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画家杨则袁的艺术人生

杨则袁 ·32457 浏览 ·2019-03-26 11:26:45

杨则袁,艺术人生

 杨则袁个人简历


 杨则袁: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职业画家,笔耕不辍于绘画之中半个世纪有余,8岁拜著名画家吴一峰先生为师,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理论系学习,毕业之后为找寻失散多年的同胞妹妹而游历山水之间达18载,寻亲经历荡气回肠,感人至深,悲苦的人生历程也成就了他艺术上一个又一个高峰。杨则袁是一个油画家,更是一个国画家,他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创作的国画作品大胆吸收了西画中的光影、色彩并采用三维立体的时空概念表现自然环境,创造了新概念山水画作品的创作,对当今画坛来说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思想开创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思路、新形式,具有跨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悲苦成就了事业

昔日寻亲18载    成就一生艺术缘

  任何一个有大成就的艺术家,似乎都与“苦难”两字相联系,或自己性格使然,或外部环境造成。拿二十世大画家来说,如黄宾虹的画在当时受到冷遇,不被重视,李可染遭受批判受到政治迫害,石鲁遭受的苦难更胜一筹,承受了非人待遇。尽管他们遭遇了困苦,但却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作品。莎士比亚说过“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大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画家杨则袁是一个性格刚毅、有着大勇大智的人,他的一生苦难经历不为人所知,他曲折的绘画道路更是闻所未闻,他忍耐,他有坚强的毅力,然而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他展示给人们的绘画作品从一个侧面告诉读者“苦难”和“曲折”考验了他,也成就了他。


杨则袁,艺术人生

老照片儿时合影

(一)苦难的童年使他性格变得坚强。

 杨则袁一九五二年出身在四川一个普通人家,同胞妹妹仅比他小一岁,五岁时父母离异,父亲不知去向,母亲改嫁到马家,杨则袁兄妹俩也随母到了马家,继父嗜酒如命,本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兄妹俩的到来而更加窘迫,继父也因此与其母亲经常吵架,母亲埋怨我们兄妹俩而影响她的幸福,食不裹腹,衣不遮身便成就了必然结果,从小便失去了母爱和父爱。在那个“大跃进”前后年代,他生活在这么一个家庭,兄妹俩经常没有饭吃,相依为命的他和妹妹只好吃饭馆里人家的剩汤剩饭,睡在剧场的屋檐下过夜,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他仍照顾着妹妹,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最令杨则袁撕心裂肺的是在他五周岁时,他母亲把妹妹送给人,从此杨则袁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妹妹,也成了他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妹妹送人的那一天,他下意识地始终抓住妹妹的手,然而小小年龄哪敌得过母亲的双臂,妹妹走了,他永远忘记不了妹妹呼着哥哥的悲惨哭喊声,那一刻杨则袁呆呆地一个人站在街上很久很久,他感觉得很冷,路人和街景都是冷漠,那一天他似乎也长大了很多,懂得什么是亲情。随着两个新弟弟的诞生,好景不长,杨则袁也送给了一个王姓的铁匠,王铁匠老夫妻二人无子无女,进了王家一年多,日子倒也过得安静,似乎“悲苦”的命运沾在了杨则袁身上,二老相继去世,对杨则袁又一次打击,那时杨则袁才上小学二年级。杨则袁再一次进继父家的门,然而日子却比以后更加难过,忍辱负重,沉默寡言,成了杨则袁无声的反抗,他暗下决心,好好学习,长大了找到妹妹一起过好日子。悲惨的童年浇铸了杨则袁坚强的性格。


