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吴春晓,男,四川人。
全国才艺测评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中心研究会理事;
杭州之江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散文诗会川南分会常务理事。
个人艺术经历和作品被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及《美术报》、《浙江川商》、中国名家艺术网、四川艺术家网、收藏网等媒体多次报道。
在国内外多次书画大展中收获了荣誉,作品被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内外多家文化机构收藏。
《吴春晓的攀西诗画情》
画者,以笔沾墨,涂抹出眼中的诗意。文者,以笔落字,写意下心中的画境。春晓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在绘画和诗歌方面皆有所不俗造诣的诗人画家,他自谦说“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世间的美好罢了”。
他游走于红尘,却心系写意山水、花鸟。他有着“眼里存山河,胸中有丘壑”的文人画家情怀,也有着“落座于车窗,就是靠近诗和远方”的一颗浪漫诗心。他用一幅幅画和一首首诗铺就出生命的华彩。
每到冬季,他心中总有一种情绪汹涌,便化为雁鸟南下,在南去的列车上他把沿途的风光和期待写成《重回攀西》:
久违的绿皮火车
是最具野性的汉子
咆哮并扭动着
坚实健硕的脊梁
撕破
纠缠的层层雾帐
撞碎
丛山峻岭间
冰冷透心的月光
一路向南
跌跌撞撞
明日清晨
我的梦
定会在攀西的阳光里
安宁河畔的三角梅上
惺忪醒来
……
他心中有着一缕浓稠化不散的攀西情结,白天在阳光里赏花观云,晚上在月辉中清点星辰。他在《放牧自己》一诗里写到:
在北纬三十度的群山里
慵懒地躺在一把竹椅上
任茶杯里的茉莉花
静静开放
仰望
被芭蕉叶分割的
蓝天和白云
或闭目倾听
风穿过河谷及林间
发出的声响
人生的许多精彩
或无奈的篇章
竟如同这翻飞的叶子
闪闪回回
夜晚
沐如水的月光
看流星划破夜空
消失在远方
此时
平日清晰无比的许多
患得患失的过往
竟消散于攀西之夜
弥漫的花香
……
如果说《放牧自己》一诗有着一种出世隐逸之意,这次春晓老师攀西写生作品系列却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
《攀西之晨》,雾霭流岚,白墙黛瓦的乡村民居散落山间,袅袅炊烟,白云萦绕,冬日初寒,风轻微凉拂面,一幅水墨展开了攀西之晨的画面,远离城市的喧嚣,从纷繁华丽的烟火人间半隐,宁静清泠,宛如踏在梦里的足音。
《天堑变通途》,昔日蜀道难,猿啼两江,绝壁连天,今时天堑变通途,淹没了传奇的愚公移山。绿色长龙穿越过重重大山,停靠在一个叫故乡的小站,卸下一列列满载的乡愁。
《村口》,站在村口的那一棵老树,承载着家人对离乡人的几许牵挂和期盼。月光下长长阶梯的石巷,是刻在游子心中不敢碰触的故乡模样,在天寒岁暮的时节,总有母亲在村口伫立成张望。乡愁也在游子梦里疯长成一棵百年的沧桑。
《穿过弯庄的河》,一个叫弯庄的村落,依山而起,逐水而居。一条小河从村庄穿过,夜色里静静地流淌,倒映着几盏灯火,粼粼的波光揉碎了多少凡尘过往,蜿蜒在梦里呢喃诉说。
《河边的柿子红了》,等到寒霜渐起,河边的柿子树从高高的墙头探出,上面已挂满鲜亮透红硕硕的果,丰盛着大人的喜悦,滋润了孩童眼中的诱惑……
时间在春晓老师的画笔下变缓,回到从前的宁静从前的慢。把青山当南山悠悠相望,采撷一捧阳光,让花香弥漫,静享白云蓝天,在一把竹椅上恣意地慵懒,褪去几多的浮华,把人生褪色成一笔极简的水墨轻岚。
攀西,这个神奇之地,给于了春晓老师丰富的灵感和创作源泉。他说在这里看看太阳、闻闻花香,带上从容重新起航。
“在路上 就有憧憬向往”
“在路上 就会激情绽放”
“流浪到遐想的尽头”又何妨?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晓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