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终身成就漫画大师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身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哈!这就是方成先生眼中的方成!矛盾的经历使他对许多矛盾的事物有着准确的剖析。要说漫画家方成,得出个结论:画漫画就是画矛盾。
方成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漫画理论家、相声评论家、杂文家。他在40年代崛起,50年代就誉满画坛,以起步早、产量多、质量高闻名,笔墨绵延半个多世纪。他的作品以构思奇特,思想鲜明,用幽默的造型,把各类典型形象汇诸笔端,仿佛一面时代的镜子,又如一把社会解剖刀,将世态人情表露无遗。他画的画,出的书,写的文章都充满别具一格的东方智慧和中国幽默。
八十年代后期,方成开始致力于幽默艺术的理论研究,写了不少见解独到的文章。相继出版了《笑的艺术》《幽默讽刺漫画》《挤出集》《滑稽与幽默》《侯宝林的幽默》《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数十种专著,很受读者欢迎和学术界的重视。
方成生前除了画画写书还要讲学,还要为诸多报刊当顾问,为各地的漫画比赛亮分。除此之外他还是两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可谓精力过人,多才多艺。他曾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合写过相声。对哑剧、四川谐剧、中国笑话、外国幽默、讽刺诗等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正是他的渊博学识,才是这位漫画家能得心应手地发挥他对中国文化的多方面知识,“在那文化的长河里,掏气一瓢水,拾来一片藻,生发出人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画境。”
2009年他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方成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159件漫画。作为漫画艺术家,方成把自己的才情与心血都奉献给了艺术事业。通过捐赠,他把自己的艺术回馈给国家和人民,充分显现出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
02《人民日报》佳作多
方成祖籍广东中山市,生于北平,在北平念书时,参加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上街示威游行时,被反对派砍了一刀,背上从此永留下仇恨的刀痕。“愤怒出诗人”的方成提笔画了一副漫画,贴在弘大中学门口。画画惊心动魄,一把刀、一滩血,题目也铿锵有力《中国人的刀,哪国人的血?》方成初试锋芒,生平第一幅漫画就这样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应运而生了。从此方成便和漫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从事一生漫画创作。
方成的漫画,经历了几个时期。他早期的画风接近西洋,多用炭笔,讲究构图、造型和明暗变化。四十年代后期,他用钢笔作画,明暗兼写。五十年代,用不同的钢笔在道林纸或图画纸上作画,线条流畅自如,富于表现力。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方成与钟灵在创作上的合作。他俩在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配合。成功的合作了三四年,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漫画作品,出了好几本漫画集。“方灵创作法”在艺术界传为美谈。
到了六十年代,方成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时期,读者几乎天天都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的佳作,“用漫画战斗”几乎成了国际版的最大特色,方成的创作此时也进入了成熟时期,特别是讽刺美国的虚伪民主和霸权行经,在今天来看这一大批作品,仍然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特殊时期,方成自然也在劫难逃,他在提不起笔和抬不起头的岁月里,也未停止对艺术漫画的探索,他思考着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思索着在技艺是的新发展。
03美术经典《武大郎开店》
1976年,“四只螃蟹”覆灭所引起的欢天喜地,带来了嘲弄这帮丑类的极度夸张,方成从新又拿起画笔,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成漫画的创作质量和数量远非昔日可比。
1980年《方成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方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举办漫画个展的漫画家。展出作品中有一幅作品《武大郎开店》,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该漫画巧妙地运用了《水浒传》武大郎这一人物,让武大郎成了老板但却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创作之初,方成曾请教华君武,华君武看过画稿后指出画中原来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太俗套,提议应把它改造成更切合漫画主题的内容,不能游离在主题之外成为阅读上的累赘。方成为此从新构思,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得到了灵感,即“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横批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王伦遗风”。《武大郎开店》借古讽今,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妒才、坑才的恶习。
脍炙人口的《武大郎开店》,巧妙的运用了中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卖烧饼“个体户”武大郎。漫画家保留了他的“专利”身材短小,而让他“荣升”为老板,并且老板“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借古讽今,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妒才、坑才的恶习。打这以后,“武大郎开店”成为批评妒贤妒能的新成语在民间广为流传,足见其影响之大。
