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冯凌燕副教授带领二十余名本科生、研究生一起走进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在倪悦老师以及两名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以空间的形式展开研学,现场了解到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创作风格及其背后的故事等,以下为此次研学记录。
(扬州八怪纪念馆 赵英初/摄)
一、八怪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建筑南北走向,大门在南端,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位于草坪中央的莲花缸,原为具有1500多年历的史隋朝大铁镬,其后便是明代西方寺的大雄宝殿,用珍贵的楠木构筑梁架,房梁上还存有明代彩绘。在倪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大殿曾经历过强烈地震导致一根立柱严重位移,但建筑整体并未受到影响,说明了中国传统榫铆建筑结构的科学与智慧。现如今中国的古建筑已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建筑师等的关注与研究,正是因为中国古建筑具有的非凡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殿堂的正中立着扬州八怪十五家塑像,周围是固定展陈,图文并茂的介绍扬州八怪生平,并陈列他们的书画代表作等。
大殿正北与两侧是零时展厅,可以陈列扬州八怪书画复制品及扬州已故画家李亚如先生作品,也可以承接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览。穿过大殿,后边的庭院中有一棵将近800年的参天古银杏。左手另有一个小庭院是金农寄居室,前后两进,是根据金农当年的住所方丈室复原,前进是念佛堂,后进中间是客厅,两边分别为画室和卧室。大殿东侧还有“碑廊萃集”,倪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当年郑板桥为避世俗干扰,大胆自书润格、明码标价,打破了文人面对世俗羞于言钱的困局,此后的书画家也纷纷效仿。
二、八怪形成
(孙乐讲解员 赵英初/摄)
自汉至唐、宋,扬州一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屡经屠戮;明清时期,根据当时的地理区位和盐场分布,划分了10大盐区,其中淮南盐区和淮北盐区,两淮盐区的管理机构设在了扬州,古扬州便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清中期,正是两淮盐业经过清初的恢复到达鼎盛的时期,乾隆《两淮盐法志·序》中记:“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 (清)王世球 纂.(乾隆)两淮盐法志[M].扬州:广陵书社,2015:45.],嘉庆《两淮盐法志》卷五五也记:“两淮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捐益盈亏,动关国计”[ (清)单渠总 纂.(嘉庆)两淮盐法志[M].扬州:广陵书社,2015:25.],与此同时清代扬州盐商们的资产也要远超明末的扬州盐商。在明末,徽州以鱼盐为业的商贾据资百万者已称大贾,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新安下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十万则中贾耳!”[ (明)谢肇浙.五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59:237.]。古扬州的经济繁荣造就了文化的兴盛,当时扬州集聚了许多盐商和其他各类商贩,他们的生活奢华糜费,同时喜欢附庸风雅结交文人雅士,盐商的收藏与资助也是画家们主要经济来源。在倪老师以及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总结了八怪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依河临江,交通便利;百业兴旺,盐业为最;官吏崇文,盐商养士;石涛倡导,借古开今。在当时,天下名士大多都聚集在扬州,才有了开一代风气的“扬州八怪”的诞生。以上均可在《扬州画舫录》中寻求考证。
三、石涛——借古开今
扬州八怪是在石涛以及另一些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其生于明末清初,身世较为惨淡,石涛身为明宗王室后裔,生不逢时,3岁遭遇国破家亡,随家仆逃至武昌,才得以活命,后出家为僧,为清代四大画僧之一,倡导“借古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乃为制法”的理念,大大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胸臆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倪悦老师 赵英初/摄)
四、八怪成员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康乾年间代州画坛一批别具新风的文人画家,当时说法不一,记述各别,近当代综合各家说法共计十五位画家被归为扬州八怪,他们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變、李鱓和李方膺;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等,他们的作品,大胆的突破了当时陈陈相因的形式主义画风的束缚,以一种敢为人先、生机勃勃的状态,振奋了中国画坛。纪念馆中着重展示扬州八怪形成的历史背景、时代氛围,十五家生平、代表作及其杰出的历史贡献。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仅重点介绍其中的三位郑變、罗聘以及金农的作品以及故事与大家分享,以下为三人简介。
郑變(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法初得力于苏轼、黄庭坚,后致力于隶书,并融合楷隶特点,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六分半书”,成就最为突出。郑燮先生的竹画作品,时而摇曳生姿,时而挺拔俊俏,透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巧的构图,传递出竹子的生命力和神韵。
金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扬州八怪之首。书法创扁笔书体,时称"漆书",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尤其擅长画鬼。
五、扬州八怪作品分析
(金农《月华图》图片来源网络)
金农的《月华图》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富有生命力;画中出现类似太阳的形状,体现出内外照应、流光溢彩、似有形而无形的感觉,也表明凡事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理解寄托于画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此画作类似毕加索的抽象派,但金农《月华图》却比毕加索的画作早100多年,正因金农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作品,被称为“八怪之首”。
