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单纯性,是指排除一些单纯的技术表现和物理属性的传摹。因为这些与美关系不大。视觉艺术所观照的是通过形、色、质的巧妙融合与对比来揭示主体生命形式及这个世界本源的问题。艺术形象的创造是要把复杂、深奥、丰富的人类感受简化、清晰为形式化,因此形式在传达审美观照时,强调艺术表现的单纯性,即指美的纯一性,不要被杂乱的东西给削弱了。我们所从事的视觉传达,颇似通讯科学。通讯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去掉杂音,减少收讯人的怀疑,以获得准确的信息,绘画亦如此。
象、意之辨是魏晋玄谈的主要内容。1700年之后,我们对此还有辨不清的时候,常把“象”当成“意"之本身。佛家有望手指月之说,是明示手与月亮的关系。手仅是望月的示标,当不知月亮在何处时,手的示标作用是很重要的,一旦望到了月亮,手的示标作用就没用了。我们作画时,并没有把“象”作为媒材来借用或者作为示标来使用,反而把“象”当成“意”之本身,把手当成月亮来明示,这在绘画上是最容易迷惑的大问题。
节制使用因素的目的,是要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和更纯粹的结构,这是尽“意”准确的主要因素。乱用因素是不成熟的表现,往往传达模糊来自于没有节制。
失去内在抽象结构的体现,艺术就会降至模糊不清、含混杂乱,失去艺术以简化的形式符号表现非常丰富的生命感受的意义。
看虚谷《水仙石图》一画颇有很多启发,双勾填色的水仙,用笔工细严谨,敷色清新明快。这种效果与后衬湖石的画法有关,方笔松弛而写出,纯墨无色的湖石符号与水仙构成了鲜明对照,一工一写,一艳一素,简捷明快。画面上阔笔画石,是智慧之举,虚谷放弃了湖石的结构,去追求石与水仙的审美关系,这种能够放下一些孤立的描绘,着重观照整体的审美关系的把握,就是一种智慧活动。
创造的含义是指能够把人类幽隐的生命情调用一种形式落实下来,这就是艺术活动的全部内容。
缺乏形式表现训练,是落实审美体验无法超越的障碍。中国画在视觉表现性的研究与理性思考滞后于西方,对视觉语言的认识和表现性的挖掘与总结做得还不够。尽管在虚谷、齐白石的作品中,纯粹的视觉表现已近乎登峰造极,但缺乏理论总结。上个世纪瑞士马家伊顿在包豪斯任教一段经历,为视觉语言的认识、归纳、总结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研究与教学特点,是努力挖掘视觉语言表现规律的东西,采用分门别类和综合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们运用视觉因素传达情感的能力。这在上个世纪,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画的表现,目前还存有许多非绘画因素的东西,这与缺乏这种研究有关。因此在创造形式上缺少办法,也导致艺术形式的单一化和个性表现不强的局面。
文徵明《山水图》是一幅颇具现代语汇表现的图卷。他把山石、树木统统拉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现,使山石交错的纹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态,树与枝叶又构成了另一种形态,远山是用淡墨平染。画面形态上质地的变化及表现,很具现代绘画的表现特征,是现代画家应该认真研究、学习的作品。
陶成(明代画家)是位很聪明的画家。他的《云中送别图》和《松林策蹇图》画得都很绝妙。表面看上去是人们熟悉的自然景象,但陶成能够巧妙运用自然现象的东西,完成一些富有节奏变化的抽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