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的选择》连载四十五:未知结构(彼岸哲学 一 神秘美)

来源:中国美网 ·75736 浏览 ·2019-09-25 09:32:40

    作为艺术的神秘性,一直是美的最高追求。

   在艺术史上,山水中无限意蕴的空白,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条忧郁和神秘的大街,都是未知的神秘。分离与组织、连续与邻近、气韵与情绪也都是倾向于整体的神秘。正是这一神秘,致生了最有价值的想象。在倾向于神秘的层面,对虚无的感召,似乎成了伟大艺术的标志。人们之所以对经典有着无限的遐想,就在于经典无一例外地具有极大的神秘 一 超越虚无的神秘力。似乎艺术的魅力就是“谜”。

 

神秘美,美的选择,四十五

刘正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8×68cm

 

它用谜样的魅力把美一级级地引向无限的空间。也许在某个瞬间神智触摸了美,若同灵魂的闪烁让美好的顿时开光,但意识马上又变得模糊,又被无限莫名地遮掩;那张令人难忘的小脸应该是实在的,因为表情总流露着诱人的意蕴,但谁也说不清其全部涵义;被感到愈没感到,是此在却总在彼处向感觉召手,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也许这就是通向最高殿堂的艺术,就是最令人神往的美。

   当美的神秘作为再现的概念,美便表现为崇高。这是一切有艺术感的至上追求。艺术所概念的崇高,是呈现无法显现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生命意蕴的观念。当艺术是宇宙、世界、善良、真知、正义、平等、博爱、诞生、发展、消亡的观念象征时,艺术表现的是不可表现(神秘的难以捕捉)之物,它是“此在”所呈相的张力,正缘于张力的崇高,艺术才让知觉得到了对“未定性”(神秘)的昭示。而未定性的昭示又成了美感结构中的最高层级,成了艺术求索的终极之思。

   在艺术的无限之旅中,魅力总以“未定性”为生命,一切艺术的所思都是对命运虚无的所思,艺术的魅力终极于对命运虚无的超越。恰是在这层意义上,“此在”的艺术呈相了“彼在”的昭示。我们说,在面对命运与虚无时,艺术的崇高成了生命的存在,就是说,这个存在是以崇高为意识的,它是瞬间的“此在”,却是永恒的“彼在”。

   在艺术的发生史中,伟大的思想多诞生于对“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的理想之中,这是一种对无限的渴望,它表现了有限的生命对无限意义的求索。作为一个重要的运动:在有限的范围内显现无限的手法,被标志为由古典取向现代的主要特征。艺术之所以有历史的感动,就在于它表现了趋向于无限之旅的崇高。在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中,命运的虚无总让人产生艺术生命的紧张度,正是这种对虚无的紧张,使渴望生命的艺术思想史成为艺术发生史中的张力,并驱策艺术由有限趋向于无限。在我们所看到的古典精神中,虚无的张力被呈相为永恒,古典精神之所以“永远重要”,就在于它是对无知的超越,当秩序、规则、法度被逻辑为倾向于永恒的经典时,经典的形式虽终未在永恒中寻找到自身的位置,但因对虚无的紧张所引发的思想张力,愈成为艺术得以摆脱命运束缚的精神,这个精神象征了趋向于无限的崇高,从这个意义说古典就是永恒。在艺术的无限之旅中,形象终因意蕴而有了崇高感,屈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正是这一崇高形象的写照。因此,对艺术未知的求索,恰是此在的我思达于彼在精神时所趋于的永恒。如果艺术缺少了这一崇高精神,缺少了对神秘的美学思考,由意知结构所感悟的意象就缺失了生命的意蕴,作为哲学精神的中国画就缺少了表现力。因为一旦丧



 

神秘美,美的选择,四十五

龙国屏《赠雨光》

 

失了作为生命的张力,作为知觉的表现力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画所讲究的画外之意,在另一层面被表现为对时空的超越。在艺术的无限之旅中,笔墨的崇高并不是彼岸的神圣,而是彼在的意境。此在的我思之所以有艺术的精神,就在于这个精神意象了时空的未定性,超越此岸的不是精神的神,而是令艺术神往的“境”。时空的运动性,在一瞬的直觉中呈相为静态的“境”,“超越至境”成了中国画最有时空感的张力。这是华夏笔墨对人生无常、命运无常、生命无常的深层思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还有什么比时间流失、生命消亡更让人恐惧、伤感!当此在的感叹成为彼在的虚无时,张力便成为时间的超越,华夏古典以至境的超越表现了超越时空的崇高,彼岸就在当下的顿悟之中,这种对时间流逝的不确定性和瞬时性的伤感,成了华夏之美的心理结构,它以独特的至境超越,在“人格”中获取了时空的“总体意义”,它不同于古希腊“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境界在华夏之美中不是对彼岸向往的永恒理式,而是“当下即彼岸”的禅。有人说,中国哲学没有彼岸性。我不敢苟同。只要存在对无限时空的超越意识,就必定有对彼岸的向往,因为艺术的想象就是超越虚无的勇气,只要有意象的精神就有倾向于彼岸的张力。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永恒的神性,一个是此在的禅。

