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的选择》连载七十九:中国人物画第四度的变法序幕

作者:陈雨光 陈旭 来源:中国美网 ·99420 浏览 ·2020-01-13 16:12:32

1940年徐悲鸿问世了《愚公移山》,1943年蒋兆和问世了《流民图》。这两幅画作的问世,揭开了中国人物画第四度的变法序幕。

与闲情逸致的文士情怀不同,血与火的代,救亡与抗战的使命,使劳动情怀第一次成为历史的主题。一当看的图像发生了变化,看的艺术必然随之改变。本书已多次论及了这一原理。对于中国人物画,关键问题就是造型的准确与器度。正缘于此,凹凸性及基此而致的唱崇高成为四度变法的内在动力。徐、蒋二人的导向恰好说明了“民歌+明暗擦”的取向特征。

在这一运动中,有参照意义的是林风眠的《人体》(对光滑与透明色的理解),叶浅予的《夏河装》(对戏剧、舞蹈与速写的理解),黄胄的《洪荒风雪》(对透视与写生的理解),周昌谷的《两个羊羔》(对笔墨与骨架结构的理解),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对心理同构图式的理解),李琦的《毛主席走遍全国》(对肖像、向心式结构、视平线与崇高的理解),卢沉的《机车大夫》(对写实与造型的理解),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对轮廓线与体面的理解)。

总之,由红色经典标志的四度变法,在取向上主要是认知凹凸性的过程。

历经四度变法集成后的过渡,中国人物画五度变法空间的坐标设定问题,迟早要提上议事日程。它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本书以为,是一个看不到光影法则的凹凸重迭视错觉。

中国人物画的这一矛盾,最终还需在中国人体画(肖像画)上得到解决:因为只有人体结构的形式再现,才能理论的说明作为中国人物画在面对色感、光感、质感、动感、节奏感、平衡感、表现感等等系统的复杂感知时,其艺术的创意感是什么,与已趋极致的西方古典人体画而言,中国人物画是否始终回避人体这个理为有源的探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学说,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向人体,并基此回答边线、空间、比例、阴影、好形这五大认知,且建立起有民族自觉意义的表现体系,无疑尚有众多的问题需要解答。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在过渡的实验中,人体画的模板基本上是古典主义,还看不到一点中国特色,更谈不上现代特色。人们的思路仍停留在文艺复兴的认知


中国人物画


(窦利伟《不随群艳竞年芳》66×43cm(1954年生。中美协会员,吉林画院院士)


水平,左右思路的仍是明暗对比法,即源于意大利的用高光和阴影来塑造三维形象的技术。两类不理解仍困扰着人们的视线:一是明暗结构(素描调子)与线性结构(点线皴擦)的关系。“轮廓线十渲染色”的“类素描”是实验的主要思想,现今的人体基本上是在西方古典的光与影的范畴中揉入笔墨,真正属于中国学说的思考尚未列入组织系统的教研纲要。一是西方古典与反思古典的关系。可以说五四以来,我们系统接受的仅仅是西方革命前的古典思想,而且在接受时还带有误解与偏见,从学术上说,就是一些被称之为“我们的大师”的作品,也不过是技法的习作与模拟,与西方古典经典的差距十分明显;我们的确还没有对世界造成一定影响的“列宾”,更不要说创世性的“达·芬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不理解的实质是对反思古典的拒绝,特别是对于立体主义以来的革命,政策的制定者基本上持批判态度,对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程式的系统反思过程基本上无知,对其深刻的背景与内涵也基本上未予关注(这三个基本看法缘于对美术教育大纲的剖析:恰如在“五四情结与红色经典”中分析的拿来主义:所拿的美术观念带有明显的误解与偏见;更多地是革命前的学院派古典保守主义;对现代美术革命几乎没有认识)。于是作为一种观念的平面,是对传统原则的反思,批判的要点在于透视线的一致性、光与影的规则性、致生错觉空间的观察性,在构图与色彩、秩序与想象、理性与知觉上,支撑文艺复兴的革命思想——由透视和体积产生错觉空问的观念,已受到了来自平面化、色彩空间、非照明方式的现代革命思想的系统挑战,对于艺术世界而言,由“深度一平度”,已飞跃了两个时代,若我们对哲学的飞跃仍不理解,思绪就会停留在百年以前。这就是本书最为担心的一个现实。

由此可见,虽然历经了百年以上的思考,背靠着四度变法的集成,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取向,仍在黑暗中探索,犹如小平同志的句著名话语:摸着石头过河。尽管一些实验者已明显摆脱了情绪,开始留意科学,但科学的问题何在?心中根本无数。我们仅仅触摸了历史的轮廓,很可能只是边缘,科学的进程对于我们来说还远不如笔墨熟悉。缺乏对问题理解的历史,逻辑上显然缺乏起点。这就是中国人物画的认信现状。好在阴影已指明了人物画的艺术方向。不妨先脚踏实地地走入阴影,用中国画的科学论释阴影的科学,基于色调重迭确立一个看不到光线作用的中国凹凸学说,以进一步触及中国人物画的另层深度——色调空间,从而令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势信号。



     作者:陈雨光 陈旭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本文连载  后续内容请继续关注  每周一 周三 周五 进行更新

       本文为中国美网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中国人物画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