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通达之境”—— 明天艺术中心开幕展

来源:中国美网 ·11302 浏览 ·2023-10-29 22:43:59


 

展览名称通达之境——明天艺术中心开幕展

策展人:王从卉,宁文

展览总监:马俊杰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锦 苍鑫 陈彧君 邓乐 方力 傅中望 管怀宾 郭典 郭晋 郭伟 何工 何汶玦 贾涤非

焦兴涛 李纲 梁铨 刘虹 毛旭辉 时子媛 苏新平 王川 魏青吉 向庆华 忻海洲 熊宇 徐震

杨冕 杨述 叶洲 一山 应天齐 余友涵 曾梵志 张奇开 张羽 赵能智 周春芽 朱德群

开幕时间:2023年10月28日(周六)16:30

期:2023年10月28日至2024年3月28日

地点:明天艺术中心(四川天府新区长湾艺术公园)

主办单位:四川长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知美术馆

媒体支持:

新华社、央视新媒体、中新社、中青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数字四川、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发布、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频道、华西都市报、四川交通广播、成都商报、川观新闻、凤凰艺术、乐游、腾讯大成网、YOU成都、网易、新浪四川、Artalpha、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中国美网、在艺、1314艺术与设计杂志


展览工作团队:

展览助理:杜昕翕、邹万希

展览设计:邵世民

媒体宣传:胡嘉会

20231028日,明天艺术中心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长湾艺术公园内正式落成,与此同时,首展《通达之境》正式开幕。通达之境是一种内心的智慧,意味着个体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并以更通透、宽容、睿智的态度去接纳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达自在之境。


 

通达之境——明天艺术中心开幕展

 

明天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由知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王从卉女士和宁文女士联合策展,展览在通透阔朗、水景环绕的长湾艺术公园中围绕水的智慧为主线,由静、镜、境三个篇章推展开来,呈现了38位中国著名现当代艺术家的46件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展品主体来自四川长湾文化艺术公司的收藏体系。


对于静、镜、境三个篇章的策展结构王从卉进一步阐述:第一个是安静的静,展现万物生发的源头状态;第二个是镜子的镜,从镜子中看到幻变,拥抱生命之绚烂与蓬勃;第三个是境界的境,从繁华归于平淡,回到宁静的境界。



 

中共眉山市委副书记、天府新区眉山党工委书记赵文峤先生



 

四川长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家妹女士


 

从左至右:艺术家一山先生;知美术馆馆长、“通达之境”策展人王从卉女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


 知美术馆学术总监、“通达之境”策展人宁文女士



明天艺术中心是由四川长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座实验性艺术空间,总面积5000平米,由当代艺术馆、经典艺术馆与科技艺术馆等多个部分组成。本次开幕展在明天艺术中心当代艺术馆举办。


 


 

通达之境”展览现场



四川长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由四川世地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旨在放眼未来艺术与科技、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新趋势,打造整合收藏、展览、教育、活动为一体新型艺术机构。明天艺术中心将联合美国新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安博教育科技集团等机构,为艺术家、艺术院校学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体化的艺术实践与应用型教育方案;与此同时,明天艺术中心还将为四川天府新区的在地群众长期提供公益性文化与研学活动。

第一篇章: 静。

生命之初,混沌之静,孕育万物之源



  

《无题》,朱德群,1982,纸本水粉,45.5 × 63 cm


 

《无题》,余友涵,2013,布面油画,88 × 79.5 cm



朱德群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与余友涵创作于2013年的《无题》静默相对,深邃幽远;穿越历史的时空,呈现出自我与自然的共生万物周而复始逍遥自在。



 

《灰色3号》,苏新平,2012,布面油画,138 × 113 cm



新平《灰色3号》弥漫着灰蒙蒙的烟尘,这既是中国北方的固有色调,又抑或是他儿时记忆中的切身感受。在苍茫广袤之变中,孕育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红色指印》,张羽,2015,纸本水墨,120 × 120 cm



张羽《红色指印》的意义价值在于他通过日常的、重复的行为,把水墨转化为一种带有纯粹的仪式感知日常仪式至关重要,至一的红色中包含着每一日的累积。


第二篇章: 镜。

进入展览的第二篇章,由混沌之静逐渐步入幻变之镜,拥抱生命之绚烂蓬勃



 

《柔》,一山,2020,不锈钢,100 × 80 cm



在一山的观念性装置作品《柔》中呈现了对“水之柔”多维度的表达:将不锈钢变形成流体起伏,体现钢中有柔、柔中是钢,钢与柔对立统一、相互转换。而镜面的起伏则带来观众与作品的双向交互,观者亦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2010》,方力钧

