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帆《宋式美学·四君子-陋室铭·五条屏》260x66x5cm
——陈雨光
方一帆《宋式美学·兰》66x66cm
方一帆《宋式美学·蝉音韵远》130 x 78cm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艺术哲学家,传记作家。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数据库、量化交易、算法模型、美学、哲学、逻辑、整体论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美的致生范畴》、《艺术的定向》、《性知觉》。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从整体论的范畴论,定义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诗评鉴赏家。
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珍藏的《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神圣的崇高。
——书法名家方一帆看到了什么?
当今书法名家、双流书协名誉主席 方一帆
——憨牛读方一帆书法感
方一帆,1947年生于重庆,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双流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多次荣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览中入选、获奖。
中国书协《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 [7]《全国新人新作展》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现代书法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楹联作品展览》
荣获奖项
《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
中国书协《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赛》二等奖
中国美协河南《中国画·当代风》
中国书画报社《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集》
中国美协河北 《全国水墨画名家展》
中国美协江西《全国水墨画小品展》
成都电视台《五省七方地区雄风书画艺术展》
山东美术出版社《牡丹作品选》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书画三百家》
浙江文艺出版社《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
北京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墨迹》
中国美学范畴的甚本格局一一道为儒之虚
方一帆《锦鸡》136x66cm
《美的选择》曾接触中华美学的范畴,“儒/道”的基本范式。
只是,年龄己无法让我深入系统地研究——道是儒之虚——这一命题。
也许,这一至今无人涉及的命题,太过艰深,但非此,无法说清中国书法的起源。
好在,《美的选择》坚持了一个基本脉络,即从“儒/道”互补的范式出发,引生中国美学的“入与出”,“贫与富”,“神与逸”,“权与势”的关系范式,展开艺术哲学的逻辑构架。
中国美学,基本范畴,是入世为儒,出世为道。君子思学,因权力意志说与中心距离说,儒道双修成为基本格局。
不能体此意识,极难正确诠释中国艺术的“入/出”之美。
我前面提及的苏东坡,“神/逸”格致,本质还是士子心体感应的实在。这是理解文与字发生,乃至书法发生的关键。
这,是我对一帆书法的基础性认同。
一帆兄的书法理论,依甲骨析解——意象华美为文,家国政育为字。这种依“华与夏”生发的文明符号,标志人心远古取好与政治开天偏爱的权力意志的象征。
根底还是“统化”为正。
与龙飞凤舞成为范畴的,是太极两仪。
方一帆《憨牛词致基金价值一哥·曹名长》136x66cm
从视错觉角度讲,文与字的发生,原理是图与底的分离。而太极两仪的阴阳纹案,正是艺术的图底关系。中华之美,从混顿期分离后,呈相,无一不是阴阳互补。
一帆书法,虚实、有无、转承,都是太仪化教的表象。
其实,理解艺术,关键是理解艺术家看到了什么?
