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
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以人物形象为描绘主体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画科。传统人物画包括若干分科,有人物故实、道释、风俗、士女、写真等。
中国绘画各科之中,人物画出现最早,盖人物画与人自身的关系最为密切,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最为直接。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陆机语云,“存形莫善于画”;引曹植语云,“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存乎形容与存乎鉴戒之画,正是人物画。在绘画之“怡情”与“自娱”功能开发以前,人物画科之兴盛,也必然先于山水、花鸟画科。
人物画起自何时,现已无从考察。据古代典籍记载,绘画起于黄帝,黄帝能画人物。《鱼龙河图》云:“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又《风俗演义》云:“黄帝之时,有神茶、郁垒能执鬼,帝乃立桃板于门,画二人像以御鬼。”二说皆近乎神话,未可置信。从考古发掘看,新石器时代,即上古三皇之时,在原始人的彩陶、岩画中,已有人的图形,如西安半坡出土陶盆上的人面形,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陶盆上的舞蹈图,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人面纹,广西花山岩画中的圆舞图,等等。夏、商、周三代之图画人物,已有史籍记载。据《史记》载。商朝初年,宰相伊尹“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汉刘向《别录)云:“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据《尚书·商书》载,高宗武丁“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爱立作相”。又《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武丁梦天赐已贤人,使百工写其像,求诸天下。”至春秋时代,已出现壁画人物。《孔子家
语》云:“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战国时代,有关人物画的记载渐多。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屈原见此图画,而写出《天问》。又《水经注》载鲁班师以脚画忖留神像,《说苑》载齐敬君思妻而画其妻貌,可知当时已能画肖像。从考古发掘看,近世从长沙楚墓出土帛画二件,即《人物龙凤图》与《人物御龙图》,是现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在线描、敷彩技巧及人物神态刻画上,具有相当水平,可见当时人物画之面貌。两汉时代,人物画有很大发展。绘画之“正人心,淳风俗”功用,列帝皆极为重视。明谢肇淛《五杂俎》云:“自唐以前,名画未有无故事者。”人物故实与肖像,于此期大量出现。宫室之中,多为壁画,史籍所载甚多。《汉书》云:“武帝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之图,以赐光。”又云:“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王充《论衡》云:“宣帝时图画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后汉书》云:“永平中,显宗追思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麟阁、云台之图,乃为表彰功臣烈士,后世帝王尝仿之。又《历代名画记》云:“汉明帝雅好图画,别立画官,召洽博之士班固、贾逵辈,取经史事,命尚方画工图画。”《后汉书》云:“(灵帝)永和元年,置鸿都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当时宫殿之外,贵族府邸亦有壁画人物,其著名者为恭王刘余之灵光殿内壁画,题材十分丰富,而以人物画为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黄帝唐虞……下及三后………忠臣孝子,烈土贞女………恶以戒世,善以示后。州郡学堂,亦有壁画人物,《玉海》云:“成都学,有周公礼殿,云汉献帝时立,前汉文翁石室在焉,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汉明帝时,佛教东传,佛画也随之引进,《后汉书》云:“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着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丈六尺而黄金色。
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使者东还时,带回释迦立像,明帝遂命画工图佛。自嗣以后,我国方有佛教绘画。
此期已出现专职画家,据《历代名画记》载,前、后汉各有六人。前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已上六人,并永光、建昭中画手。………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真。陈敞、刘白、龚宽……人物不及延寿。”是书又载:“时元帝后宫既多,使图其状,每披图召见。”诸画工能图后宫之貌,可见皆善作肖像。然因图写王嫱丑貌而坐罪,画工皆弃市。后汉赵岐、蔡邕为士夫画家,善画人物。赵岐,“自为寿藏于郢城,画季扎、子产、晏婴、叔向四人居宾位,自居主位,各为赞颂。”赵岐自为写真,乃画史上第一人。蔡邕,“灵帝诏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兼命为赞及书。”著录有《讲学图》、《小列女图》。
汉代的人物画迹,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始,陆续见之于书面金石著录,多为祠墓碑阙石刻画像,以及铜镜上的画像等。
