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徐士彬 | 2020“鉴古开今·笔墨精神”首届书法作品展

徐士彬 ·32085 浏览 ·2020-12-17 10:14:13



前  言


身处21世纪的今天,回顾悠久的的中国书法史,在中华大地,涌现出了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一大批杰出的书法艺术家,但同时在学术界、理论界、艺术家群体等等,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论战也从未停歇,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在哪里?如何继承传统精髓并发展壮大,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也无定论。

当今书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笔墨”是中国书法的精髓,“笔墨”的法则有助于艺术家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只有鉴古方可开今,只有继承方能发展,只有把历史作为参照,与历史对话,把前人作为自己挑战和超越的对象,不断的自我演进,方可自开新面而成一家。

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的见证者和承载者,为了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弘扬书法艺术精神,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搭建一个书法家、爱好者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书法创作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扩大其影响力,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书法学习的队伍之中,中国美网携手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党和政府的文化大繁荣号召,特举办本次2020“鉴古开今·笔墨精神”首届书法作品展。

该展事拟每年举办一届,力争将本展事办成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愿意参与、人民大众喜爱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徐士彬,1975年生,安徽天长人,本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挂职),滁州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其实,最先见到的,是徐先生的一幅字。在滁州市发改委会议室等待采访对象时,一眼看到墙上悬的行草,大气潇洒。暗暗记下落款处的题名“徐士彬”时,尚不知很快,我将见到书法家本人。

那时,我和三五好友沉迷乒乓球,虽技术菜鸟,却满腔热情,每天中午都留在八楼的活动室。某日,我们笑语正酣,活动室的门开了,一瘦高男子很自然地走进来,要和我们一起“练练”。这一交手,才知,原来是高手。练着聊着,渐渐熟起来,才知道这位在乒乓球室楼下办公的是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徐老师,再一问,原来就是当初有一眼之缘的徐士彬先生。




世界如此之小,又如此奇妙——与一位书法家的相识,竟始于乒乓球。一边是静极的书法,一边是欢快的运动,若不是熟识,很难想象有人可以让二者如此相得益彰。

徐先生自幼喜书。石子划地、竹枝画沙,性本顽皮的小小少年在放牛、捕鱼之外觅得了线条之美,自此,悬腕、运笔间,一份不一样的世界徐徐展开。哪里都可以练,什么都可以写,灵感顿生之时更是如痴如醉;间或遇得笔墨纸张则如获至宝,不仅废寝忘食,也不顾墨染单衣。山坳描红、河滩涂鸦,一身灰土、半袖墨迹的放牛娃在皖东天长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童年。

入中学,徐先生进入规范的习书过程。颜体之庙堂端正,柳体之结构精严,一一成为笔墨间的滋养。中学时代起,徐先生把每一次春节写对联当作对自己一年的检验,从乡间邻里家家户户的春联,到周边几个城镇的年集,忙的时候连日连夜地写,每个年关都要写上千余副对联。

及至大学,徐先生虽进入体育系,仍坚持旁听中文系和美术系书法课,笔不离手,孜孜不辍。




毕业后,徐先生在家乡中学任体育老师,课后的时间都留给了拜师求学和默默习书。为精进书艺,徐先生远归鲁公、米芾,引魏晋于行草,新来又喜作蝇头小楷,揣右军、衡山;近访南艺、姑苏,访徐利明、华人德等大家,从善如流,兼收并蓄。

在滁州文联履新后,与妻儿两地分居的徐先生一度吃住都在创作室里。八小时之外,徐先生埋头习书,不舍昼夜。很多个加班结束的夜色里,我在楼下遇见提着一盒炒饭回来的徐先生,行色匆匆;后来,才知晓,他是赶着回创作室继续练字。那两年,徐先生吃遍了文联附近所有的小馆子,常常是同一家的同一种炒饭连着吃上一个月。也是因为长期悬腕、伏案,徐先生偶听得楼上球室声响,才又捡拾起球拍,推攻拉扣吊,做练字之余唯一的调适。




临池30余载,徐先生转益多师,自成机杼,却不事张扬,甚为低调。见多了徐先生在球场和我们这群小菜鸟、忘年交的随和、可亲,某日在电梯间遇见主持书法展归来的徐先生,眼前一亮——西装革履的徐先生是如此儒雅,一如他笔下的字。其实,就像徐先生甚少穿上的正装一样,他也甚少提及自己的书法。

曾有幸至徐先生新工作室,客厅置一大案台,四围便只余一人之空,满壁悬字以行草居多;内室有茶海、竹架,几幅小楷斗方,多是老庄经典。不过,客厅的另一侧,也挤挤挨挨地摆了张球桌,球友来可球,书友至可书。

也曾有幸亲见徐先生现场泼墨。滂沱雨夜,凤阳博物馆二楼,徐先生裁纸、润笔,稍作沉吟,一挥而就。这一次是楷书,体度端庄,形兼飘逸,较之前所见的小楷、草书全然不同。满座叫好的时候,徐先生略略摆手,低头细细为后来者铺平了宣纸,撤到了一旁。


球场上徐先生有多敏捷、爽朗,书案前徐先生就有多沉静、忘我。看着徐先生比划尺寸、研磨挥毫,突然觉得,徐先生30余年习书之路,可谓苦心孤诣,厚积薄发。在徐先生这儿,球场的腾挪跳跃乃至多年来的经历、遭际都在一日日的废纸三千中内化成了横平竖直时力的美,于是,跃然纸上的行隶草楷也成了动与静的凝聚,是章法和性情,是持重和飞扬,是张弛有度,是素以为绚。

荣获过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徐先生,如今一面继续师法古人、临摹揣度,以笔墨体悟“如锥画沙”“如印印泥”;一面又开始啃读古籍原典,力求所书契所言,得形意之合。

近来,徐先生连球场去得也少了,他想要再沉一沉,写出新东西;他说,办个展时间可以一推再推,但拿出去的字要对得起心。不过,我依然时常可以在下班后遇见徐先生,草草几口米饭小菜后便匆匆往他那堆满卷轴的小室赶。夜色里,那个健步的背影,不需要西装也那么从容大气,带着纸香墨香。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侯开嘉,鉴古开今,笔墨精神,书法作品展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