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人坐在菩提上

苏茂隆 ·2020-03-28 15:24:46

文/桑眉

 

菩提

苏茂隆



苏茂隆,号一青,职业画家,

1964年出生于四川安岳县。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四川现代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1984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2001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

2006年9月在四川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8月应邀参加风华正茂——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

2007年9月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11月在成都御翠草堂五柳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5月在成都中法蒙彼利埃艺廊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6月参加一零一——岁月画廊首届艺术家联展

2010年8月28日在岁月画廊举办“闻香识女人”艺术展

2011年1月15日在岁月画廊举办“非花非雾”蜀中二家水墨艺术展

2011年参加一路同行——四川中国画邀请展

2011年参加和.美——首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参加成都水墨人物十九家作品展

2011年至2012年参加对话与共振——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

2012年8月举办秋水伊人——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2年12月举办香尘——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2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3年11月参加第三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3年12月参加名家绘名城艺术展

2013年12月举办三人行——米金铭、李晖、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4年5月在淘宝网举办苏茂隆水墨艺术专场拍卖会

2014年8月在淘宝网举办苏茂隆水墨世界专场拍卖会

2014年参加第四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4年12月7日举办桃面——苏茂隆国画精品展即艺术品鉴会 

2014年参加"中法艺术交流展"

2015年参加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展

2015年参加(传神写照)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参加成都市美协届展并获优秀奖

2016年特邀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提名展

2016年5月在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举办"寻美"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6年9月在D+E画廊举办"醉花间"苏茂隆水墨仕女品鉴会

2016年11月作品参加"大邱•成都国际艺术交流展"。

2016年12月参加"约会"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精品提名展

2017年1月在岁月艺术馆举办"美人如玉"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7年5月在铂雅美术馆举办[宛若惊鸿]苏茂隆水墨艺术品鉴会。

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及其他博物馆收藏、并在美术杂志及全国各类杂志刊登并获奖。

苏茂隆,号一青,职业画家,

1964年出生于四川安岳县。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四川现代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1984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2001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

2006年9月在四川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8月应邀参加风华正茂——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

2007年9月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11月在成都御翠草堂五柳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5月在成都中法蒙彼利埃艺廊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6月参加一零一——岁月画廊首届艺术家联展

2010年8月28日在岁月画廊举办“闻香识女人”艺术展

2011年1月15日在岁月画廊举办“非花非雾”蜀中二家水墨艺术展

2011年参加一路同行——四川中国画邀请展

2011年参加和.美——首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参加成都水墨人物十九家作品展

2011年至2012年参加对话与共振——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

2012年8月举办秋水伊人——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2年12月举办香尘——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2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3年11月参加第三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3年12月参加名家绘名城艺术展

2013年12月举办三人行——米金铭、李晖、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4年5月在淘宝网举办苏茂隆水墨艺术专场拍卖会

2014年8月在淘宝网举办苏茂隆水墨世界专场拍卖会

2014年参加第四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4年12月7日举办桃面——苏茂隆国画精品展即艺术品鉴会 

2014年参加"中法艺术交流展"

2015年参加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展

2015年参加(传神写照)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参加成都市美协届展并获优秀奖

2016年特邀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提名展

2016年5月在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举办"寻美"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6年9月在D+E画廊举办"醉花间"苏茂隆水墨仕女品鉴会

2016年11月作品参加"大邱•成都国际艺术交流展"。

2016年12月参加"约会"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精品提名展

2017年1月在岁月艺术馆举办"美人如玉"苏茂隆水墨艺术展。

2017年5月在铂雅美术馆举办[宛若惊鸿]苏茂隆水墨艺术品鉴会。

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及其他博物馆收藏、并在美术杂志及全国各类杂志刊登并获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人们是如何形容美人的呢?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武华《杂曲歌辞》)……画家则更为直接,直接将美人绘在纸上、绢上、石壁上……或国色天香、仪态万方,或娇俏妩媚、我见犹怜,或文雅娴静、温婉怡人……

