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十五)

中国美网 ·56932 浏览 ·2018-08-13 10:13:15

【原文】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1〕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2〕则远矣。

 

【注释】

〔1〕锁:遮蔽,截断。

〔2〕派;支流。


【译文】

山想要显得高大,全都画出来就会适得其反,烟霞截断山腰才会显高。水想要显得渺远,全都画出来也不行,遮住一部分水流才会显远。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十五)


【原文】

山因藏其腰则高,水因断其湾则远。盖山尽出,不唯〔1〕无秀拨之高,兼何异画碓嘴〔2〕!水尽出,不唯无盘折〔3〕之远,兼何异画蚯蚓!


【注释】

〔1〕不唯:不仅,不但。

〔2〕碓嘴:舂米的杵。因末梢略尖如鸟嘴而得名。明吴承恩《西游记》:“却说那妖精见事不谐……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急转身来乱打行者。”

〔3〕盘折:回环曲折。宋林逋《中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译文】

因为遮蔽了山腰,山才显得高大;因为挡住了支流,水才显得渺远。把山体全都画出来,不仅没有清秀峭拔的高大姿态,而且和画一个舂米的杵有何区别?把水流全都画出来,不仅没有回环曲折的渺远意境,而且和画一只蚯蚓有何区别?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十五)


【延伸阅读】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若想要表现烟霞山岚、烟波浩渺,吹面清风,与其绞尽脑汁皴染,不如采用最为简洁而又“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留白”。留白不仅可以用想象来填充我们对于透明或无色物象的表现,而且可以真正地平衡整个画面的构图,减少物象堆砌带来的压抑感,从而打开一个无限广阔的心理空间。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留白的典范之作,全幅画面只画一舟,一翁,一缕吊线,四周皆白,似乎空无一物,却反而予人以满纸皆水,寒意与孤独都跃然纸上的强烈体验。书法艺术也讲究留白,也就是所谓的“疏密”。字的结构和整体布局,必须做到疏密结合,协调有致,如山峦起伏,须在变幻中求得平稳,否则便会显得呆板或拥挤。当代艺术里边也颇讲究留白,比如深受现代主义风格影响的话剧,,事实上就是将东方艺术对西方舞台的影响,再反馈回来,从而形成了一种与绘画同宗同源,却显得分外前卫而别有格调的戏剧手段。这一点在电影艺术里也被借鉴,比如在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片头那长达数分钟的漫长黑幕,就令人生发起无限的遐想。


当然,文学中也有对留白的应用,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却将我们的思绪引向了远方。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十五)


【名家杂论】

“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句话在整个中国古代乃至当代的审美史上,都是一句极精辟的总结。绘画亦然,叙事亦然。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用叙事的语言来说,就是“横云断山”“草蛇灰线”,用绘画的术语来阐释,则有水墨意境的代表词汇“留白”。


白居易写歌女之美,无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便撑起了大半读者的想象,堪为千古妙笔。易安居士(李清照)写红颜易老之哀伤,却不明言其细,只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于是留下“绿肥红瘦”惊人之语。李商隐抒发“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却必先谈“庄生晓梦迷蝴蝶”,谈“杜鹃啼血”的故事,否则不足以直抒胸臆。诗歌如此,文章也如此。《老子》《庄子》玄妙精深,引人作无限遐想,,正在于其多用“寓言、重言、卮言”,层层设喻,章章作比,意象瑰丽,如奇峰重叠掩映,有可望不可即之美。唐宋八大家文章,虽然讲求文以载道,却从不一眼到底,往往指东说西,映衬铺排,承接让步,以退为进,往往如辩手出招,山重水复而又屡屡柳暗花明。这都是讲求“含蓄”“蕴藉”的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在文采层面上对“烟霞锁其腰”的巧妙转化。


小说尽管在古中国是不入流的文学形式,然而在明清之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却尤为兴盛,于是考究叙事艺术的小说,也对这一规则进行了巧妙演化。明末清初的“点评”奇才金圣叹就对这一套技艺很是在行。他在对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中作者往往借鉴这种布局手段来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选择一两个突出而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描绘,让读者自行去“脑补”整个场面的壮阔情景,而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如第五十六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描写宋江带领众好汉攻破呼延灼连环马的场面。因为此前已一一交代清楚了十对的任务,所以在后文便不再赘述,只选三队具体点出。虽则只采了“一鳞半爪”,却已经让读者眼花缭乱,觑见胜利的果实了。像金圣叹评点的:“前叙十队不分方面,只是一齐下去,至此忽然在三面闪出六个人来,不必尽见,不必尽不见,正如怒龙行雨,见其一爪两爪也。”


此外,他还提出了“横云断山”这个直接衍生自“山藏其腰”的叙事法,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有横云断山法,如两打祝家庄后,忽插出解珍、解宝争虎越狱事;又正打大名城时,忽插出截江鬼、油里鳅谋财倾命事等是也。只为文字太长了,便恐累坠,故从半腰间暂时闪出,以间隔之。”文中所言的“只为文字太长了......故从半腰间暂时闪出”,同郭熙所谓“山尽出......何异画碓嘴”,不是可以同理看待吗?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