   作为未知结构,崇高的艺术总面向“无、虚、静、空”,这是认识发生的又一层面。艺术所指向的无限,是心灵的无限构筑,作为艺术的心灵,是用艺术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属于心灵的世界中,艺术构造的是生命的意蕴结构。我们说,走进艺术,理解艺术,就是要用灵魂去触摸生命的本质。当倾向于虚无的张力,以艺术的想象让人知觉到生命的意蕴时,中国画“无、虚、静、空”的“大道”结构,便呈相为“大象”与“大音”。在“无、虚、静、空”的无极殿堂中,艺术是在用禅悟解生命,华夏笔墨是用生命的符号表现生命的体悟;走近艺术,对生命中无限意义的寻求,就如同用双耳悟听生命意蕴的诗,它是精神的崇高,是觉悟的禅,是无声的大音,是无形的大象,是无意的大道。正是这个永无止境的意境,让“无、虚、静、空”不仅成为中国画面向崇高的对未知的超越,亦成为中国画美的结构的最高层级一对彼岸美的至极悟境。如果说,艺术具有永恒,对无极之境的寻觅就是艺术追求的永恒。



 

神秘美,美的选择,四十五

黄春福《木瘤根雕.智者》38×21×36cm

 

   艺术的无限之旅,使艺术发生史的理解具有了新的意义。当用自然秩序的“进化”理解艺术时,艺术的进化就成了由低一层级向高一层级的化运。在艺术的视域达于高一层级时,进化并不意味着原生态的消失;相反,各层级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当伟大的艺术以高雅的经典标树一个时代的文范时,通俗的艺术可能正悄然地向经典文范发起挑战,它以永不满足的善变性向经典述说着生命的意蕴。正是从这个意义讲,作为美的结构,都是在多元互补中发现着结构的进化,虽然它是由低级的向高级的,由简单的向复杂的,但它并不意味着这种互补的运动就一定是“进步”(进步是革命运动所致生的意义;它象征了对一个问题的历史性解义)。即使站在高一层级上,也没有理由责问下一层级的生命意蕴,这只说明了不同角度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还是那句话:是片面的深刻。

    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任何建构所面对的都是生命的意蕴。

   在整体的无限冲突中,视角的局限使美的多层结构具有了各自的深刻。没有人能看到作为整体美的广延空间,没有人能理解作为系统的全部构成,二度中的三度永远是一个不完全知觉的视错觉。因此自远古“看”的觉醒以来,无论是地平线原则、重迭梯度原则还是游移立体原则,看的片面性始终成为艺术取向于无限的致因;而这,又恰是艺术取向于多元结构的致因。片面的深刻决定了美的多极结构的合理性。只有从多极、多元、多层、多面的角度理解美的结构性,美 一 作为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作为一个时代的核心存在,才能最终被发现。因此,在美面前,谁也没有权力认为他的艺术是唯一的。在广延无限的美的空间中,美的寻觅者只能触及片面的深刻;任何美的创意面对的只能是片面结构中的冲突;艺术家精力的有限性,更制约他仅能面对一个问题。从这一现实出发,证明了唯一艺术的可笑性。在一个多样性、多层次的结构中,艺术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在任一层级中,艺术只要存在,存在就会以艺术的方式言说有意蕴的话语,它是生活;尽管生活是片面的,但它是生力与活力的诗。在倾向于整体的深刻中,具有生活张力的诗成为生命的意蕴,可能它只居于小零的位置,不张扬,不显露,却仍然深刻,因为它是以历史为生与为活的存在,生活的历史造就了生活的史诗,它虽然仅从一个片面慨叹深刻与冲突,但却让人从整体中感悟到了意蕴与美。

    这也许就是美的选择的真实意义。



 

神秘美,美的选择,四十五

孙建东《赠雨光》45×63c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神秘美,美的选择,四十五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