正大光明的龙飞凤舞是规制,阴阴两仪的太极虚实也是规制,统化之音,儒道互补,从古便是中华美学的开天辟地。
我说,一帆是顽固的魏晋恪守者,即说,无魏晋之道,便无魏晋风骨。
从发生学讲,这是历史奇妙地吻合。
魏晋思变,文争于“南\北”两人:南人风格,精通简要,若显中视月一一强调思想性。北人风格,渊综广博,若牖中窥日,重名物度数一一强调知识性。这是汉代经学与新时经学的区别。
南人见识,使书法有了思想性。重要时期的演化,隶行入楷、八分图变、权力意志、章程规式,这是铭石为书后的最大见识。但南人思想,北人学识,并不起划后来的碑帖界限。融妙合书,反倒是时人性情。由此可见,今日的碑帖混战是多么地可笑与无知。
方一帆《德艺》100x66cm
君子是有风度的。
士者风度,缘于酒文化与药文化,而博虱论道,随风顾影,是士者之玄。
儒成规制之美,道成自然之美。
政体重要的分离,由汉后郡县制与世袭制的混合,而文化门弟传承制,则深刻影响了社会,不计出身的士者文化,第一次占据了重要的政治地位。
当文风优美,第一次成为门弟高古的标志,文从财与权的分离中,成为高门显配。
在三曹七子时代,为什么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建安风骨成为里碑。真正理解是颇难的。好在专研魏晋的外公是大学问家,从小,告知我,建安期的乱世盛文,重要的根源,是政体变迁。建安时,权与贵的显赫,还需赖文显。文门学贵,成为时尚。
可那时上小学的我,只会听故事,真正回味式地理解,是五十以后的事了。
《美的选择》基此,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黑暗中的文盛自觉。
可文的自觉,又绝不是现今大多数人理解的七子风尚。我一直强调,风尚是社会变迁的镜象。
方一帆《竹报平安》136x66cm
那个时代,中国政体发生了两次重大分离:一是文风对豪权的分离,一是思想对知识的分离。
文贵门基,显贵不专一权富;思想闪烁,见识不专一训诂。
这是有秦以来第一次文高门贵。
以建安风骨为象征的贵族精神,成为豪门象征。
黑暗的无奈,使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抬头,贵生与避世成为崇尚,加之酒文化与药文化的“神”助,求理与娱乐的“自由”土壤,孕生了建安游宴与玄子清谈的风气。在中国哲学思想上第一次出现“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君主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学。
这一不简单、极复杂、特混乱的思想演化,对中国书法美学的影响,可以说,从此至今。
说到这,又要提及,顽固魏晋恪守派的方一帆,在复杂与混乱的演化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文贵优美。
崇尚有无的魏晋玄辩,认知文门基贵的显要性是——优美。
方一帆《宋式美学·竹》66x66cm
文哉,美哉!
无不是大明星“三曹七子”的顶格。
时尚的形上追求,一旦成为哲学见识,抽象出来的意识,可行百家争呜,标配天下大乱,“形之上的无中生有”,到“四聪八达”后的“竹林”, 乱世成象,在意识形态上,士者风尚,第一次因“概念——逻辑——推理”而呈相“门风”,优美的形上,慎密的理证,让玄学时尚为清风,影响数代。
作为书法家的方一帆,此时看到了中国书法史的重大转变,汉字由隶向楷的分离。
被尊为秦汉以来仅一人的锺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向楷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重要演变的过程中,锺繇是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开拓者,在文的优美的自觉期,起到了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篆、隶、真、行、草皆佳的思想者,继波、磔而为撇、撩,在那个百花齐放、意态奇异的时代,钟书进一步,使端正的优美,达于规制,被后人尊之:备尽法度,正书之祖。
正大光明的儒美,在魏碑期,补以道法自然的优美,正楷,终因王羲之的横空,而出世圣元。
这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亦是中国哲学的集大成。
从这一意义,再次体悟《美的选择》强调的:中国艺术是哲学的命题的深刻。
方一帆眼中这段有趣的历史,又让我联想到外公讲的南人与北人的故事,南人见识,北人知识,思想从知识中分离,魏碑从八分中分离,唐楷从魏碑中分离,艺术的分离,有对错吗?为何在乱世盛文、南北相争的时代,中国思想,乃至中国书法,反成儒道一统,碑帖从无分离之争,历史的哲学,只有演化,从分中而终合为高级的一统,这不正是道之变、儒之义。所以,在方一帆的今日“南人”的眼中,现下的碑帖争乱,是多么地可笑,多么地无知。
文的优美,让我想起诗经中的句:哲妇倾城。
其实,从南人楚风的历史背景看,湘妃意象,不正是优美的发生。而哲妇所呈相的哲义之美,难道就不具成城意向?玄学清风,男人风骨,酒药精神,象为粉脂朱颜,是否正是《美的选择·性知觉》中的男风女化的倾城意识。成城的入木与古朴,倾城的优雅与柔洁,恐怕不是成与倾的对立。门风——优美为尊贵,这在前朝,是不可见之相。而我们后来成语的行步顾影、傅粉娇容、玉立临风,都是一种对风表的追求,其男化女相的玄清意识,恰恰映射了魏晋风度的贵门意象。
这其中,哲妇之美,倾城空巷,显然不是成城的反动?
