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习近平两会看望文艺界解读:以中国文艺复兴立与建国比肩万世之功

来源:李树森 ·8 浏览 ·2019-03-05 17:06:52

习近平,中国文艺复兴

习总的中国文艺复兴情结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两会的文化艺术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艺术家、理论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指出,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自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已经成为强调、推动中华文化艺术复兴讲话最多、出台政策最全面、推动工作力度最大的国家领导人。这一方面体现出习总书记对推动中国文艺复兴发自内心的深重情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伴随中国高速发展产生的腐败、道德沦丧等种种多发之社会乱象,皆与民族核心文化缺失而弱化了文化对人骨子里的约束力有莫大关系,这急需通过复兴中华文化艺术,以重塑民族精神、灵魂、道德与信仰。

超越盛唐的万世之功

历史地看,建国、经济崛起、文化复兴是三件大事。中国正在书写超越历史上盛唐的感天动地的精彩篇章,经济强大为文化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与精神自信。但文化方面,完全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元代和清朝文化落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依赖,近两百年来在西方物质强势与文化强势碾压式的冲击下,困局前所未有,唯有复兴中华文化才能确保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延续,可见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可谓与我党立国相比肩的万世之功。

既然是万世之功,现在的经济崛起、国家富强使时机已经成熟,大力推动文化复兴自然是国家层面必然选项。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这是再开万世太平、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机遇;对于每个炎黄子孙而言,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时代需要具有历史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文化巨人不断涌现,需要有一大批影响世界和中国历史的文学艺术,尤其是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杰出作品诞生。当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呼应历史召唤,2011年推出的中国画强元课题在文化艺术复兴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探索与实践推动工作。

就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画强元课题组曾撰文发表提出,可以通过建构一个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来实现。这个主体文化架构至少应包含4个最核心部分,即儒、道、释和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在追求的新文化。前三者已各成体系,重在传承和自我调整、发展。而这个新文化属于新创建的体系,当以发展中华文化为目的,以包容世界的胸怀和开创世界文明新高度的雄心,从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继承适合建构中华现代文明、现代社会之优秀部分为根基,结合近现代的探索,同时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尤其要汲取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为滋养,升华跃变出新思想新理论,努力使其成为先进、开放、包容、现代、普世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成为主导。以四大核心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现象相伴共生,多元有序,共同构成强大的、灿烂辉煌的、新的中华文化体系。这个主体文化的建构成功应该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如何实现中国美术的复兴

就中国美术复兴来说,靠口号,靠复古,靠全盘西化都无法实现。中国画强元课题组曾发文提出:美术史就是学术史,唯有学术上的精进开创出新的美术历史,才谈得上中国美术的复兴。中国画是中国美术的核心,在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情况下,以中国哲学为根基,通过继承、开拓与重构,转型建构起符合现代文明、现代社会审美,既有民族性也更具世界性的中国画新的艺术形态,应该就是中国美术的复兴。

早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高屋建瓴地明确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就中国绘画而言,历史地看,美术史就是残酷的淘汰史,绝大多数作品都将是过眼云烟,而衡量是否推动了中国美术复兴,是否能够载入美术史而具有流传后世的价值,必然是:作品是否在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开创出新的美术历史做出贡献。(作者李树森系中国画强元课题组负责人)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习近平,中国文艺复兴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