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字缘起说 ——父亲和我

来源:孙璐 ·96809 浏览 ·2020-07-21 11:44:15


一、父亲的字

父亲其昆先生,今已七十有三,除有糖尿病外,其身体也算健康。然如此年纪,父亲仍然写蝇头小字,让我这个有目疾的儿子倾慕不已。父亲一生坎坷,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在艰难困苦的漫漫人生路上,由国家抚养长大。为了感恩社会,父亲学习非常刻苦,苦于无经济支撑,当年父亲以在校同年级名次靠前的成绩本可以向上攻读,却情非所愿地选择了中专,违心的走上如此求学之路,是完全由于此类学校全额由国家供养食宿。四年寒窗,毕业本已初分令校友羡慕的单位工作,后却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圈定分配至冰雪高原磨练近二十个春秋,后来就有了我们几兄弟。父亲不以书法名世,但是不管他走到哪里,由于有年幼就读私塾的童子功底,在单位上也算得上字写得好的,我也以此作为引以为荣的事。父亲的字如果从专业角度来评论,既没二王为主的帖学体系一脉相承的法度传承,也没有碑字兴盛后的碑字的功夫,但是正是由于没有这些的束缚,更发挥了“我”的自由,“字如其人”,父亲的字应该算属于“刚劲”一路的书风,这和父亲的高尚人品是分不开的。父亲一辈子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和高风亮节的铮铮铁骨在他的字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虽然父亲的字不算名家的字,但在儿子的心中,他永远是我崇敬的“名家”。



二、我的字

我小学时,学校开设毛笔字课,叫我自己去买字帖,限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就由父亲用图画纸给我写了厚厚的一本。由此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练字。当时对于书法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坚持。

读初中时,字写得实在太差,有一次叫父亲骂得狗血淋头,并讥讽我一辈子也莫想写好字,这一讥讽激发了我的好胜之心。由此才正式开始了练字之路。最初也没有什么大的想法,只是想把字写好不被父亲骂,仅此而已。从此经常到书店观摩字帖,到锦江大礼堂、红照壁一带(当时成都的字画一条街)去游逛,与父亲厂里的书法爱好者的交往。由厂里的范德伟老先生的介绍加入了蜀风书画社,结交了一些离退休后从事书法研究的老同志,其中也不乏有扎实书法功底的老师。从警后在工作中又结交了龙泉当地的一些书法爱好者,在他们的带领下,慢慢的认识了谢季筠、刘雅楼、田旭中、邓岱昆等书法名家,也结识了谭昌镕、邱笑秋等绘画大家。但当时只是业余练习,且警察工作的时间没有规律性,我也没有系统的练字和临帖,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始终游离于书法艺术的殿堂之外。1994年正式拜陈承基先生为师,想研习国画,然朝三暮四,也最终没有习画,愧对恩师了。2012年初由于眼疾,得到了单位的照顾,不再值班,业余有了一定的时间,又重新拾起毛笔,开始沉下来练字。其实从一开始练字到现在,从个人喜好的角度,我是比较喜欢个人风格强烈的字的,其中比较喜欢的首推张瑞图和徐青藤。张瑞图是二王体系中独具自家面目的一家,他将二王的内擫法发挥到极致,不再强调笔中的“藏头护尾”,多用侧锋和出锋,运笔转折处刚健爽厉,斩钉截铁,将笔墨的张力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徐渭运笔的提、按如雷霆之势,侧锋的强烈运用,结字的大小对比笔画在行距中的穿插、避让给人强烈的震撼。这两年也在专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揣摩。


个人喜好的书体中,我更喜欢草书,由于我生性散漫、不喜拘束。草书的自由发挥程度比其他书体要大一些,也符合我的性格,因此我更喜欢草书。其实根据这么些年的体会,书法作品其实就是线条的组合加章法。最难的是在线条,由于毛是一种很软的东西,要用它写出有力的线条加以组合,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传统,从法帖中去体会,去研习。我也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按照传统,必须由楷、行、 小草、大草一步步的循序渐进。由于我并没有要为自己定位当书法家,且自己喜欢草书,因此我没有按传统来,是一边练草书,而且是大草,一边练行书,这两年也在认识到这样的弊病,也在从新从临习行书入手,纠正自己的问题。


三、出书的缘由

出书的由来其实也简单,由于眼疾难愈,视力一直在下降,又因友人的鼓励,也为了让自己留个纪念,字虽然难入方家的法眼,但作为一个爱好者,也只有麻起胆子来,贻笑大方了。本来请谭老题写书名,谭老谦虚自己是画画的人,叫我找书法家题写,但为了勉励后生,也欣然为这本集子的出版题写了:“量小非君子,无独不丈夫”之语,并勉励书法勤在练,贵在独。独有两重含义,一曰:独特的个性,就是要有自己的面目、自己的符号;二曰:守独,要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感谢谭老教诲!思量再三,最终还是由父亲题写了书名。

聊记几笔,也算作个序言吧。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