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话画

郑国伟(玮) 来源:中国美网 ·6613 浏览 ·2019-11-29 14:14:01

 

郑国伟


个人简历


郑国伟(玮):潮籍、军旅画家。毕业于广州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公安消防文联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

作品《世界瞩目》入选全国第七届体育美展

《墨竹工卡坡地》入选全国民族百花奖美展《士兵出击》    獲建军八十五周年暨第十二屆全軍美展优秀奖

《焕彩年华》    入选建军八十五周年暨第十二屆全軍美展

《劳动快乐》    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速写《峨庄人》被岭南美术馆收藏

获《卫士之光》金、银、铜奖

结集出版《当代名家速写――郑国为作品》《当代名家水墨人物――郑国伟作品》《潮汕印迹》

 



文/夏国伟

画,是图画,更是语言,也是文章;画者在倾诉,闻者在感受。画,是音符,更是旋律,也是乐曲;画者在吟唱,听者在和韵。画,是表演,更是技艺,也是游戏;画者在演艺,观者在赏阅。

 



    画画是次于果腹和遮体之事,因此,不能太当真。当真了便“执著”,执著了便为其所累。话虽如此说,人生如戏的理儿谁都懂,但大多都把这“戏”演得情之深、爱之切而终其一生无怨无悔。我也是如此,自己明知画事为游戏,却一直游戏人生,数十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真是个“痛并快乐着”。也许这就是天性,是追求,是宿命,认命罢了。于是便下定了“我不下地狱谁下”的决心。态度有了,天赋也有一些,就是毅力不足,信心不够。仔细思考,这也不全是本人的缘由。先说毅力,几乎是一天到晚地画,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画,日复一日,体力不支,精力不够,力不从心,画的仍不如意,有些茫然,有些迟钝,时有怠慢。可以说是信心打了折扣。


 


    中国画历史悠久,有形的标尺高高地耸立着,无形的标尺无尽地延伸着,一步一步地攀爬,不怕劳顿,不辞艰辛,希冀能早日接近光明的峰巅。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你,单就传统而言,几十年的努力甚至耗其一生心血也不一定能学得来、弄得通,甚至连门都没入。即便如此,天天还想着标新立异,画得像谁也不对,画得不像谁自个也拿捏不定,于是嫌疑自己,还能画下去否?


 


    说到底中国画博大精深,这条道水深着呢!说形,便以“似与不似之间”几字概言,就看你如何去解释,文辞描述不能达意,且越描越糊;于是又回到中国画的写意的意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笔,以书法用笔入画法,“宜圆、宜平、宜重、宜留、宜变”,讲究笔力、笔性、笔顺、笔意;说墨,“墨分五色”、“墨分六彩”,焦、浓、黑、灰、淡也好,黑、白、干、湿、浓、淡也罢,这些话在外邦人的语汇里是找不出来的。笔即笔,怎么有那么多名堂?墨即黑,咋又分五色呢?但国人是懂的。因为国人血脉里有笔情墨韵,这笔墨情韵是千年来酿成的,是本民族文化、精神、人文、哲学、审美、习性等诸多元素催生的,有点玄,但玄得有理,玄得妙不可言。因此说有民族性,有魅力,吸引着画中国画的人为此倾其毕生精力致力于它的研究。


 


    然而,中国画的精神之境界,总让许多习画者找不着边际。在画里头,纯理性的画是图识、标本,所以不能在画中说理;画着画着,没有理的支撑,画中无物,笔墨无神。西画的理是物理之说,国画的理是伦理之说,都是理,道非道。中国画的理是广泛的,是超然物外的,是主观的色彩点染的,它源于中国文化的厚重,所以画中国画就得遍读群书,就得渐修顿悟。修身养性是中国画的根本,“画到最后画的是修养”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匡衡凿壁”、“孙敬悬梁”那样地修读已非吾能,凭点悟性,散些时日,从师长处讨得一丝毛皮也算作“亡羊补牢”。画画之事,说大,终一生之功未必得逞;说小,也就是东涂西抹,画点自己心性的东西权作消遣。画画犹如过日子,花点心思去经营,心思到了,日子便会越来越好。


 

    中国有句老话,“道在足下”。这“道”既指路途,又表示理念;“足下”,既象征千里之行,又是一种自信。这一古老的箴言在告诉我们,无论征程何其艰辛漫长,只要充满信心,脚踏实地,亦步亦趋,始于足下,你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不知我的目标在哪里,但画是放不下的,它给我带来的不止是痛苦,更多的是快乐。“道”仍在我的“足下”,我深信:人生无苦亦无乐,苦尽则甘来。




    中国美网(中国美网新入驻艺术家郑国伟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工笔情怀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