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寄情涵意于笔墨洗洋恣肆于神韵 ——记孔德馨老师的文人画创作

孔德馨 来源:中国美网 ·30709 浏览 ·2019-12-03 15:03:03

  传承传统文化绵延文人画精神


孔德馨

孔德馨作品


  孔德馨老师是孔子第77嫡系裔孙,多年来孜孜以求,从事艺术创作,其艺术造诣深深地植根于齐鲁大地,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凡的艺术功力。他以文人的雅逸行走于艺术殷堂,既注重画内技法的修习,又坚持画外功的修炼,以真诚的情怀和中正的风骨传承文人画的文脉与画魂。 “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画为书之余”,孔老师在诗书画等领域均着力甚深,将个人修为、学识、情操、品格融入艺术之中,以艺入“道”,以艺体“道”。 正如近代陈师曾所说“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孔老师在“为学”、“为人”、“为艺”、“为道”方面一以贯之。在“为人”方面,奉行儒家学说,瞻仰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睿智哲学,秉持“为仁由已”和“孔颜乐处”的人生哲学,以“止于至善”的大爱情怀“善行天下”;在“为艺”与“为道”方面,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的“淡泊”、“空灵”、“逍遥”与“超越”,在以艺术为载体的入世与出世的张力中,借力佛家智慧,飘洒“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淡然。孔老师的画多取象于山水、花鸟等,将个人的抱负、情怀寓于艺术作品当中,得象忘形,得意忘象,注重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具有雄强和阳刚之气。体察民生,以笔墨追随时代;道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孔德馨老师浸淫传统水墨数十年之久,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传统水墨一直秉持着忠善的情怀,以传统水墨之魂书写着文人的激情、性情、法度与信仰,寄情于墨,涵意于形。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美学底蕴形式的传统水墨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照艺术,以形上之“道”融会形下之“艺”的极佳载体,渗透着阴阳两生、虚实变化、时空开合、道通自然的意境。孔老师在坚持传统的法度之下,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意识寻找着传统水墨的新兴生命力,在造型和笔法等方面均有突破,例如他在使用骨法用笔时,线条组合的结实程度反映出画面上苍莽的气韵和稳健的架构,等等。


 笔墨、点划、构图


孔德馨

 孔德馨作品


    孔德馨老师在用墨的处理上,非常注重笼与墨会的捆绵气象,以“知白守黑”的哲理统筹轻重、虚实、浓淡、干湿,“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使色、墨与纸之间的互动充满灵性、变化丰富、画面气息雅逸、静而不燥、稳而不浮的书卷气。在笔法上笔势连绵、运笔自如、将轻重缓急拿捏的恰到好处。下笔方圆,胸中有数。笔墨结构里涵纳着对象结构,孔老师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不曾须臾离之。线条语言凸显中国画的特色和审美特征。离开线条,中国画则无骨,孔老师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运用,老辣浑厚,淳朴庄重。他画中的线条多是古法用笔,取法于篆、隶、行草书,从古帖中汲取营养,柔中带刚,洒脱超然,线条富有张力和弹力,大气有风骨。中国花鸟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在构图的过程中应该如排兵布阵一般谨严,尊重理法。孔老师在绘画之前往往会胸有成竹、做好构图预判,在构图立意上新颖明朗、阴阳统一、虚实相间,融合整体笔墨结构和线条的状态。 孔德馨老师着力于花鸟和山水画作,每作山水,不仅为山川传神写照,还积古法而寓新意,参天地以化育,并且常以梅、兰、竹、菊、石榴、荷花、芭蕉、紫藤等入画。紫藤是孔老师最为得意的画作题材。他笔下的紫藤花在结构上取法自然,从写生中来,融汇到绘画的理法当中;用色古朴、色泽淡而不薄,艳而不俗;紫藤花串穿插交叠,错落有致。竹子往往是作画者心胸气节的一种体现,文人画家多用以自喻。孔老师画的竹子具有文人画气象和内涵,“善画者亦善书,善书者亦善画”,他作品中无论是竹杆、还是枝叶,全用书法用笔一一写出,给人气韵生动,赏心悦目的感觉。古人云“画竹要有千年之功”,孔老师的竹画造诣亦是“积跬步以成千里”, “竹”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徐平(中国社科院博士)


       中国美网(中国美网新入驻艺术家孔德馨)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孔德馨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