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 齐白石的故事

中国美网 ·26830 浏览 ·2018-09-26 09:13:01


他很聪明,从木匠到画家,自称绘画“不愿画别人画过的”,其画论中俯拾皆是如下言论:“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山水要无人人想得到处”“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乎天。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浑浊之病”“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自有心胸甲天下”。


这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017年12月17日,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小编收集了几个小故事,了解不一样的大师


《十里蛙声出山泉》

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小编第一次接触齐老先生的画作便是小学课本上那副《十里蛙声出山泉》。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


“当年,老舍先生拿到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时,眼睛发亮,激动不已,连声说:好画,好画,意境好!我家有一个"老舍画墙",老舍先生差不多每隔半个月就更换一次画轴,唯有这幅作品不换,永远展览着,他每天在画前站立良久。我们每天放学回家也去看一圈,老想用手摸画上的蝌蚪。过了几年这幅作品悬挂于我家客厅内,每逢作家、诗人、画家来访,他都会兴奋地介绍这幅作品。”



在“文化大革命”中,老舍家被无数次抄家,名人字画就成了被抄的主要东西。“我们就把这幅作品藏起来了。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家母就选了12张顶级美术杰作藏品暂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库房中,其中就有齐白石的这幅作品。”舒乙说。



《凄迷灯火更宜秋》


齐老人在《凄迷灯火更宜秋》的题款中特别提到“冷隽”二字,他的题字是:

“凄迷灯火更宜秋 赵秋谷句 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之作   倩白石画 亦喜为之 辛卯白石九十一矣 同客京华”。

这段短语,有四层意思 :第一.赵秋谷的诗句的基调是冷隽;第二.老舍先生喜欢冷隽风格;第三.齐白石老人自己也喜欢画冷隽情调的画;第四.舒、齐二人有同好,对了口味,这个口味就是冷隽。

老舍先生在求画信中也为这幅画构思了构图:

“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齐老人按照这个构思出色地完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幅长长的立幅,上方偏左,两笔重墨勾了一扇窗,窗下窗右全是白的,不着一墨一色,意谓着那是白墙,窗内台上摆着一盏油灯,灯是土的、古的、点灯草芯的那种,红红的小火苗被窗外的微风斜斜地吹歪,灯的上方有一柄秋天的落叶被风吹进屋来,秋叶呈朱红色,是分三岔的类似桐树的那种叶子。整幅画面就这么简单。

妙就妙在齐老人完成的构图,是一种完完全全和西洋画截然不同的构图,这就是中国画,大量留白,留给观者以巨大的想像空间;而这一幅偏偏把这个特点发挥到了级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为留白处占画面三分之二以上。






齐白石从小日子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端画虾;40岁后描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类似,但还不行“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调查,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毕加索:“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画虾一绝”的齐老先生用尽毕生时间观察,力求表现其形体神态。简洁的笔墨就能表现出水中游弋额的群虾,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改变,使虾的腰部出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折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通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丹桂双兔》


建国伊始,齐白石用心制作了两方印章送毛泽东。毛泽东不久在中南海设宴,请郭沫若作陪,答谢齐白石。

三人饮过一杯酒,毛泽东又端起酒杯,向齐白石道:“刚才请白老喝酒,是感谢您为我制印,这一杯,是感谢您为我作画。”

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毛泽东作过画。毛泽东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见画后好不惊诧,这画是他练笔的“废品”,他没留神,在给毛泽东送印时,用作包装纸了。想不到毛泽东居然把这废画装裱了。齐白石要拿回去,给毛泽东另画,毛泽东却道大可不必,这幅就不错。齐白石发急,站起身想自己摘画,却被郭沫若拦住,说此画应是齐白石送郭的,画上标着郭的名字。齐白石不解。


郭沫若笑说:这树上画了五只鸟,树上五鸟,这不是我的名字吗?原来,郭沫若名开贞,字尚武,“尚武”谐“上五”,故有此说。

且慢!毛泽东挥挥手,要如此说,画上也标有本人的名字嘛!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李子树。李子树画得茂盛吗?茂盛。这不就是敝人之名吗?当年八路军撤离延安时,毛泽东曾对人说,离开者得胜也。于是取名李得胜。

齐白石听至此也乐了,诚恳道:如此说来,拙画还有点意思,那么,劳驾二位在卷首上赏赐几个字,如何?

毛泽东提笔先来:丹青意造本无法,这是借用苏东坡的句子:“我书意造本无法”。郭沫若接题,写的是:画圣胸中常有诗,套的是陆游句:“此老胸中常有诗”。上下句成为对仗工整的一联。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