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直抒胸臆韵白笔——熊明的山水画

来源:熊明 ·33609 浏览 ·2020-08-25 13:55:49

徐恩存

    写意,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体系,规定了以水墨为物质前提,以直抒胸臆为精神原则的绘画方式。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画的本质性理念的表现一一“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把握,“意到笔不到”的画理运用,以及“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形式意味要求,并于此中,成熟了中国画的审美理想与写意表现体系。



    

  我欣喜地看到,东坡故里的画家熊明,以其不凡的悟性与勤奋的创作,实践着上述理念,使他的中国山水画得以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日益逼近意象写意的本质。

    熊明看重写生,在自然之美的启迪下,将灵感和激情转换为写意水墨的形式、笔墨,漾溢着清新而又古朴的气息,孰为难得。显然,熊明未受自然现实与客观规律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心灵化的呈现,其笔墨韵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切入点,使其山水画既体现着中国画写意的文化意蕴,又在不失写意水墨原则的前提下,传达出浓郁的诗性情怀,这是熊明作品的突出特点。更为难得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熊明至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后,将已掌握的当代中国画某些表现手法融入创作,用以表现蜀国山水,并在此过程中,力求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由此而在四川山水画家群体中以独特的面目迥异于他人。




  熊明既看重作品的内涵表达,也看重形式表现。善于留白是他的显著特点,而让我有些吃惊的,却是虚实的背后,居然隐藏着些许形而上的东西,这是意象的、东方的,还是域外的,一一事实上,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其本质是相通相联的,无分中西,也无分时空。我以为,只有领悟了中国文化的底蕴,领悟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才能在作品中传达出这种美学特征。熊明强调“以虚写实”抑或“以实写虚",笔墨松动灵性,率性蕴藉,营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以虚写实”抑或“以实写虚”中,“意”的传达是至关重要的,要求画家在心灵与自然、与世界的交流中,摒弃三维空间的真实再现性,而强调心灵、精神的本质性感受和体验,亦即诉诸笔墨时,将这种感受、体验凝定、提升为符号,传达出“致广大与尽精微"的艺术氛围和理想境界。

熊明的山水画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情怀,笔墨随意而放松,似是无法又有法,带有很大的表现特点和暗示隐喻性,点到即止,而只在画面的点晴之处,重复积墨或积点,使画面顿时注入了活力,获得了气韵,获得了生命,一切便生动起来。所谓点到即止,表面看是节省,表面下却是丰富与丰厚。这里,黑色是一个世界,白色是另一个世界,虚实互补互渗,相互作用,使得画面气息流动,韵致迭出。尤其是枯笔焦墨的丛林与山石的营造,熊明借助于湿笔淡墨的辅助、渲染,在“不似之似”中,形成山峦重迭、逶沲连绵的景象。他的蜀山蜀水,于充分的写意中,给人以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他在点与线的交织中,在水与墨的互动中,把看似无序的水墨语言统一在一个有序的图式中,让人从一个个充实的精神图案中,获得满足。


    

我欣赏熊明的耕耘者的态度。他毕竟是当代人,生活与生命体验异于古人的文化语境,因此,他的创作方式与艺术态度,不可能也不必如古人那样。但他以充沛的激情拥抱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悟造化之无穷,并从中寻找灵感,才使自己的作品获得充实之美。

    熊明选定的艺术方向与艺术目标,无疑具有挑战性,既是对传统的挑战,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中,他始终面对的是一一继承与创新这一两难课题。不过他已有了自己的艺术信念,确立了自己的选择,其作品已处于一个让人欣喜的高度,相信他会在辛勤的耕耘中,迎来丰硕的收获。

我看好熊明的明天。

 

    徐恩存,画家、美术评论家。先后任职于《中国美术报》、《东方艺术》、《美术观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主编。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