右:《无题2010 04》,杨述

明天艺术中心“通达之境”展览现场



 

《天下-蓝》,徐震,2013,装置,68 × 50 cm


杨述的抽象作品《无题》与徐震的《天下》则都呈现出生命的自由飞扬与肆无忌惮。


 

 

2010》,方力钧,2010,布面油画,140 × 180 cm



“在水这样博大的包容体面前,不管生死都复归平静“,方力钧曾说到,“可以说,水是人类所有关系的总和,它与人最亲近同时又最危险,是最不确定的东西。”方力钧在作品《2010》中呈现的一跃而起的大鱼与与波澜就以超现实的风格体现着这一隐喻。



 

《绿狗》,周春芽2003,布面油画,250 × 200 cm



在周春芽的《绿狗》中,艺术家以象征宁静(爆发前的宁静)、浪漫和抒情的绿色来描绘动物的形态,从而以一种轻微的威胁、轻微的幽默形式,喷射出能量和侵略性。可以说,“绿狗”是一个符号,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危险。



 CMYK-水图》,杨冕2010,布面丙烯,140 × 200 cm



而杨冕笔下之水则是另一种奇妙的微观视角,在《CMYK-水图》中,杨冕以创造性的观念使用印刷的四个基本CMYK 圆点的方式来讨论以工业方式产生的印刷品对世界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作品图像源自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水图,呈现出对水之象深入的图像分解,在波粒二像性的维度对宏观世界进行微观探索的艺术哲学方法论。


第三篇章: 境。

在体验了混沌之静、幻变之镜后,展览在第三篇之中逐渐回归至通达之境。



 

《喝茶去》梁铨,2013,贴纸,45 × 60 cm


 

啤酒和面包》贾涤非,2011,布面油画,50 × 60 cm


“通达之境中,策展人选择将两件自然淡雅、极具生活化的作品——梁铨的《喝茶去》与贾涤非的《啤酒和面包》并置在一起。初看极简,细品则变化万千。梁铨曾说道:在人人都追求激进浓丽的时候,独自品味,固守清淡,也是一种态度。在这里,精神的自在与肉身的通达合为一体。


 《风景》曾梵志,2005,布面油画,170 × 250 cm



曾梵志创作的风景系列绘画透露着一种永恒的逃逸的观念:人类的孤独落寞,在乱草荒野中的脆弱感都是潜藏在生命深层的情绪体验,如曾梵志所说这些不是真实的风景,而是一种妙悟的体验。在带有启示性的风景中,人类不断探寻着回归内心家园的去路。



 左:《存在 20230919》,叶洲;右:存在 20230701》,叶洲

明天艺术中心“通达之境”展览现场



近些年来,叶洲选取时间作为其抽象艺术的切入方式和线索。相对以前的创作,2023年的新作《存在》,在经历了青春、生死、 爱情、选择的困境之后,更加自由与洒脱。生命是一个个的瞬间。从宇宙尺度,瞬间即是永恒。



 《真实的赝品——制造》,焦兴涛,2012,玻璃钢,110 × 100 × 170 cm



 回响室,时子媛,2016-2017,陶瓷、可动装置,300 × 265 × 30 cm



同样呈现于展览第三篇章的两件装置作品——焦兴涛《真实的赝品——制造》与时子媛的《回响室》构建出过去与当下的对话。时子媛说:“‘石’是我表达个人具体观念的载体,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石,从而探讨感官感受、个人经验与判断之间的关系。”而焦兴涛的《制造》,“看上去是具象的,但它同时又是高度抽象的观念作品”,策展人宁文认为,“它像一件极少主义的作品。干净,简洁,朴素,超越并再现了世俗事物之外的价值。看似平凡普通之物(纸盒),却极具社会性、精神性与批判性。”



 《四条屏》,傅中望,2013,铜 ,330 × 105 × 177 cm



水,在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绘画以及艺术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哲学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常以水作为比喻,用以表达关于人性、道德以及社会的思考。“以水为德”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崇尚与尊重,也体现了东方文化追求和谐的同时又百折不屈的精神追求。明天艺术中心开幕展“通达之境”以“水之智慧”为主线,传递了如水一般,柔软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但始终如一的态度。


自明是智慧的开端,爱的起点,恐惧的终点,创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通过慈悲,勇敢与智慧,走入“通达之境”,走向一个,更广阔的明天。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