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高玉亮近期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受记者专访。这位中国欧楷研究会首任会长、教育部中小学生书法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在言谈间展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远思考,以及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高玉亮,1969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市墨香浸润的胶河生态发展区城律村。幼承庭训,六岁即在祖父高士杰先生严格的指导下执笔习书,从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从城律村小学到胶州三中,至山东省纺织工程学院美术系,再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的深造,高玉亮的求学历程始终交织着对艺术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心性的锤炼。”高玉亮坦言。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他“笔耕不辍”,将实践感悟升华为理论。2017年成为他学术生涯的重要节点——9月27日,他以精湛造诣摘得第七届中国硬笔书法家交流高峰论坛全国桂冠,同时获评“全国规范字书写注册高级教师”、“中国硬笔书法高级讲师”及“国家培训师”;同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正式聘请其为客座教授(国家正教授级别),对其跨学科的艺术教育成就给予高度认可。
2018年初,高玉亮在家乡组织创立胶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并亲任主席,致力于推动基层书法普及。同年3月,其贡献获得国家级肯定,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民革青岛市委员与教育部中小学生书法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玉亮持续关注青少年美育。他将书法艺术与儿童心理学研究相融合,探索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书法教学模式,使传统技艺在童稚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高玉亮教授身兼北大光华管理学背景与书法艺术专长,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教学岗位上,融管理学视角于艺术教育实践,着力构建新时代书法教育体系。他主持的中国欧楷研究会已成为楷书研究与创作高地,同时作为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理事持续引领学术方向。
在全球化冲击与文化自信重建的时代背景下,高玉亮教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他将书法艺术融入教育学与管理学的探索,正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开启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