   四川画家云集,擅画美人者众,长时间专注于古典“美人”的独苏茂隆。苏茂隆有“苏美人”之称,我偏爱他笔下的“美人” 韵致天然,有一种恰好的分寸。不仅指笔墨、敷色、构图等,更在于画中主角:浓丽香艳中透着无邪天真,娉婷浅笑中藏着绵远幽思……苏美人的“美人”之美,不仅在于眉眼,更在于神态、情致。一枝斜斜簪插的钗头,引来春风;一枚懒懒执着的团扇,惹动闲愁……“苏美人”的美人之美,在于其中的欲说还休。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忆及2016年初秋,“清源十二黛”活动中,初识“苏美人”时,觉得他沉默内敛,没有流于表面的放犷。一个距离感较强的人,使我不敢冒昧请问他:“为什么专工美人?”直至今年深秋,我们结伴前往安岳看石刻,而问题已然拐了一道弯——“为什么从美人到菩萨?”

 

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微信圈乍见苏茂隆新近作品,一叶一菩提,心中一震。真正的画家什么都能入画,能画好,菩提自然也画得。道理如此,但从“美人”到“菩提”,从“彩妆”到“素颜”,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到“止住话头,一心念佛”,从繁华人间到清凉世界……这样的变化,在我看来仍是陡峭的。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言子关注”微信公号上,曾发布过两篇苏茂隆画的菩提,点击率很高。有时我会迷惑,不解世人明明比较贪恋世俗光鲜的东西,为何逢年过节却要燃香礼拜神明?而我分明爱绫罗爱颜色,却又希望自己有素朴的、懂得放低的心,甚至不时生出出尘之念。大约世人也有这样的反复无常,所以既为苏茂隆的“美人”迷醉,又为苏茂隆的“菩提”称好。仔细读微信文章,也就知道他画的是安岳石刻。我说,苏美人,下次你去安岳,带上我。

去安岳之前,甚至之后,与苏茂隆交流甚少,实在称不上可以随意结伴的朋友。于是我补充,我正计划写一些与寺院与佛菩萨有点关联的随笔……没想到他真的放在心上了,十月十八日,晨,六时,他与夫人来接上我、接上他另一位远方来的朋友,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天光渐渐亮开,车窗外,远山像在画布上泼染出来的。近处的田畴、杂树也似率性的水彩速写。车载音乐一路飞扬,在《ring My Bells》跃动的节拍中,我恍然重回记者身份,一直发问。我甚至取出笔,取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写呀写,惟恐擅忘的中年遗漏了传奇。

但我其实并不打算急切深究,“为什么从美人到菩萨?”仿佛我心下早已设定好答案,反倒怕他打破了某种神秘。这条路苏茂隆今年走了好几个来回了,驾轻就熟,想来他是愉悦的,握着方向盘,一边闲聊,一边把车开得像匹野马。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圆觉洞,细雨中的凝睇

其实我们都怀揣着马匹,时间也长着马蹄。在安岳吃过面条,会同苏夫人的好友穗子,便得得答答、说说笑笑开车上山。

圆觉洞在安岳县城东南一公里处的云居山上,是4A级景区。上云居山,先要经过一个广场,广场上的龛应该比牌坊还要新,似乎也未燃灯或烧香,心中约略有些遗憾。好在牌坊高耸,重檐接云引雾,已然承受过风雨和日光的沐照,曲折层叠处依稀有些绿苔。冥冥中,总有抚慰万物之力,将生硬的事物妥帖安放,让它成为亘久的、生机勃勃的自然的一部分。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从前的圆觉洞愈加天然自在,不收门票,没有护栏,山中那块龟石被人骑得油光发亮。苏茂隆三十岁之前都待在安岳,小时候也经常上山玩耍,和小伙伴们玩打石子游戏——将石子朝舍利塔身的某个小神龛抛,抛进去就算赢。人们管这些小神龛叫“打儿洞”,那些来祈求得子的人,若将石子抛了进去,便觉得瓜瓞绵绵、香火有继,心中不胜欢喜。

