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苴却砚史料汇编】文化人,艺术家,儒商

作者:普光泉 ·6 浏览 ·2021-09-10 11:20:04




 

从本土文化挖掘与打造的角度出发,我们决定写一部关于“罗氏三兄弟”的书。在我们的最初认识里,“罗氏三兄弟”是一个文化品牌,而就人物而言,他们是文化人,艺术家,儒商。通过采访与写作,我们得到了应证。

这是一部评传,在忠实于史实的基础上,采用散文与小说色彩兼存的方式,“评”带“传”的手法进行创作。这是我们在即将开始整个工作时确定的基调。通观我们所读过的这一类作品有许多是把重点放在“描写”以满足于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我们试图淡化它尽可能达到“以心观像”和“以像观心”的互动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个缘起,这是一个关键。所以我们从罗氏三兄弟的父亲罗敬如先生写起。他本身就是一位不可多见的雕刻艺术名家,如木之本,对罗氏三兄弟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长成,关系密不可分。

全书重点通过透视罗氏三兄弟的成长历程,彰显其内心世界的变化与精神品质的提升;向读者传递出罗氏三兄弟人物及其文化品牌的自我塑造进程。其间,读者能够看到,数十年的人生磨难、生活苦熬并没有让他们随波逐流,更没有沉寂。这一点,对于一个诚实的读者来说,可以得到若干的感悟与启迪。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大话,然而用在罗氏三兄弟身上我们认为是很恰当的。罗氏三兄弟以他们执着的人生追求,以他们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让攀枝花的文化特产更高更远……。我们深信,他们能走得更坚实,更远……

回顾来路,一片苍茫。如同站在大山的最顶端,置身仙界,看向树木花草与芸芸众生并存的远方。其精神永恒,并且渗透于他们的成长道路之中。他们都经历过童年的快乐,得到过父母宏大与细腻的爱。这是他们为人正直与善良的人生原则得以确立的基础。而共同经历“文革”的“上山下乡”,所带来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抑郁、敏感、恐惧,让他们都过早地成熟,背负起属于自己人生该背负之重。

于此,无论是文化挖掘,搞研究,办企业,他们都从一开始就做到了“以人为本”;创作中强调“不求概念之圆满只求其状况之鲜活”的理念。文化人,艺术家,儒商。这三者安在他们身上都不过分,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这三者的一个统一体。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而在这个天地里;许多人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他们却以日复一日的农村生活为事业发展的基点。这是无意识的,但又客观存在。他们的“有为”是磨练心智与坚忍品质的收获。那些无形中留下的记忆符号,是他们进行高起点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点,从他们执着的艺术追求中可以看出。淡泊、雅静、明澈。不落俗套,不急功近利;对一个共同认定的事业执着付出心血一如既往地追求;对人,对农村,对社会,对国家命运持之以恒的关注……

有缘写罗氏三兄弟评传,我们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

(《罗氏三兄弟评传》2009.6)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网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的后台上传发布的资料网将根据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