这幅漫画相继发表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后成为当时最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当年读者投票评选《人民日报》新闻作品优秀奖,美术作品中只有两件获奖,一件是漫画《武大郎开店》,另一件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从美术史角度上说,这件作品其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多方面成就,远远高过大多数国画、油画作品。
04《武大郎养狗》续新篇
2012年,我到成都定居后,也遇到过“升级版”的“武大郎”,因此有感而发,画了《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武大郎养狗-比他高的放狗咬》等,继续给“武大郎”这类货色的的旧面目和新形态,立此存照。向大师致敬,与时代同行,作品结集收入《川丑记—彭长征雄起艺术讽刺诗画100幅》并全国巡展。
这些作品从有的文化体制内已习以为常、见恶不恶,有黑社会“袍哥”团伙性质的某个具体人和事为原型,以点说面,用讽刺诗配以继“王伦遗风”的“王明骗”“王裆带”“王八狗”等各色的漫画形象鞭挞之,表达一个文化工作者耻与为伍,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宣示。
《川丑记》系列作品给公器私用,权艺合腐、拉帮结派、退而不休等打着文化的旗号污染艺术生态,祸害文化建设的种种丑恶和腐败现象画像,警醒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态给文化事业带来的危害。正如《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所言:冷眼热肠观世情,是非曲直看分明;不会作诗学打油,针贬时弊刺歪风;言语辛辣虽逆耳,总是有声胜无声。
05大师央视论幽默
方成,在读者面带微笑的欣赏他的幽默讽刺画时,悄然步入了古稀之年,然而只要是目睹过这位艺术家风采的人,都会从他脸上荡漾着从容的笑意而感受到他的青春活力。
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举办过一次全国漫画大奖赛,方成与侯宝林、谢添、华君武、丁聪、廖冰兄、特伟等权威作为评委,我与全国10位老中青漫画家作为获奖者一起参加了颁奖仪式和颁奖晚会。期间,我们与这几位大师在北京央视朝夕相处了几天时间,能聆听到诸位艺术大家的“面授机宜”十分难得和荣幸。
大奖赛期间,在录制《品味幽默》的专题节目中,华君武说“我以为漫画都应有幽默,这种幽默画并不容易画,只有作者对社会、生活有很深的洞察力,带有哲理性才画得好,并不是好笑一下就算幽默画”。
谢添总结他的艺术创作的“真经”:宁要真的假,不要假的真;宁要复杂的简单,不要简单的复杂。
廖冰兄认为,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他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
侯宝林说的“漫画是无声的相声,相声是有声的漫画。”让人记忆深深刻。 他还对我的获奖作品《乐》点评说,“一群人前仰后合的狂笑,是看了幽默而大笑还是对幽默画作者的嘲笑,让读者去理解,但明摆着是对读者制造“乐”的漫画家正在搜索枯肠,因寻觅不到个好构思而极度苦恼。我很喜欢来自海军的彭长征这幅漫画,这幅画道出我们这些搞喜剧艺术人的艰难和苦涩。”
丁聪认为“漫画是一个承载着批评色彩的艺术门类,而不是嘻嘻哈哈,开开玩笑就行,只有勇于揭短,社会才能进步。”
方成则认为“漫画是一门将幽默语言用画表现出来的艺术,幽默也是漫画艺术的生命。”方成还说“幽默是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和智慧的;幽默归根结底是源自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幽默也和民族性格有关,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幽默是一种高级文化。”他认为“真正的幽默存在于民间大众。”
在获奖证书上,我请每位评委签名留念。《讽刺与幽默》英韬主编还为我题字,写了几句鼓励的话“既然叫长征,迈步向前吧。画漫画的基础是见多识广,有分析事物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每一幅作品都是在阐述作者的一个观点。”大师们的真知灼见,给我启迪,受益良多。
06钟馗有了持枪证
我曾有幸与方成多次相聚,聆听教诲,他仍鼓励晚辈,指导创作。
记得是1989年,在广西柳州举办的一次全国漫画研讨会上。他坐会场的第一排准备上台发言,我坐在他后面小声问他:“方成老师,您是第一次来广西吗?”方成说:“来过好几次啰。第一次来时,世界上还没有你呢!”说完自己就笑了起来,坐在他旁边的漫画家缪印堂、叶春旸也乐了。接着,他问我画有什么新的漫画没有?我把自己画的几幅漫画习作给他看,请他指教。看完了画,他说:“刚开始画漫画时,都觉得挺容易,可越往后面画越觉得难,不要满足于会画,而要争取把它画德更好。漫画是一种绘画,学习漫画除了绘画基本功外,还得学习幽默语言,对幽默的学习。要比写和画更费力,要认真用心才行。今后你要尝试用毛笔来画漫画……”方成还给我说,他漫画创作有一个妙招,就是两个字:奇巧。
作为漫画大师,德高望重不说,就是70和20相差半个世纪的年龄差距,就足以是自己生畏了。然后在他朗朗笑声中,我觉得他和我们年轻人一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幽默,智慧,亲切,乐观的形象铭记在心,一位艺术大家的高洁人格,影响了一批像我们这样的文化界后人。
2001年,我在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工作期间,用漫画和短文的形式,结合自己从事的宣传文化工作,写了《演艺麦克风》这本书,我想请方成作序,他了解到新书在深圳海天出版社(现深圳出版社)出版时,就近给我介绍了《深圳特区报》的著名漫画家庄锡龙先生,请他写了序。《深圳特区报》以《军旅漫画家彭长征》大篇幅报道了我的创作和这本新书。庄锡龙作为会长,还热心介绍我加入了广东漫画学会。
2013年,他对我首创的创意人物水墨画《带枪钟馗》系列作品,十分关注和肯定。一次活动中,魏明伦先生提起了《带枪钟馗》,方成说“漫画家、国画家都爱画钟馗,捉鬼的、喝醉的、嫁妹的都有,配上现代化的枪的还没见过。”他还幽默的说“彭长征是第一个给千年钟馗发持枪证的画家。”他认为,《带枪钟馗》系列好在作品题材有突破,内容有创意,思想有深度。方成题写《百家相》后,我又创作了《画里有话大家说》水墨漫画肖像系列。
同年,我受邀参加魏明伦文学艺术馆开馆仪式时,看到了一幅方成写的书法对联:台上生旦净末丑;案头诗词曲赋文。他为魏明伦画的一幅肖像漫画更是神形兼备,画中魏明伦西装革履,背后却插着四杆戏曲武将的靠旗,双手分执两杆长枪。方成题词《西江月》:不论古今中外,任他南北东西,人间情理差不离,搬上舞台是戏。角色五洲四海,情节百样出奇,悲欢哀乐动心扉,且看明伦手笔。我品读良久,趣味深刻,笔墨生动,心生敬意!