三十岁左右的苏茂隆当过房地产开发商,修过漂亮的房子,结交过十二个兄弟,在安岳县响当当的。而他的好声名不止于此,也不止在安岳,他十三岁正式开始画画,十六七岁画的《少林寺》,印数一百三十万张,相当于其他省所有画家全年的印数。“还不知道‘苏茂隆’时,家中就可能贴着我的画。”说到这些时,苏茂隆又开心又云淡风轻,像天空飘飞的细雨。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整个上午,我们都在云居山,从舍利塔、净瓶观音窟,到圆觉洞、释迦牟尼石窟、莲花手观音窟,再到南崖石刻区……苏茂隆不时拿出手机,翻找已完成的画作,然后指着窟内某尊石刻说,“喏!这就是小龙女,她的脸部风化了,我觉得姿势特别美,就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复原……”“这应该是护法,杖上纹饰的蛇头,是查阅相关书籍和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得来的……”“这个飞天,我要重画,我后来仔细观察其实是个男飞天……”我听着、对比着,心中十分感动,无论是他出于艺术本身的创造,还是对菩萨的虔敬。

我们在细雨中仰面凝睇,那些面目模糊、甚至只有一个轮廓的佛像。有那么一刹那,我想走入窟中龛中,如他们,静默等候岁月湮没。天空一直飘着细雨,仿佛要熄灭我们内心的虚妄,要洗去我们身上的尘埃。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毗卢洞的苍苔

午饭后,驱车前往安岳东南方向五十公里外的塔子山,去看毗卢洞。毗卢是“毗卢遮那佛”的略称,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佛教中关于“三身佛”有一个比喻:法身佛如明月,报身佛如月光,应身佛如月之影。即使水干了,月光黯淡了,月亮的影子不见了,但月亮依旧存在。若以此来喻某种亘古、久远,可真是再精妙不过了。

除开收门票的工作人员,似乎只有两个悉心看护毗卢洞的人。苏茂隆显然来这里许多次,他们都认出他来了。那个男看护人,煞有介事地跟过来教我们拍照,在柳本尊十炼窟,他说:退后,上前两步,向右一步,举手机,抬高点,低点连拍三张。然后问:看到了什么?最后说:像我们的某国家领导人。哈,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细雨绵密,打下许多落叶,五十上下的女看护人在雨中扫地,一边扫一边讲那尊小石狮的来历。她说,有人从地里挖出来,放在家中,结果镇不住坐了牢,牢里出来赶紧将它送到这里来。言外之意,是指石狮之威猛,不是凡俗之人能够驾驭的。瞧那小石狮耳背、眉檐和褶皱的地方,戴着“绿夹子“,像头幼狮,形傲然而神温良,竟似菩萨坐骑。苏茂隆默然端量了好一阵,记得他曾绘“美人与马”系列,倘若他日创作出“菩萨与狮”我也不讶异。

估计塔子山雨水多,抑或因路远人迹少,这里爱滋生苍苔。“千佛窟”沿壁安放供养者的小龛,有小半壁都被苔衣覆盖了,远远看去俨然一幅色彩鲜亮的画。有些供养者,全身长出细小藓草,身着绿萝裙似的,瞧着让人心思柔软、葱郁。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经变观音窟来了一拨游客,导游配带的“小蜜蜂”不听使唤,她索性用嗓子解说。我们也是冲着水月观音(又称紫竹观音,俗称翘脚观音)来毗卢洞的,便立在窟旁听了听。安岳石刻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2000年就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而其中“水月观音像“是中国宋代造像的杰出代表,被喻为“东方美神”。

游客纷纷合影,老头儿又开始“指挥”起来。我不爱在繁花前留影,亦不敢在佛前摆弄自己。佛前只需凝目、屏息。我喜欢站靠左一些,水月观音的脸便微微侧着,眼角斜挑、眼睑低垂,却总还是看向我。这似乎含有禅机与奥义?亦像诗中潜藏隐喻与秘密。当我们离开的时候,那个老头儿坐在路口的香烛摊前,对我们挥手,连珠炮似地喊了一堆祝福的话。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华严洞的蛛丝与黄桷兰  

时间仿佛与雨丝比赛呢,雨丝慢慢悠悠仿佛下不完,时间却快得要把我们扔在路途中。大家还是按计划转道去华严洞窟,它在距安岳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箱盖山上,建造于宋代。