从中国书法史讲,以“汉”名字的书法大变,是 “前秦系”文字的重要演化。应当说,隶变为草,是毛笔发生后的演化。“横竖撇捺折钩”的出现,不再是刀笔文字的要求,隶与楷的书体出现,与秦统相承,本质是权力意志的表达镜象。书写体例规制,呈相了书法一出世,便具有的美学特征。蔡隶问世,重要的不是书体,而是书论。其书擘自然、阴阳形势,是至今的书道基础。这一自然、阴阳的美学范式,理性地让书法横空便呈相为形而之上。
书法有了美的哲义本体,有了儒的正大规制,有了道的似水柔情,优美性,便因男性女化的魏晋风表的知觉意识,成为“力为入木——柔为雅水”的美学互补。
方一帆《宋式美学·梅》136x66cm
基此,说到哲妇求道,书法史中著名的钟师文姬,義之师卫,两大家师长,均为两位伟大女性,哲妇立道,柔美入书,这是男性女美的重要演化进程。这二位哲妇,所立学问,对弟子成城的影响,若置于时当,是万人空巷?还是惑乱晋献?答案自明。
作为恪守者的方一帆,书法儒视山岳,道视善水,其间承于文、卫两大先哲的理性,肯定是继脉为先。
鉴此,理解方一帆,还需理解庄子逍遥之美。《逍遥游》中有一位仙子,“肌肤如冰雪,绰约有致,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腾浮云,驾飞龙,逍遥于四海之外”。这样超凡脱俗的风雅,使“肌如冰雪,绰约有致”成为魏晋名士的审美标准,“傅粉”也就成了许多名士的自然选择。
书中山岳傅粉气。
这是二王风骨,亦是来者表征,更是庄子的理想人格。
因此,理解书法,需要深的层次,既然历史不简单,体验艺术,亦应厚重。
我尊重一帆,是尊重他从恩师岑学恭老身上,学到了厚字,历史的深刻,成就了书法的伟大。
敬重艺术,就是敬重艺术家对历史的敬重。理解作为艺术的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意象华美为文,至德似水为字,我认为,文字发生,急需破解的空白,是二里头美学——建中立极文范,对“正书”形制的奠基影响。太极形制的道美,对于书法章理的形成,主要的是建中立极。
建中立极——不偏不依——止于最好
这是汉字对二里头权力规制之美的呈相。书法,从手写俗体到形制规范,本质体现了权力意志的正大光明,这是建中立极美学思维对文与字的秩序要求。所以楷“正” 是基础、形制、规范与原则,现今时代,又是法典与神圣。
承于华夏的秩序形制,到建安正楷章程,有意义的是太极镜象的自然观照。在书法美学的演义中,“通行”的俗/正趋融,在典法神圣中又考虑“便利”,特别是风表一一文尚高贵。因此,优美性,书卷性,亦成为文格顾影,钟、王横空,书法完全成为一种形而上的欣赏,成为毫无实用价值却有极高交换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中华思维的艺术奇迹。
这中间,令人备为着迷的,是书法贵文。建安书法,蕴含与承载的是作为书法艺术品创意者的文贵门豪。
大学者——大文豪——大书法家
书法是文化与文明的镜象。
遗憾地是,现今的所谓“书法家”,特别是丑书、吼书的行为者,更多的是文盲与文痞,对书法呈相史一无所知,对书法“美贵为文”的发生演义史更一无所知。所知的就是以书换钱的无赖与亵渎。
文的高贵、优雅、正大、神圣,在这类二百五身上不可能有见。
对比,突显了作为教师的方一帆的可贵。他认准了魏晋可承的书卷气,以书立文,求高雅兮挥写华章。