近年来,我创作的创意人物水墨画《芙蓉忆》《雄起关公》《画里有话戏里说》等多个系列作品,正是学习、借鉴了方成幽默水墨画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但又有漫画的幽默感和现实思想性、针对性,在更注重创意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07养生就靠一个字
方成这一代人历经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方成早年艰辛求学,中年丧妻,曾遭受严酷的政治运动冲击。生活的挫折与磨难,使他学会了坚强面对,笑对人生。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盏灯始终没有熄灭过,那就是希望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够好起来;希望世风民风能够好起来;希望普通百姓的日子能够好起来。他选择创作漫画,用手中的画笔,用幽默与欢笑,讽刺丑恶、针砭时弊,批判假恶丑,呼唤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方成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神情纯真如孩童,简单而快乐,生前在80岁后还常骑自行车穿街走巷。为了表示他对自行车的特殊感情,他画了多幅骑自行车的自画漫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年已九旬的方成担任奥运会火炬手,以慢跑走完了数百米路程,沿路群众纷纷为他鼓掌喝彩。有一次,一位朋友上门拜访,问他怎么没有白头发。方成风趣地说:白的都掉了。问血压多少,“200。”“怎么这么高?”“高压120,低压80,加起来的。”“抽烟吗?”“戒了一半,留了一半,每天10支,聊天例外。”“胃口怎样?”“人吃啥我吃啥,咬得动就吃得下。”“有不爱吃的吗”“有,那是药!”老漫画家那份喜悦与纯真,让人久久难忘。 曾有媒体问起他的养生秘方,他用一首打油诗总结:“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忙的结果是从他退休到去世,写了40多部漫画和幽默专著出版。
08乘风去世笑侏儒
2018年,享年100岁的方成在北京仙逝。我在第一时间用微信告诉了他在成都的挚友魏明伦,明伦先生闻讯即挽,用微信回复我:
《送方成》:漫画家乘风去世,笑昔年,侏儒开店,犬儒辅政 ;长寿翁跨鹤回头,问何时,雾罩散霾,口罩启封?
“侏儒开店”指方成的代表作《武大郎开店》。“犬儒”原指古希腊一个哲学流派,后来泛指不问民生,玩世不恭的知识分子。“雾罩散霾,口罩启封”"雾""霾"指弥散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此处喻思想领域的混乱状态。“口罩”此处喻指封口禁言,问雾霾何时散去,束缚思想的"口罩"启封,言路广开。
我也用漫画速写,配以挽联表达哀思。还请宜宾书法家张兴明、泸州书法家马兴岒等参与创作,由雄起艺术组织了《有一种中国漫画叫“方成”-四川艺术界悼漫画大师去世》的缅怀活动。
方成去世后,其远在广东中山的故乡人民怀念他。中共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还特发唁电称,方老是中山人的骄傲,他先后四次把他的作品和珍藏的名家书画共456件套无偿捐赠给中山市,为中山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漫画人生,人生漫画,世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表达。纵观方成的百年人生,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漫画大师,就是因为他对漫画锲而不舍的追求,全身心投入漫画艺术创作:我画我的,特立独行。
他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幽默学者,就在于他对幽默理论爱得执着,厚积薄发之时转型于理论探索:耐得寂寞,独立思考。
他的漫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仅幽默地逗人一笑,更能启迪人的思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所具有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的水墨漫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概括、简练的线条来展现对象,使中国绘画传统中的写意性和计白当黑的观念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方成与华君武、丁聪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是“中国漫画界常青树”,也是中国传统漫画领域最后一位离世的大师。此前,张乐平、廖冰兄、丁聪、华君武都已作古。方成的离开,使中国漫画史又翻过了一页,而这一页,象征的是那个曾经大师林立的时代。百年方成,漫画不朽!
链接:方成题《百家相》
雄起艺术彭长征《画里有话大家说》水墨肖像漫画系列部分作品
《星辰大海-彭长征眼中的100位文化大家》系列
本文作者简介:军地资深文化工作者、漫画家、书法家、策划人、艺术评论家、雄起艺术创始人,创意人物画开创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