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孙竹篱大写意中的极简美学

来源:中国美网 ·27224 浏览 ·2020-10-15 14:25:24

孙竹篱

 

(1906--1986)

孙竹篱先生是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写意国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他的大写意简约大气,深谙中国画极简美学精髓。

作者:汪和兮之

小中见大小器大样

 大写意画家孙竹篱先生大写意有两个方向,简与繁。他认为“简要简到极致,简就是做减法,我的画要用除法,多一点,多一笔都是多余的。繁也要繁到极致,密就是加法,密不透风,密中有疏,密中密,疏中疏,高手可用乘法。”

竹篱先生的大写意往往是,寥寥数笔,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画墨荷只需意到笔不到,全然在于意境。正所谓“无墨之处多于有墨,无画之处多于有画之处,此写意之高者也。”

 

孙竹篱


    创作实践与画论高度契合是先生毕生的追求:“人说写意画贵简疏,如板桥的冗繁削尽,少之胜多之,如读诗之绝句,确实如此。就繁而言,有实有虚,有聚有散,有主有次,有内有外,相互照应,左右顾盼,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整体局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有如读杜之‘北征’太白之‘蜀道’韵味无穷。不独简约繁也可寻味。意中有境,画在画外,境中有意,意由境外,亦即谓穷变,达幽微之意也。欲作简疏意深之境多读格律诗中求之,欲为繁复而出境须从歌行体得之。下笔无论繁简,俱得写意画的真谛”。

    关于极简的艺术争论,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书法只有水和墨,但能表现出各种丰富的东西,我们画竹子,画兰草并不用绿颜色,只用墨,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大写意本质就是简笔画,突出一个大字,不是指大笔大纸大画,体量上的大永远只是相对而言的,而是贵在精神境界大,笔墨气魄大。能在小幅画中写出大气象的山水或花鸟,显出大写意的特点。先生之所以用减法乃至除法,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有着极大关系。与其深刻感悟理解大写意的极简的精髓有关,小中见大小器大样。

   竹篱先生关于极简艺术美学路径做了一些概括,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极简,传统文化的宽途

 

孙竹篱


    对应大写意,古代诗词精炼含蓄一脉相承。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也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境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经、唐诗七律五律,宋词,小令往往几十个字包含着一段历史、一场战争,一份情感,一个典故,内容丰富,甚至博大精深。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

极简,走向审美高度

 

孙竹篱


崇尚简洁与自然。清新脱俗,本质为雅。感官上简约整洁,品位和思想上更为优雅。对清、新构图表达最简单化。多则惑:没有重心就没有内容;没有重心就没有形式;

没有重心就没有方法。

   

孙竹篱



 

 竹篱先生主张减法论除法论是以极简为主导,通篇贯穿了大写意中国画的领悟与实践,所以在大写意画家创作作品中充满了极简美学的内涵与玄机,留给后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留给国人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他认为:“密中密,疏中疏,此南田老人画山水之法也。后宾虹老人深得其法,而更发扬之。予今用之于画花鸟,亦时得妙趣。盖绘画种类虽异,其理一也。”

竹篱先生极简美学就是大写意对当代中国画的一份思考,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遗产,极简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中国大写意画家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艺术实践贯穿于绘画始终。

  

 

 孙竹篱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孙竹篱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