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的选择》连载五十二: 范畴:气韵

作者:陈雨光 陈旭 来源:中国美网 ·99598 浏览 ·2019-10-18 10:20:46

   一、情绪的形性

   气韵是情绪的形性,是中国画的“大象”与“大音”。作为范畴,它本质上还是四个字:“我感到了”。

   在以“笔墨气韵为表征的诗意哲思”中,已非常深入地探讨了以“魂、骨、舞”为内涵的气韵坚持,并分析了这一坚持的文韵之境与乐舞之境,使气韵之象音成为中国画本生的美知。接着,还给出了“气韵是组织原则”这样重要的命题,并从知觉心理角度触及了这一命题的有关范畴。这一认知的重要目的在于:

   中国画的气韵,是否真正地让你感知和感动。中国画的心理实验证明,确有气韵存在。凡是有中国画鉴赏力的人,都为中国画的气韵所感知且感动。这完全符合领会心理学的实验目的。根据笔者的心理体验,对中国画而言,若从艺术的整体出发,创思的活过程的组成部分(如神秘的洞察、沉思和启发三个阶段),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关系,让你的创思成为过程

的活的流力,这是一个类似神经的组织,又是一个类似经络的结构。在这个意志的空间构成中,活的流力一气,就是这一神秘关系的统摄。它的有节奏的流动,使图有了象的结构,使象有了乐的结构,并使中国画有了“大象”与“大音”。这类领会不单是理智的,也是欣赏的、感悟的、富于情感的。因为气韵不是显突的结构,而是隐嵌的结构。它深藏于表象的背景之中,当你欣赏时它可能有所显露,但它又拒绝让你完全感知;它是艺术美知中最为神秘的所在。因为它存在于部分的关系中,只有整体才能领会。在现实社会,大师的艺术风范,显示历史流动的作品文范,都充溢着气韵的美知。它是中国画的实在,是艺术的组织,是价值的无形之手,是生命的无音之律。于是,就出现了关于基于范畴整体的为什么问题:为什么气韵是中国画的构造之神?华夏的智者在面对空间结构时,为什么不像西方智者那样首先看到的是距离与透视,而是无形的气?作为生命的呼吸,作为本质的结构,对中国画而言,气韵空间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还是从中国画的整体性谈起。在天人感应及其相关范畴中,已就中国画的创思特点做了分析,它是一个直觉的感应图式,即从意的境界出发,让气统摄点线的流动,从而致生情操的形性,以满足思的创立本能(格调)。可见这是一个由“意——气——格”的过程。对于中国的哲思习性而言,对过程结果的感知不是知性而是悟性,它体验的是气韵飞动,而不是透视规则。这是中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均为排列组合,组织美的感知,一为气韵美,一为规则美;前者感知的过程是一元结构,后者感知的过程是二元结构。二者的美感体验非常不同。正因为这一点,我们不能用“拿来”的范畴解义中国的绘画。

    当然也不能表面化地认为气韵只是精神的体现。要看到它的组织性本质。    气韵在中国画中的组织性本质,源于中国人独持的看,即中国哲学的气理阴阳说,这是中国特有的空间构造观。朱熹说得非常好:“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理之至上标准为太极,它表达了一个宇宙的整体观;气禀受了静动之理,使生阴阳,宇宙发生论的两个根本成份就这样在理气之学上明确了;而阴阳的相交又再生五行,五行则再生所看到的物质宇宙。由宇宙发生论可知,太极图像实际上为万物的演化规律,而气又系太极之道,其游、升、动之性与沉、降、静之性致生两仪,致生聚散;气聚,就形成万物:气散就消亡万物。万物生则乐之舞之,气之韵之。

     若把理气形性的学说与心理知觉的形性学说加以比较,会发现许多相同的所在,即都是心性致形的规律。但也有本质区别:理气之形是直觉之形,不是为什么的逻辑,而是我悟之形,因此它是一个混沌的实体;知性致形是分析之形,是为什么的逻辑,是视知觉之形,因此它是一个概念(可理性诠释)的实体。这一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引发了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思维方式取向:引入西方的思想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古典哲学。严复等人的翻译行为,王国维的思想引入行为,1915年西方哲学在北大的设立行为,杜威和罗素的北大讲学行为,都是这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取向。它表示了一个需要时代精神的古老国度,是用怎样的行为,体现着迈向现代的思考。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首先拿来了思想方法论,特别是逻辑学?作为中国画的现代取向,作为气韵组织机制说的现代诠释,又该怎样思考呢?


   二、信息组织

   从信息论角度讲,气韵的阴阳五行演化,要做到气动神飞,经络畅通,首先要遵从交流原则,即有效地进行交流信息的组织。你的思想要让人看得见,一个思想的形性便成为一个艺术的信息组织,或者说成为一个有结构创意感的情绪交流。作为艺术信息的思想形性,在交流中要做到艺术打动,就必须符合交流的基本构成要求。对于中国画的气韵而言,这一结构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内容:比如,要让人进入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思想,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交流的通道;在这个通道中,艺术编码的系统设定必须是可以互为理解的,即法则应该共有共识;作为艺术交流的介质,如绘画语汇,应当明确:在一个简单的交流行为中,可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背景信息。这一看似简单的结构,内蕴之深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清。后结构主义等等流派均从中汲取养份。

   有了信息论,气韵的组织模式变得非常复杂。它已不是点线的组织,在艺术编码的体系中,至少有四个因素(点线、视觉空间、色彩和程式)阻碍着气脉流通。不能把艺术的交流理解为我画你看,把艺术的创立理解为我思你想。结构中的每一环节都可能致使交流中断。在信息社会,如果没有了交流,艺术就必然成为痛苦的艺术。它并不意味别人不理解你,你可能首先没有理解社会。

   对于结构关系的深入理解,是艺术革命的重要动因。比如语言的风格与社会风格问题,透视空间的民族性理解问题,你、我、他对形性共同理解的思想关联问题,点线性与明暗性的法度冲突问题,色彩与空间的矛盾问题,色彩与点线的冲突问题等等,都可能引发新的思想与革命,特别是显突前景与隐嵌背景间的互蕴交流,强势信号与弱势信号间的平等交流,更是现代艺术的思考重点。这一切都为气韵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者:陈雨光 陈旭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本文连载  后续内容请继续关注  每周一 周三 周五 进行更新


             本文为中国美网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美的选择,五十一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