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赵熙题山公流云砚

来源:中国美网 ·5 浏览 ·2019-09-26 11:13:51

   图中山公流云砚为一方老坑端砚,砚石呈紫墨色,通体素净,砚底有冰纹、火捺等特点,是四川著名学者林思进先生遗物。

 

赵熙


     林思进,字山腴,号山公,又号清寂翁,书斋取名清寂堂,成都华阳人,曾任内阁中书,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等。有《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刊行于世。林思进和赵熙同为清末民初四川的“五老七贤”。他的诗词与赵熙齐名,并称“林、赵”。是近代四川赫赫有名的文化人物,与当时的文坛耆宿颜楷、向楚、庞俊、赵少咸、李植等交好,常常与诸贤雅聚一堂,吟诗作赋,诗文唱合,该砚之铭文便由赵熙题写并刻于砚底,砚铭释文:暮合龙蛇动,神光水上游。含星眠未熟,数尺最高楼,题山公流云砚。乙丑春,赵熙。

   砚为书斋“文房四宝”之一,端砚是用端溪石制作出来的砚台,其产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郊羚羊峡。端石矿脉主要分布在端溪水东侧斧柯山西麓一带,其坑口众多,石材各异,有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等。广东端砚与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山西澄泥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如婴儿肌肤般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磨墨,不涸不滞,不但发墨快,而且细滑均匀,书写流畅不损笔毫。无论酷暑、严冬,用手按砚心,砚石表面便会吸收汗气呈现一块湛蓝墨绿雾状,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自唐代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时的端砚纯粹做为书写的实用工具,显得粗陋、简朴。唐之后到宋、明两朝,由于文风盛行,端砚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倡导和重视,端砚的制作工匠们更是在端石的取材、形制、雕刻和打磨等制作工艺上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实现了端砚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跨越。使它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钟爱备至的艺术珍品。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赵熙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