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不能让疫情和偏见阻断文化交流——访《杜甫》纪录片导演迈克尔·伍德

来源: 新华网 ·5648 浏览 ·2020-05-12 15:02:07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播出单集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引起广泛关注。该片导演、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部纪录片让不少英国观众增进了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他期待英中两国未来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不要让疫情和偏见切断两国之间的文化连接。

《杜甫》一片时长59分钟,上月初在BBC播出。作为该片制作者和主持人,伍德在片中不仅盛赞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还借哈佛大学知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评价,将杜甫与西方文学巨匠但丁、莎士比亚比肩,同时对中国诗歌和文化的悠久传承给予很高评价。

伍德认为,这部纪录片在英国播出“恰逢其时”,在疫情阴霾下发出微弱光芒,为西方观众提供新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中国,去了解中国人的感受和想法”。

伍德说,纪录片播出后,他收到许多西方观众的积极反馈,“他们告诉我,很高兴能在疫情期间看到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还有观众向他打听英国哪里可以网购到英文版的杜甫诗集,想要趁居家隔离期间潜心阅读。

“宅家抗疫的英国人因为这部小小的纪录片而对中国产生兴趣,”伍德说,“纪录片产生了实际影响,为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理解提供了帮助,这正是我喜欢制作纪录片的原因。”

伍德曾制作并主持超过120部纪录片,包括《追寻文明的起源》《亚历山大东征传奇》《印度的故事》等。他撰稿并主持的《中华的故事》2016年在BBC等媒体播出,讲述中国从古代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深受西方观众欢迎。

他说,正是在拍摄《中华的故事》期间,他意识到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在西方鲜有人知,于是他萌生了为杜甫单独制作英文纪录片的想法。

去年秋天,他和拍摄团队从河南巩义出发,沿着杜甫生前足迹重走西安、成都、重庆、长沙等地,跨越半个中国,以西方人的视角和叙事方式,追述中国“诗圣”漂泊动荡、忧国忧民的一生。

伍德说,在采访拍摄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国古老的诗歌传统仍在继续传承。“我和许多中国老百姓交谈,每个人都能和我聊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门前读《春夜喜雨》的小女孩,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杜甫草堂的成都老人,湖南读诗会的成员,给杜甫诗作谱曲演唱的大学生们……从他们身上,我清楚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

在伍德看来,杜甫的诗句千古流传,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人性最闪光的部分,比如忠诚、友谊、博爱、坚韧、良知,能够跨越语言、种族和时间。他相信,即便诗句从中文翻译到英文会损失部分意境,也不会影响西方观众的理解。

“身为纪录片导演,我深知没有哪部纪录片是完美的,唐诗的复杂性让这部纪录片更是如此。但我愿意尽力而为,向西方观众展示一些可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他说。

除了纪录片导演,伍德还是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学教授,以及英中了解协会主席。伍德说,他在不断探寻中国文化的魅力。“我坚信文化交流能消除偏见,促进不同民族互相理解”。

谈到眼下的新冠疫情,他提到,英中之间的许多正常交流不可避免地因此中断,他非常不希望看到中西文化连接因疫情和偏见而中断。“我期待疫情尽快过去,”伍德说,“更期待我们能一起努力,搭建更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文化桥梁,共同消除偏见。”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杜甫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