杨则袁,艺术人生

梦 69×69cm


 (二)初始的学画定下了终生大业。

  世界上好多事情是歪打正着,一个偶然的机遇也许成了终身职业,成绩好人却瘦小不语的杨则袁引起了图画老师又是班主任老师王连芳的注意。在那“自然灾害”的日子,大家都没有吃,老师却给了两个馒头给杨则袁,这成了杨则袁以后永远忘不掉并要报答老师的终生信条,因为在杨则袁那个没有饭吃的年代,两个馒头贵过两块金锭。老师的温暖拉近了他与老师的心,他在老师家看到了老师的画和素描,时间久了对画产生了兴趣,由兴趣到爱好,杨则袁终于产生了学绘画的念头,并以天天画画来排解思恋妹妹的情怀。在班主任王莲芳老师的推荐之下,杨则袁有幸成了画家吴一峰的第一个弟子。尽管那时他还是个“被管制的坏分子”,杨则袁认定了要跟他学画,老师要他多读书,苦练基本功的教导他终身难忘。“文革”中杨则袁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生活无着落,家里也没人要他,他小小年纪担当了养活自己的重任,割草、拾破烂、拣废报纸换成钱,勉强吃一顿,以维持生命,尽管日子极端艰难,杨则袁还省些钱买纸和笔,坚持画画,不忘吴一峰老师的教诲。本来就瘦小、命运不济的杨则袁在一九六九年十月下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成了一名知青,白天干农活,晚上坚持画画,没有钱买纸他就用废纸画,他对着大山呼喊,朝着河流唱歌,他要用手中的画笔排解心中的忧愁,用画画发泄心中的种种苦怨。生活的艰辛,前途的渺茫,他绝望过,他想到过自杀,就在最难的时候是农民兄弟温暖了他,给他以生活的信心,是思念妹妹的情怀鼓舞着他要坚持活下去。八年知青生活磨炼了杨则袁的意志,他创作了“快乐山村”系列组画,一直保留至今,由于他的勤奋和刻苦,杨则袁终于在“文革”恢复高考后,在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走进了大学殿堂,圆了自己的梦想。



杨则袁,艺术人生

青城的树  68×46cm



(三)大学生活和十八年寻亲写生历程,提升了作品的境界。

 艺术作品贵在一个高格调、高境界。在天津美院学习期间,他除了苦练绘画的基本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上,因为他没有忘记吴一峰老师和他讲的儒、、释、道的很多道理,以及笔墨的运用,审美观念的提高等等,尽管那时他不很懂,但到了大学回想起吴老师的教导,再加上他在大学里交上的从德国回国的周老师所讲理论,茅塞顿开,他把周老师所讲的空间感、透视观与中国传统古典哲学相结合,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有了创新的动力和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大学毕业后,杨则袁回到了成都,搞美术设计挣到了一些钱,但是他一心要实现自己小时候在妹妹被送人的那一刻许下的愿:一定要找到妹妹。于是踏上了一条十八年寻亲写生之路,他一边四处打听妹妹的下落,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写生创作,杨则袁是一个意志刚强的人,他三十岁离开成都寻亲,一直到四十八岁,由于实在无指望找到妹妹方回到成都,即使如此仍然以成都为中心到处打听妹妹的下落,可想而知,这十八年岂是一般人所能忍耐和承受得了的,春夏秋冬,寒去暑来,翻山越岭,饥寒交迫,死去活来,意志不可摧,几次高烧病倒都是农民兄弟用土药救活了他,他永远忘不了吉林延边朝鲜族的老乡把他从死神线上拉了回来,对农民的感恩之情也成了他创作的激情和动力。写生路上数不尽的山川河流使他感受到了山川河流的生命,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没有山川河流就没有天灵生命,正是这长期的写生生活,使杨则袁的审美观和思想境界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也因此带动了作品的创新和发展。


杨则袁,艺术人生

青城山下 79×50cm


 如果人在人生低点或极端悲苦的情况下,首先失去对自己的信心,那么将是没有希望的,也是成不了大事的。可以这么说,杨则袁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过多的磨难以后,总能让他看到希望的阳光,在铁匠夫妇、小学班主任老师王连芳、画家吴一峰、知青生活中的农民兄弟、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延边朝鲜族农民大哥等等,都是他人生境遇中的恩人,正因为此,他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更加促使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艺术的创新中,结出丰硕成果。妹妹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是人们相信随着杨则袁艺术作品面世和他艺术经历被更多的人知晓以后,他妹妹的音讯也许能被他接收,兄妹俩将会团圆,在杨则袁的作品中渗透着过多的悲苦,也洋溢着对今后生活的喜悦和奋进,这一幅幅画作已成为一封封寻亲的信件,期待找回他失散多年的妹妹。祝君好人有好报,一生平安!


艺术作品展示


杨则袁,艺术人生

秋水寒 79×50cm


杨则袁,艺术人生秋天的树 80×54cm


杨则袁,艺术人生秋天的松林 79×50cm


杨则袁,艺术人生山野之秋 120×70cm


杨则袁,艺术人生幽深之路 79×50cm


杨则袁,艺术人生雨中白桦 80×54c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杨则袁,艺术人生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