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卢加强 | 千江月绘千株竹

来源:中国美网 ·46925 浏览 ·2020-09-09 15:57:00

编者按:

卢加强提笔画竹,以郑板桥为楷模,但他并未盲目迷信这位大家,而是在继承与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画竹形式和风格。


卢加强

卢加强


卢加强,笔名千江月,少年时代在文同故里求学,遂成竹痴,美学博士后,东坡书画院院长,中国田园牧歌理论倡导者,践行者,在文学、书画评论之外,独爱写竹,向往“与谁同坐?明月、东坡、我”的竹林雅居,陶醉于文同、板桥、东坡坐一桌,且吟且墨,且酒且茶的自得其乐。先学板桥,后心摹吴镇、夏昶、石涛、蒲华、吴昌硕和董寿平,追求率性自在,水墨淋漓,天真朴拙的艺术情趣。



千江月绘千株竹

文/杜阳林


善喜画竹的美学博士卢加强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而他笔下的墨竹,劲挺雅然,明月清风,他也期望画得墨竹千万竿,人间清风徐徐来。



卢加强


身为文同先生的家乡人,卢加强对于竹的认识和喜爱,很早就开始了。那时年少的他,读到文同与苏轼绘画交流时的一段话:“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卢加强竟如醍醐灌顶一般,欣喜地看向窗外。川蜀之地自古多竹,簇簇丛丛,叶阔竿长,不见结顶,遮天蔽日。那一刻,门前翠竹,与桌前文字,如同绕梁妙音,如同含香清风,同时走进了少年卢加强的心。他也没想到,自己从此会与竹结缘,深植灵魂,有一天也像文同先生那般,在画纸上笔走龙蛇,如痴如狂于竹,如醉如吟于竹。

 

卢加强


画竹立原根,却在破岩中——竹之劲

卢加强提笔画竹,以郑板桥为楷模,但他并未盲目迷信这位大家,而是在继承与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画竹形式和风格。从宋代文同、苏轼的“胸有成竹”创作理论,到郑板桥的“画竹三级跳”,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卢加强创造了自己颇具个性的墨竹画法,画竹既要成竹在胸,又要尊重气韵,根据微妙的情感体察,出奇制胜,一气呵成。

卢加强认为,创作时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同时又要灵感突现,气韵连贯。竹无定势,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如何自然地呈现竹的形态风貌,又不必太过拘泥。在技法上的不断思考与精进,令卢加强圆熟掌握了画竹过程中“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辩证关系,因此他在画作时,尽量做到自然天成,心地澄明。一段时间的苦学与深思,让他进入了画竹创作中的自由境界。


卢加强


国人自古爱竹,爱它挺拔修长,傲雪凌霜。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古今才子,嗜竹者众。竹之劲,与人高贵气节相通,如何在画面中呈现竹的精神面貌,也须画竹之人具备“竹之风”。卢加强笔下之墨竹,墨色浓润,沉着劲挺,具有空间美感。画面布局合理,神足韵高,自有一股淡然拔俗的清刚之气,这和他正直不阿、率真刚毅的性格一脉相承。

 

卢加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之幽

中国文化浩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有益的养分,馈于自身,养之以心?卢加强潜心学习,追溯典籍的源头,寻访智慧的心灵,在字里行间,与前辈大家学习交流,在凡事都求“快”,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年代,他的这些“笨办法”显得有些落伍,有些老土。

英国谚语云: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卢加强看似在学习与寻访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但这一切都未白费。当宣纸铺展,他沉着冷静地画下第一笔,时间、文化、思索、叩问在他身上共同发酵,酝酿出了一股强大而深邃的力量,让他气定神闲,不急不躁,毫无挂碍地表现出了竹之幽美。


卢加强


文同当年独创了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来画竹叶,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将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都引入了墨竹画中,使之写实而不繁琐,实中有虚,意在形外,卢加强的画技便颇得文同之风。

身为美学博士的卢加强,他画竹不是以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遥遥顶礼叩拜自己的家乡大儒,而是以谦虚的态度,执拗的精神,打通了文化的“关节”所在,真切领悟到幽竹之美,美在形神兼备,美在心随笔转,意随形赋。如何解决形神关系,也许不仅仅依靠技巧的提升,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深深浸润,需要潜心于此的真诚接纳。他在画竹之外的中国文化中苦苦耕耘,不断求索,恰是联通局限,得其真谛,终有所获。

 


卢加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雅

苏轼爱食肉,天下皆知,但为了爱竹,他果断地放弃了口腹之欲。“食无肉”和“居无竹”相比,哪个更让他无法忍受?当然是无竹啊。在苏轼心中,修竹哪里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普通的植物呢?它既是实体,同时又承载了精神之重,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悠暇,便会油然而生。竹文化内涵之丰富独特,已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影响着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



卢加强


卢加强笔下的墨竹,韵致甚佳,飘逸脱俗,同时又富有思维的逻辑和理性,讲究画面的秩序感和形式美。从形貌的“雅”到灵魂的“雅”,他一丝不苟,同时又不拘窠臼,在“收”和“放”之间,将中国传统情怀溶于笔墨精神,不是普通的叠加,简单的相拼,而是从己到竹,从心到手,从画者到观者,完成了一次关于中国式“风雅”文化的迁徙征程。

卢加强的画作用笔潇洒,墨色苍润,严谨自然,阅之稍久,仿佛清润之气扑人眉睫,清雅之香萦绕不散。




卢加强

 

且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竹之直

竹虽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无金桂之馥郁,但它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世人所传颂。竹之直,亦是人之直。

卢加强的墨竹图,哪怕再纤丽瘦削的竹干,也毫无羸弱抱病之气,即使竹叶随风翻卷,细枝摇曳,仍能看到瘦竹御风傲立,无低头媚俗之态,无谄媚求全之势。

精神的傲骨,当如修竹这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同时又虚心自敛,气节高贵。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与竹有颇多相通之处,如何在画纸上精准表现其“君子态”,卢加强所付出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水滴石穿,朝夕以炼,他不是磨秃了手中这支画笔,而是先磨炼了自己的心。

卢加强善于写作、评论、书法、国画、研究、策展,这些爱好于他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实实在在行进着一条艰辛而全面的艺术探索,以书法训练,为绘画练就笔墨功夫;以文学修养,为绘画蕴含意境趣味。




卢加强


《论语》有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向上,通达的是仁义,而小人向下,追求的是名利。卢加强坦荡从容,虚心高洁,他的墨竹图,能见仁义,能见气节,能见魂灵,能见生息,有着活力与情感,有着思想和禅意,有着生命可喜的生机。正所谓“君子手画君子图,千江月绘千株竹”,信似明月当空,笔下修竹摇曳,不舍不弃不悔,无尘无垢无疑。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卢加强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