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按景区来搭理过,修了墙,墙外石板小路铺得齐整有序,且有路标指引。有一扇门,应该是收门票用的,但没有人值守。苏茂隆熟门熟路,推门拾级而上,去找看护洞窟的人。石阶上端伫着石块砌成的门坊,正中那块石头上镌着“华严洞窟”字样。门坊四周用拳头粗的钢管支持加固,更显它摇摇欲坠的危险感来。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我故意落在后面,想辨认一下坊上的联。主人喝叱住吠叫的狗,我也迈进了石阶尽头的门槛。槛内便是华严洞窟,旁边摆着一张没有画完的佛像图,据说画了一个多月了。线条还算纯熟,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时之间,也看不出绘的是窟内哪一位。费了点口舌看护人才开了窟里的灯,让我们进到窟内。

华严洞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果然令人交赞。洞窟内采光科学,有殿堂的气象,佛像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气韵生动。苏茂隆白描安岳石刻百图中,曾有一幅三位佛菩萨脸庞并列于菩提叶上,神态迥然,但皆庄严慈悲。原来,是他爬在梯子上,从侧面,先用相机拍下来,再进行艺术创作的。

来华严洞景区的人大约比去毗卢洞的还少,这里看上去更像是那两个看护人的居住地。养着狗,种着庄稼,黄桷兰正开出几朵,香气在雨中隐隐绰绰。也难怪,这里只有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个窟。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我在华严洞窟前行了跪礼,紧随队伍去看大般若洞。仍是在屋子里,确切说是在屋子的二楼,踩着楼梯才能近到窟前。楼上,左侧是安放菩萨的洞窟,右侧是安放看护人睡眠的木床。找不到灯的开关,窟里黑乎乎的。苏茂隆用手机打光,让我们拍照。手机闪光灯一闪,我惊喜地发现,其间悬着一根晶莹的蛛丝。想起“命悬一线”的佛经故事,心中顿时泛起莫名的情绪。

在大般若洞,一张佛像的面庞都未得见,但仍扪着心不敢喧嚷。楼板到处都是破损、破洞,实在有些惊险,大家没多流连。看护人在华严洞那边喊,让我们顺手合上门。合上门,就隔在千年之外的凡尘俗世了。

好在,尘中尚有如黄桷兰般的香息犹可期待!好在,画家苏茂隆的一叶一菩提值得期待!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尾声:美人坐在菩提上

不知何故,下山的时候,我握着采来的黄桷兰和刺球,脑海中浮现是苏茂隆画中的美人姿容,而美人坐在菩提上,璎珞绶带,“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红楼梦》)。人们用来形容人间美人的诗句,用来形容菩提叶上的女菩萨,竟也如此妥帖。

到底没能绕开我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从美人到菩萨?”苏茂隆语气平缓,“人们会用“活菩萨”来形容心地良善的女子,(菩萨)是另一类‘美人’……在古代‘美人’二字也喻君上、品德美好的人、才德出众的男子……”“再不画,就来不及了……风化严重,佛头被盗……”话说回头,他哪里来的这个义务呢?用另一种方式去留驻、呈现穿越千年的文明!哪怕这种方式在浩荡天地间也是短暂的,也愿意凭一己之力去尝试。

苏茂隆并不使用高大上的语法,将自觉自发“复原”安岳石刻拔到某种境界上去。作为画家,他更愿意讲述另一个“来不及”。“……去年春节后开始的。觉得应该开始画了,眼睛愈来愈不好,画这个非常耗眼睛,一画就是几个时辰……”“……先用铅笔打稿,再用线描笔勾勒……要一气呵成,出来那种气韵才流畅……”要知道,他一开始就打定主意,笃定要创作一百幅作品,需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呵!而佛菩萨似乎都一个表情——慈眉善目,需要多大的功夫才能出新呵!他还执拗,偏偏要白描,一笔一笔地描。


菩提

苏茂隆作品欣赏


大半年倏尔即逝,苏茂隆带我们去安岳时,我们饮了“百图”杀青酒。他说,再花一月左右完成细节调整,便可辑成《安岳石刻白描百图》。杀青宴上我竟饮至微醺,因安岳之行着实欢喜,还因由衷地认为,《安岳石刻白描百图》能够行世,是安岳之幸,艺术之幸!

在我看来,艺术无垠,贯穿今古,有最大限度直抵(高远的)精神的可能。苏茂隆所绘的,那一片片菩提叶,扶衬的不仅仅是拂开岁月风沙,迢迢行来的向内修行的人,更承载着一种光亮!愿碌碌如我者,能在心中持一盏灯,洁净、美好如“美人”。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临安初雨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