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如歌的行板——向新元其人其画

向新元 ·63248 浏览 ·2021-05-13 13:41:56

向新元


向新元,1995-2006年任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原四川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2010-2012年兼任四川托普学院数字艺术系主任,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首届“(重庆市)巴渝学者”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



向新元


 文/向祎

在我的印象中,向新元是位上了年纪却不显苍老的普通老头。其人面目清朗、神态平和,初次见面言语不多,也无太多客套,但言谈举止得体,处处流露出良好的学养、儒雅的气质,整个人可谓朴素、实在、真诚。向新元是画家,也是教师,他教过的学生和带过的研究生不少,个人创作出的美术作品虽相对不算太多,但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少。“文革”中,他曾刻过版画,也画过不少毛主席像。从美院附中毕业后,他画过油画和水彩。当他的油画作品刚在四川省一个大展获奖时,他却突然转向,画起了新藏,这一画就是十年。在画新藏画期间,他的成果颇丰,数件新藏画作品屡屡获奖,并多次入选国家组织的国外巡展。本来我们以为他会沿着新藏画创作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但他见好就收,在考上了中国画研究生课程班后又申请重新转入色彩研究生课程班,从此专门画油画和水彩。


向新元


向新元


绘画观念和形式的转换对于向新元来说好像并非那么困难,有人笑称因为他有“童子功”。如果说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之间的转换主要出于个人原因的话,那么,他的新藏画创作则可以视作形式和风情的双重展示。藏族的传统绘画“唐卡”是一种画在布上的宗教绘画,它和其他宗教绘画一样,其功能主要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传统“唐卡”工巧细密的表现手法,富丽堂皇、华美艳丽的装饰风格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如何超越传统规范和既有模式,使新藏画得到发展,并使之能够反映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这是摆在新藏画创作者面前的一道艰难的课题。作为四川省甘孜州藏画创作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向新元在这期间创作的《暮雨》、《九月的市场》、《苹果之乡》、《扎西泽仁一家》、《绿色的木格措》等作品无疑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尝试。

 

向新元


很大程度上,向新元绘画形式的转换与他就读的研究生专业有关,与他在大学教授的课程有关,也与他个人朴实的本性有关。在他看来,如何深化主题,避免作品流于形式化和猎奇式的风情化,乃是较之画种和样式的选择更为重要的问题,这也许就是他此后专门研究油画和水彩的重要原因所在。《如歌的行板》是向新元创作的一组水彩三联画,其内容主要表现藏区的喇嘛、妇女、儿童和老人。作品的叙事指向并不明确,人物所处的环境被作者有意识的加以抽象化处理。画中的人物大多在向前行走,但走得极具个性、且都徐缓从容。其中有怀抱经版低头前行的僧侣,也有牵着儿子前行的妇人,还有席地而坐稍作休息,却茫然抬头远望的老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还着重表现了藏区常见的,因长年劳作而直不起腰却又总是不停忙碌的中年妇女形象,他们独特的形态、鲜明的个性可谓极具张力。该系列水彩画并非作者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在创作该系列作品时,画家深入思考了现实主义风格如何向现代语境转换等重要问题。

 

向新元


在他的油画《母与子》中,作品的构成意味具有较强的现代感。该作品并未选择常见的表现母爱的元素。在作品中,一位年轻的藏族母亲和她年幼的儿子在树林中漫步。直立的,贯穿画面上下两边的树干将画面分割成几个富有韵味的空间,母亲和儿子处于同一空间中,显然给人一种母子同处一个精神场域的暗示,引人遐想。此外,作者有意简化了对树林环境的刻画,但突出渲染了画中令人心醉的绿色调。作品中的树干和草地有着丰富微妙的肌理,画面也因此传递出令人心颤的诗意,既真切又不乏史诗感和象征意味。《母与子》超越了一般风俗画的叙事模式,成功实现了与现代人精神审美观念的对接。 

 

