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吉娃儿说】成都的端午习俗……

美网会员 ·22751 浏览 ·2020-06-22 18:35:42

 据文献记载,端午节在唐宋时即已在四川广泛流行。《岁华纪丽谱》记:是日,“医日鬻艾,道人卖符,朱丝彩缕、长命避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四川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如悬菖蒲、艾蒿于门,缠五色线,挂香囊,吃粽子,划龙船,抢鸭子等等。此外,人们还要煎百草洗澡。四川有民谚:端午门挂菖蒲草,熬锅艾篙洗水澡。作为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另外,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用蒜片炒的苋菜。据说可以化人腹中的猪毛。划龙船,也是民间过端午节最闹热的活动。

 

1

端午节?老成都的“猪肉节”!

端午有许多别称,如夏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等。但是在老成都,端午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猪肉节”,那时候,成都的社会底层只有过节才吃得上猪肉,所以端午节便有了“猪肉节”这个俗称。

 

端午习俗 

2

悬艾叶菖蒲

据《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记载,每到端午节,成都城乡都要打扫卫生

流行在家门上挂上陈艾、菖蒲,据说可以避邪、消灾,并用陈艾、菖蒲熬水洗澡,可去疮毒,谚云:“端阳不浴艾,死后变妖怪”。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习俗 

3

给女婿送伞或草帽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中记载,过去在成都部分郊县农村,端阳流行“送伞”。女婿在婚后第一个端阳要备上九个粽子、九个盐蛋、两瓶酒,携妻子到岳父家过节,岳父母受礼后,要赠给女婿一把新伞。女婿回家时,不论天晴下雨都要打伞回家,有庇护之意,望婆家照顾新媳妇。在繁体字中,“傘”是拥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儿女,人丁兴旺。


端午习俗 

 

4吃苋(xiàn)菜

以粽子和咸鸭蛋闻名的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虽然排不上“老大哥”,但也是节日间的“老资格”,这一天,成都人民吃粽子、咸鸭蛋、炒苋菜,所谓谓吃了苋菜永不忘“汉”,抒发巴蜀人民一种爱国思绪。


端午习俗 

5点雄黄

成都人民历来有饮雄黄朱砂酒,饮酒时用指头沾几滴涂在小孩的额头、鼻子、耳朵上,相传可防蚊虫叮咬。

 

端午习俗 

6打李子

以前的端午节,成都人还会去郫县望丛祠对歌赛歌。《郫县旧志》中记载:“望丛祠,即二帝陵边,端午日,游人如蚁。农民竞田歌,声闻数里。”人们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李子专往大姑娘、小媳妇的头上甩。据说谁挨的李子多,谁就生儿多,所以想好多抱孙子的婆婆些大早就拉着媳妇到望丛祠去捡李子。

 

端午习俗 

 

7佩香包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还记载孩子们佩戴五色丝线缠绕的粽子和用棉布、丝线缝制的香包,内装雄黄、苍术、丁香、细辛、白芷等中药。相传可以避毒虫、瘟疫,年轻妇女还将艾叶、蒲叶或石榴花插在头上以避邪。


端午习俗 

 

8成都药店收购蛤蟆入药

《成都中药》中记载每年端午节起,成都各药铺开始大量收购癞蛤蟆,将其浆包挤破,取其浆以制蟾酥到五月十五大端午才结束。成都人常用这样一句话比喻祸事躲不开“癞蛤蟆躲端午,躲得过初五,躲不过十五”。


端午习俗 

 

9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成都端午节传统活动之一,始于汉,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锦江就是成都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场,后来锦江河床升高,水位降低,成都市区的龙舟竞渡停止,竞渡活动移往新津、金堂等地进行。


端午习俗 

1984年端午龙舟会(图据新津县档案馆)

10抢鸭子

除了划龙船,抢鸭子也是一个重要节目,组织者事先准备好活鸭放入江中,一声令下后,参赛者们从四面八方向鸭子扑去,最后谁抢到手的鸭子多,谁就是胜利者。

 

端午习俗 

 

 

1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成都人吃粽子自成一派,咱有自己的“粽子江湖”——马鞍东路,这条街上,无论什么店铺,在端午节到来的前半个月都会临时改行卖粽子,而且十有八九都以“婆婆”命名,马婆婆、杜婆婆、陈婆婆、杨婆婆……

 

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



(本文由会员自行上传,其发布的图片,文字等内容由会员本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也未用作任何商业用途。本站拥 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端午习俗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