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石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攀枝花市位于攀西大裂谷中部,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之称。这里的石资源被赏石专家评价为“品种多,石质好”。石资源主要有观赏石、苴却石、宝玉石、化石和金属矿石。其中观赏石的品种特别多,分别为玉带彩石、彩陶石、青蛙石、灵壁石、雪花石、血丝石和角砾石等若干品种。宝玉石中的黑色玛瑙、梅花玉、桃花玉以及苴却砚产品,让世人瞩目。丰富的赏石资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攀枝花的石头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包括新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历史,苴却砚发展过程以及观赏石文化等。
作为文房四宝的攀枝花苴却砚,1909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名扬海内外。后来由于旧中国国运不昌,苴却砚几十年仅在农村小范围内生产。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苴却砚的生产才从农村搬到了城市,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从1985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攀枝花已有制砚厂家十多家,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生产苴却砚万余方,也生产了一大批文化内涵较高的苴却砚,如“1999回归砚”、“百眼百猴砚”、“乐不思蜀砚”和“青江放歌砚"等,好砚台所表现的或许是一个哲理、一段故事、一幅图画或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砚石文化的丰富多彩。2001年,天工艺苑罗春明、罗润先、罗伟先工美大师为丽江古城剑南春文院创作雕刻的《香格里拉故事》苴却石壁挂系列作品引起轰动。
攀枝花的观赏石足从90年代初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从此,攀枝花的石文化又涉及赏石领域。97年元旦期间笔者与瞿迎样、李学智和陈茂森几位赏石爱好者自筹资金在鑫岛游乐城举小第一届奇石展,在社会各界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后来组织种种活动创造了条件。各种展示活动的开展,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赏石爱好者。有了这批爱好者活跃在攀西裂谷这片土地上:执着的寻石、疲石、研究石文化和开发石资源,致使攀枝花的赏石和其它石资源的开发形成了规模。并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先后在昆明世博园、深圳和北京等地亮相,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对外交流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准。对于观赏石的认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同样,观赏石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各个时期,由于认识的差异,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习惯,是按“丑、漏、透、皱、瘦、拙、顺、怪”八字标准来选择观赏石。后来又提出了“质型、纹、色”的标准。这种标准对观赏石的认识有所深化,着重强调了“质地优、水洗度好、纹理流畅、反差明显以及色彩艳现”。近年又出现了从直观、艺术、文化和哲理四个方面去认识观赏石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赏石要走向市场,又有人提出了观赏石的商品价值问题。同时,围绕观赏石编著出版了许多专业性的书籍。
目前,攀枝花市的观赏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拥有观赏石数百吨之多,并且对观赏石文化内涵的认识与赋予观赏石文化含量的水平均有所提高。如“高山流水”、“日出而作”、“生生不息”和“山花烂漫”等等,从图案、形状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更多的文化品位。
随着收藏赏石队伍的扩大,在2001年1月成立了“攀枝花市石文化协会”。学会的成立将为攀枝花石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做出贡献。
(《四川旅游》2003年第3期)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本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本网用户,你就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在你的后台上传需发布的资料,本网将根据你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