看到文正先生同时用十种不同的方法画山水!而每一种方法画出的山水也还各有渊源各有风格,让我十分感佩。

一天,文正先生十分认真地要和我讨论一个问题,即画界有些书法笔墨都平平的国画家何以也有大名?除却炒作一类不论,我以当今多元格局应之,又以正规军和游击队之说释之。事实亦是如此。国画之路在今天,可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文正先生的国画之路,是一条从传统中发展而至的大道,与另一些他途别径相比,受众更多,但走的人也多,也更拥挤。当然,传统之道,可开掘的角度与路数也很多,并非已穷尽末路,只是要在这条拥挤的大道之中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难度更大,机率更小!然而,文正先生没有从成功与否来考虑问题,成功与否是他人评价。他从自己的学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出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已经能让自己宽慰了。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