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原型是什么?以往有各种假说,如蟒蛇、鳄鱼、大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羊、狗、虎、河马、恐龙、鹰、松树、云、闪电、龙卷风、虹、极光、黄河、星象等等,似乎愈讨论分歧越大。其实最直截了当的鉴别方法就是以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为据。这个字的特点是:前有大头,后部为几乎蜷曲成环形的短躯。可以说,凡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形象即为龙。在商代以前,原始社会中与甲骨文“龙”字相近的艺术形象首推红山文化中的蜷体玉龙。其显著特点正和甲骨文的“龙”字一样,躯体蜷曲,有的首尾连接成环形;也有缺而不断的;还有蜷曲程度较缓和,整体如C形的。但其前端都有一个被强化和神话了的大头。蜷体玉龙的形象传播面如此广泛,历时如此久远,造型如此固定,不能没有与之相联系的神话寓意以及作为其构想和造型基础的自然界中实有的生物。只不过大部分细节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已无法将这个神话勾画完整,然而通过红山文化的蜷体玉龙“能短”、“能小”的一面,故可作为土德之瑞的代表。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