近世考苦发掘中,实物遗存之人物画迹,题材范围更广,数量亦大,如帛画、壁面、木板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其内容之丰富,技法之多样,洵称博大雄健,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对后世人物绘画传统之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代、关于绘画的功用,已出现初步的理论。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谓之“恶以戒世,善以示后”,乃为“教化”之先声。迨至唐代,张彦远论述两汉绘画云:“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进而论述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绘画的教化功用,贯穿于整个古代绘画史,而其主要载体,便是人物画、此外,对人物画创作的原则,也有初步论述。如刘安《淮南子)云:“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又云:“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
魏晋南北朝时代,人物画继承两汉传统,仍居绘画主流地位。绘画题材除肖像、历史故实外,道释尤为兴盛,士女、风俗亦已兴起。人物画之分科,初具雏形。绘画形式多为壁画,并有故实与肖像,于此期大量出现。宫室之中,多为壁画,史籍所载甚多。《汉书》云:“武帝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之图,以赐光。”又云:“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王充《论衡》云:“宣帝时图画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后汉书》云:“永平中,显宗追思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麟阁、云台之图,乃为表彰功臣烈士,后世帝王尝仿之。又《历代名画记》云:“汉明帝雅好图画,别立画官,召洽博之士班固、贾逵辈,取经史事,命尚方画工图画。”《后汉书》云:“(灵帝)永和元年,置鸿都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当时宫殿之外,贵族府邸亦有壁画人物,其著名者为恭王刘余之灵光殿内壁画,题材十分丰富,而以人物画为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黄帝唐虞……下及三后………忠臣孝子,烈土贞女………恶以戒世,善以示后。州郡学堂,亦有壁画人物,《玉海》云:“成都学,有周公礼殿,云汉献帝时立,前汉文翁石室在焉,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汉明帝时,佛教东传,佛画也随之引进,《后汉书》云:“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着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丈六尺而黄金色。
了卷轴画。这个时期,个人样式开始凸现,不同格体竞相争辉,出现了影响后世的人物画家,以及标程画史的人物画作,是我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代。
三国时著名人物画家,为吴之曹不兴。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引蜀僧仁显《广画新集》云:“昔竺乾有康僧会者,初入吴,设像行道。时曹不兴见西国佛画仪范写之,故天下盛传曹也。”故此,史称他为“佛画之祖”。又尝作巨幅画像,《历代名画记》引唐许嵩《建康实录》云:“连五十尺绢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失尺度。”此外,善画人物者,尚有魏之曹髦、杨休,蜀之诸葛亮等人。
两晋著名人物画家,有晋明帝司马绍、卫协、戴逵、顾恺之,以及荀勖、张墨、王廙、王羲之、史道硕、谢稚、夏侯瞻等人。司马绍,《历代名画记》云:“最善画佛像,《蔡谟集》云:帝画佛于乐贤堂……谢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卫协,《历代名画记》云:“孙畅之《述画记》云:《上林苑图》,协之迹最妙。又《七佛图》,人物不敢点眼睛。顾恺之《论画》云:七佛与大列女,皆协之迹,伟而有情势。………谢赫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卫协画为当时人所重,故有“画圣”之誉。戴逵,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云:“善
图贤圣,百工所范。”《历代名画记》云:“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又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又云:“及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释氏,范金赋彩,动有楷模。”《图画见闻志》云:“今之仪相,始自晋戴逵刻制梵像,欲人生敬,时颇有损益也。”戴氏父子善铸造及雕刻佛像,史称“二戴像刻,历代独步”。
顾恺之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最重要的画家,如巜晋书.顾恺之传》所云:“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在故实、道释、肖像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历代名画记》云:“多才艺,尤工丹
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后世人论人物画,遂有“阿堵传神”之语。又载,他于瓦棺寺画维摩诘一躯,“直打刹注百万。…及开户,光照一寺,
洛神赋图(局部)东晋·顾恺之
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评云:“顾生首创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唐张怀瓘亦评云:“像人之妙,顾得其神。”在顾氏传世的三篇画论中,有两篇是论述人物画的。①《魏晋胜流画赞》一篇中,他提出“迁想妙得”这一概念,评述魏晋两代画家的作品,见解精深,洵为后世画评典范。在《论画》一篇中,阐述传写要法,提出“以形写神”法则,进一步具体化了“传神”理论,亦为后世人物画者之圭臬。后世画人物肖像,日传神写照,盖出自此。对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历代名画记》评云:“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评云:“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这种“紧劲联绵”、“春蚕吐丝”的线描,后来发展成为白描一体。明何良俊《四友斋从说》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