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①:“仲尼焉学②?''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③,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①公孙朝.卫国大夫。当时鲁、郑、楚三国也都有公孙朝。所以指明卫公孙朝。
②焉:何处,哪里。
③识:通“志"。《汉书.刘歆传》引作“志"。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原文
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①:“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③。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
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武"是他的谥号。
②子服景伯.名何,鲁国的大夫。
③官:通“馆",这里指房舍。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强些。”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就用围墙作比喻吧,我家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外可以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倒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太少了。所以叔孙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