方一帆《陋室铭》100x68cm
我在著文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理解艺术是非常难的,因为艺术是形上抽象,理解艺术,本质是理解艺术家对本体抽象后的理解。这一理解的理解,往往意味深长。比如,书法家方一帆,在《陋室铭》的创作时,于托物言志的比与兴处下足功夫,布局谋篇,极为注重“内与在”、“有与无”、“贵与富”的范畴,行笔亦关注“实与虚”、“空与满”、“陋与奢”的对极,特别在追求上,体悟竹林时尚的“文贵为美”的风骨传统。所以,欣赏这帧创意,只有体验到贵在简朴,于书形而上的抽象中,看到一种贵族精神。
这是文化教养、怀抱担当、灵魂意志的呈相。其实,陋室足贵,是真正的门贵风骨。
许多人在理解时,几乎看不到“贵”字,尤其贵在精神的一种超然的满足感。无此,应该说,诗豪梦得也只能与你一笑:“拜拜”。
试问当今书坛,有几人书陋室能铭铸一“贵”字。
还要提及恪守魏晋之道。
因为在中国艺术史中,以竹林精神为亨受的“贵文”风尚,是文的自觉的盛宴。它主旨的“精神的优美”,“思想的优雅”,“灵魂的优越”,影响了后来有唐贞元的刘禹锡。诗人本身就基因建安血脉,恪守精神承传,所以,他在陋室中能尽显风骨之美。
可惜,传统的美,在时下忘形了。
方一帆《宋式美学·梅》136x58cm
当今得意,学会了建安傅粉的一二,丢失了搏虱谈玄的风雅,空空一具皮囊。这些无学识的二百五,在理解《陋室铭》等作品时,只记得“往来无白丁”的自我标注,妥妥的土老肥,完全没有“贵在竹林”的文的优美。
一帆兄的笔墨价值,艺术地将梦得的德謦贵气,若一绿青苔,似一青草色,高洁于纸上,让创意体验诗豪的修养与饱学,章法置庐茅生辉,撇撩曲人格交响,艺术家藉书法奏呜了“何陋之有”的高贵与优雅。
这样恪守优美的艺术,真的,为数了了。
还是那句话,书法是认知昨日的优美,开拓明日的优雅。
从书法呈道,中国文字既镜象为中国哲学。这是中国艺术哲学——美学,真正意义上的横空出世。
自从中国文字的书写规制,呈相为书法,她的形上之美——范畴——情为实之虚,便因道而情深意长。
至比,理解书法,成为理解书法的范畴——情为道之虚。
魏晋竹林,这种道为情之实的创意范畴,深深影响了书法的演义。书法因道统,在情境为道上,出现了三大审美意象:自然、妙意、书道。而书法意象,因二王横空,又基础为盛唐根系。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如果,你仅看到了书体——枝,看不到书道——情,欣赏书法,还只能排徊于门外。外行热闹,肯定远远理解不了书道法理的自然与妙意。
在书家方一帆眼中,书法镜象,须追逆晋风,从傅粉、顾影、酒药中寻觅竹林精神,就是要让书道,有形而之上的灵魂——自然玄清。欣赏方一帆的书法,就是欣赏腕行之上的情远——玄妙与清雅。情在心境,远在道玄。所以,理解艺术,不是理解技巧,而是理解情哲。所谓哲妇倾城,就是要用情理,倾倒作为艺术的欣赏,在艺术品面前,感叹、流连、忘返。
一帆用优雅创意倾倒,本质上是用情理述说形上。
理解艺术,不是理解炫技,而是理解情哲。
书情哲义——艺术的创意由此发生。
方一帆《宋式美学·菊》66x6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