向新元


向新元的水彩画创作多为表现藏区的人物。就技巧而言,较之他的油画有更大的突破。其用色、造型、构图形式,特别是人物形象刻画等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色彩运用方面,他反对那种纯粹玩水的水彩创作方式。所以他的水彩作品显得厚重、丰富、耐看而具有表现力。他不赞成过份强调水彩的画种意识,认为衡量一件水彩作品是否优秀,首先得看它是否是一幅好画,然后再说它是否是好的水彩画。向新元的水彩画创作的主题依然延续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其基调仍然是诗意的现实主义。他的水彩画《苍生》便是一件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创作。在我看来,要用水彩表现众多的人物,且要处理好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然而这件作品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物塑造却颇见功力。如果说他的《母与子》在写实中流露出朦胧抽象意味的话,那么,他的另一件水彩画《父与子》则凸显出现实主义的感染力。在《父与子》中,父子并肩合力抬着重物(作者有意弱化了重物的指向),一级一级地向上艰难攀登。这件作品并未回避叙事性因素,但作品的情节选择极具象征意味,而画家对父子神态的刻画也使作品显得极为真切可信。作品的环境表现可谓大气,而人物形象的表现既生动、深入却并不琐碎。我非常叹服作者在这件作品中展示出的卓越的水彩技巧,同时,作品的内涵丰富,所揭示的主题沉重,可谓发人深思。水彩作品《旅途》则表现出一位藏族青年在旅途中露宿荒野的场面,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作者较高的专业水准。他的水彩画创作《梦回高原系列》因其圆形构图、精妙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看似抽象的环境处理手法而令人眼前一亮。实际上,《梦回高原系列》水彩作品以红、黄、蓝三组色调为主,当三幅画面并列时,画中用红、黄、蓝三色描绘成的三个圆形便共同组成一个具有装饰意味的整体。在我看来,这组系列水彩作品说明向新元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向新元


向新元的新藏画和油画、水彩画作品初看似乎让人觉得它们是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但细看下去,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媒才的作品,在主题选择和诗意表达方面显示出向新元一以贯之的个人特征

四川美术家协会前主席钱来忠先生曾这样评价向新元的绘画作品,“初看下去,他的作品面貌与其他写实绘画相比,并无太大的变化,但作品的构成,所营造的既亲切,又陌生的气氛非常吸引人,作品中的人或自然所呈现出来的庄严,神圣和神秘摄人心魂,令人心动。”

在20世纪以前的西方画家中,向新元比较欣赏意大利19世纪后期的著名画家乔万尼.塞冈提尼(1858---1889)。向新元这样说:“塞冈提尼,很难用什么主义来划分……他以准确的形象,朴实醇厚的画风与单纯、强烈的色彩深刻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他作品的画面涌流着浪漫诗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还凸显出强烈的象征性和虔诚庄重的宗教感。就用朴实画风表现生活而言,有评论家说他是现实主义,象法国画家米勒;就画面象征性而言,有人说他象克里姆特,但我觉得他比克里姆特朴素、自然和真切。”在当今中国美术界的写实绘画创作中,向新元的绘画以“情”和“真”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来自于国内外的优秀艺术资源都积极地被向新元转化运用,他不保守,而且不排斥风格类型有差异的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而且这在他的绘画中得以体现出共性的艺术规律。所以他的绘画能够感染人,能够让观者走近,感受到艺术中的普遍价值理想与追求。艺术视觉的宽度与艺术胸襟的广度,使他不断的深入,慢慢浸润在他和谐的艺术情景之中。随着艺术实践的推进,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开放的态度使他虔诚地学习吸收已有的绘画传统,成为积极的动力,使他的步伐走得坚定,走得长远

总的来说,向新元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不跟风,不攀附,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计个人得失。他一路走来,象他画中的藏族人民一样,不浮躁,坚定从容,踏着如歌的行板。他总对自己的绘画评价不高,他认为自己的感悟在其作品中尚未完全凸显出来,他对过去的作品总不满意,总期待着下一次创作能有新的突破。综观向新元其人其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向新元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484987@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



向新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