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冯沫:从色彩狂徒到水墨君子

冯沫 ·79225 浏览 ·2020-04-27 09:20:50

文/ 陆旭迎



  无疑,画家冯沫,是当代画坛特立独行的优秀艺术家,他是一个以极致精神追求艺术的人,也是一个对美好生活极度热爱的人。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情结和文化情怀,在当代画坛格局及思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冷静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冯沫

冯沫作品


  朋友们心目中的冯沫,是一个不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净,喜欢艺术,仅此而已。在这个时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相对于低调谦和的为人,在艺术上,冯沫却是一个十足的狂徒,张扬而又犀利,从他早期的作品上不难看出,那种发自内心的、睥睨一切的、桀骜不驯的霸悍的恣丽跃然纸上,哪怕一片树叶、一只羽鸟,骄傲的姿态不遮不掩。他是那种典型“我手写我心”的人。


冯沫

冯沫作品


  十年之后,悬挂于广东省文化厅大堂那幅名为《巴山粤水情绵绵》工笔巨画,依然云未蒙山,溪水潺流、小鸟啾鸣、红叶依然艳丽。相比于一些权威的大家,冯沫无论是年龄还是艺术之路,还是稍微显得“浅薄”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却是唯一被破例收藏并展示于此,更让人侧目的是,该作品是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作了批示,让广东省文化厅代替接收的藏品,这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掂量其艺术分量和象征意义。


冯沫

冯沫作品

  不为人所知的是,这幅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艺术家冯沫工笔画的收官之作,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008年5月,他从四川成都来,在广东东莞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就一直在做着深刻的思考,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甚至于禅道。画完之后,他笔一掷,便去了江西景德镇,去往了一个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之境。他新的艺术生命也开始于这一次决绝的出走与重启。


  整整十年,曾经的工笔画家冯沫便静静地蛰伏在炉火千年未灭的景德镇古窑边,用一种全新的笔触和风格阐释着他在这个阶段对艺术的见解、对人生的感悟。在这个阶段,他俨然被骄阳蒸发掉的露珠一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冯沫

冯沫作品

  又一次见到他,在他位于景德镇古窑遗址旁的工作室,他依然披着一头蓬松的长卷发,神情寂寂而又目光犀利,在工作台前专注勾勒着青花瓶子,他总是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创作,在创作中融入了他对艺术对人生的体悟,所以他的作品丝毫没有匠气。十年前,他便是这样的神情,专注而恬淡地完成名为《巴山粤水情绵绵》的巨幅力作。


  去景德镇的时候,他未到不惑之年,单枪匹马,凭借一支画笔,一腔热忱,充沛的精力,和远远超越年龄的高深的艺术造诣,落笔成珍,挥毫可范。很快,他在赣鄱大地便声名鹊起,成为各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对象。


  十年间,冯沫的艺术路径有了极大改变,可谓是石破天惊。从工笔画到写意画,冯沫的艺术进阶之路走了整整十年,这种转变和提升,显得那么的浑然天成,不纠结,不娇燥,不拖冗。这种改变,任何艺术家都是不敢轻易尝试的,但冯沫敢,他不但尝试了,而且做到了。从其作品中,哪怕一帧寥寥几笔的小作品,均可读到他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毅然决然的态度。

冯沫

冯沫作品

  冯沫是一个勤勉思考的艺术家,艺术是他心灵栖息的巢穴。在景德镇时期的写意花鸟画,得益于他深具工笔花鸟画的坚实功力,更擅长以色造线、以线造型,把客观物质对象的形、质、神表现得十分准确,在线与色交融合一,使观者只见物象,不见色线,正如春风拂面,意中留痕。


  其近作《墨竹图》,表现的是闹春的麻雀、婆娑的春竹。细读此画,似感春风拂面,竹枝随风摇曳,麻雀相对无语却顾盼生辉,欲静还动,通篇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画家以线造型,笔力纤柔劲挺,疏密聚散,繁而不乱,密而不塞,兼具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感。画家以其扎实的造型功底为依托,用不断强化线感的节奏来突出个性,有意淡化竹子的刚直,用柔顺的线条和纯粹的水墨去体现,他笔下的《墨竹图》,统领于画面整体的气氛和意境中,契合于朴素自然的审美取向中,显得更加柔韧内敛,也更符合作者的思考,兼以极致的个性来触动读者的心。


冯沫

冯沫作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近十年,冯沫在对“柔竹”题材作品描绘时,执着地围绕意象这一主题去调动笔墨要素,线条柔韧含蓄而又刚直不阿,色彩淡然而又稳健,一种蓬勃待发的张力夺画而出,生命的冲击力尽情迸发。可以说,冯沫的墨竹,隐却了竹子自身的形式美,脱离了具象的审美意趣,上升到一个精神思辨层面,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言物。赏析其画作,不难发现其中画家对中国画本源精髓的神韵直取,如惠风和畅于箫歌,似霞光洒落于倩影,逸美溢于笔端,质朴寄予真情。


  不单竹如此,菊如此,梅如此,兰亦然,但凡出现在他笔下的种种花草鸟虫,他几乎都能都抓住自然物象与人的本体精神相契合的传统文化特质,拓展到了题材本身的精神内涵,以创造性的笔墨语言,用自己对艺术人生的感悟来营构内心的理想主义,塑造出了一个个意境优雅、浪漫抒情的理想世界,在淡然与沉稳中阐释着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人格理想,演绎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冯沫自号“散人”,缘于他喜欢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自由地创作,采用极尽随意和极其简炼的线条加以皴染以达到增加艺术表现力和画面生动性,时代感。写意水墨画,是冯沫长期艺术实践所独到擅长的,特别是下笔取直的高难技法,这得益于他从少年开始便临习书法,三十年如一日,昼夜不舍,将风格独特的书法融入其画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新文人画风范,他极其注重形态神韵,尤为注重造型上的精准,哪怕片叶只羽,均以极尽简练的线条随意勾勒,加之淡墨渲染,便能跃然纸上,这就归功于他长年不辍基本功训练,特别是最近五年,他如痴如醉地,近乎走火入魔般地学习、临摹历朝历代的不同书体,在学书法过程中,敢于打破规范、刻板的传统用笔方法,不拘法度,将中锋、偏锋、侧锋、逆锋、干笔、湿笔及破墨等手法运用,以书入画,融会贯通,成就了其写意画的艺术高度。


冯沫

冯沫作品


  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冯沫认为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强烈个性化的区别于其他人的艺术语言;二是要有高深的创作能力,不随意而为一蹴而就;三是出神入化的意境及信手涂来的自由放逸的笔墨。这就是冯沫一以贯之所追求的作画目标。所以,熟悉冯沫的人,都知道他作画全凭情感运笔,不娇不作,下笔取直,这便是他的独到之处,也是他的性情之处。


  赣江淘尽又风流,得意毋须逐浪舟,深耕砚田江寒澈,临风把酒话春秋。如果说,十年前的冯沫,在艺术上是狂狷的,那么,十年之后再次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艺术家冯沫却变得宁静自然。他经历了名利沉浮,在欲望的潮汐退去之后,成熟了。他的艺术、思辨跟他的阅历一起,走得更远了,他稳重却不失倜傥,依然脱洒不羁,淡泊人生,远离利禄。


  这就是真实的冯沫,未曾走远的冯沫,堪称君子的冯沫。(完)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书法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