(李鳝《五松图》赵英初/摄)
通过题识:“有客要余画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劲直古臣工,搢笏垂绅立辟雍。颓如名将老龙钟,卓筋露骨心胆雄。森森羽檄奋军容,侧者卧者如蛟龙。电旗雷鼓鞭雨风,爪鳞变幻有无中。鸾凤长啸吟在空,旁有蒲团一老翁。是仙是佛谁与从,白云一片青针缝。吁嗟!空山万古多遗踪,哀猿野鹤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苍穹。兔毫九折雕痴虫,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尽呼嵩,悬之素壁桂堂东,俯视百卉女儿丛。”展现出五松错落有致、腾耸凌云的风貌,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功臣名将刚正不阿的品质。
(李方膺《风竹图》赵英初/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李方膺的竹子一般都倾倒顺势一边,构成风动的气势,给人以狂欢横扫之态,在绘画史上也是极具突破性的表达,笔墨沉厚,用笔肆意纵放,给人不屈之气,极具视觉张力。
(郑板桥《竹兰图》图片来源网络)
题词: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尝以墨兰称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后世陈古白继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墨兰之盛,于斯为极。愚何敢妄拟古人,然窃好墨兰墨竹,画后辄题数句自娱,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热也。郑板桥在画竹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将墨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
(黄慎《等福来》赵英初/摄)
黄慎的钟馗线条流畅利落、工整,用粗笔豪放挥洒,具有草书笔意。图中钟馗浓眉大眼、须发戟张,紧盯着眼前灵动飘飞的蝙蝠,人物形象平易亲切、动态喜感、余味悠长。民间传说中的钟馗,本身具有辟邪除灾的寓意,因此,画作也寓意着“福从天降”、“福在眼前”的意思。
(罗聘《山鬼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聘是金农的弟子,擅长画人像、佛像、鬼、叶竹等。由于八怪生活在康、乾时期,盛行八股文,画家及文人思想受到禁锢,罗聘看不惯游走在人世间的恶人及贪官,于是通过画鬼来讽刺当时的部分人“以人间之鬼,暗讽人间之事”。
(高翔《弹指阁》赵英初/摄)
高翔的作品相较其余八怪成员作品来说比较多元,但多元而不杂乱,以山水画为主。题词:“莲界慈云共仰扳,秋风篱落扣禅关。登楼清听市声远,倚槛潜窥鸟梦闲。疏透天光明水似,密遮树色冷如山。东偏更羡行庵地,酒榼诗筒日往还。弹指阁落成作并图,请倚青四兄先生和正。世愚弟翔。”描绘清代文思和尚居址弹指阁的景象,行笔错落有致。画中以淡墨勾润,浓墨点视,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气息,人物刻画寥寥数笔,神情动态栩栩如生。诗题与画意浑然一体、耐人寻味。此图不仅是高翔的写实佳作,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汪士慎《空里疏香图》赵英初/摄)
汪士慎在八怪中同高翔、金农并称为“画梅圣手”。这幅画主要以“浓墨画花蕊、淡墨画枝干”的画法。画题来自左上的篆书自题,右侧枝下题诗一首:“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诗意与画境,有着清冷、幽寂和孤傲的精神意象,略异于林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六、金农故居
(金农故居 赵英初/摄)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金农故居西方寺内,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与画家,他的“漆书”出于汉隶而不同于汉隶,以其独特的风格气质,独领书坛;他的绘画,以书入画且富金石气,时人谓其“金错刀法”,造型古拙、造境幽远。金农寄居室是两进幽庭别院,院子里的两株桂花树散发阵阵馥郁的浓香,合着大殿后侧的古银杏的特有清香,大有把历史深处的文人气息裹挟而出的感觉。
七、专家寄语
(冯凌燕教授与倪悦老师 赵英初/摄)
我们跟随倪悦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书画工作室,一进门书盈四壁,墨香四溢,我们不禁触目兴叹、倾耳聆听,倪悦老师叮嘱到:在艺术上,我们主张个性但切勿过强,书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它自身的自然规律,也自然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充分发挥个体自身本具的美,本性的纯美不能沾染过多的训练痕迹以及有碍本体的过度修饰,要追求自然和谐,保持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学习中,提倡“乐读”,既是告诫我们要主动读书,也指要将读书当作自身的兴趣爱好去培养,达到快乐的阅读,并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并且倪老师指出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是相互关连、互相成就的关系,因此学习艺术不能局限于某一门、某一派,要敢于打破界限、充分拓展艺术的触角与文化视域,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来辅助、提升对艺术与文化境界的理解与把握。
八、观后感
(赵英初/摄)
通过此次田野考察,我们既看到倪悦老师对书画深沉的爱,又能感受中华传统书画、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深感艺术这条道路不仅是学艺还能学做人,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件作品的背景产生启发,从而达到自身的升华。中华文明是柔软绵长的、是坚韧强大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五千年的上下求索,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使我们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最后,特别感谢扬州八怪纪念馆提供这么好的研学平台,感谢倪悦老师和孙乐、柏玲讲解员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与指导。
文字:潘雪梅、何恒、郭晓惠
摄影:赵英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