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愿为青史录丹青

来源:半月谈网 ·44847 浏览 ·2020-07-02 16:48:56

半月谈记者 冯源   

“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绘画无疑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只是画作保存从来不易,不少前代名作或毁于浩劫,或流失海外。谁能有幸一览海内所有中国绘画存世作品呢?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一幢6层办公楼里,一支团队为这个理想已经默默工作了15个年头。他们多方奔走,搜集世界各地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心整理,运用最先进的摄影、印刷技术,将画作的动人妙谛化为一部部图录极尽清晰的图像展示。


丹青

《宋画全集》书影 谭逸帆 摄


文心一脉焕新光

浙江与中国绘画有着深厚渊源:“南宋四家”主要在临安(今杭州)创作生活;“元四家”长期活跃在江浙一带……千年丹青文脉,如何化为今日更深沉的文化自信?

2005年7月,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提出《宋画全集》编纂出版建议。师法近代浙江美术史名人黄宾虹参与编辑的《神州国光集》,《宋画全集》希望把宋画这座中国绘画的高峰,完整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历经5年辛苦,2010年9月,《宋画全集》编纂顺利收官。以此项目为基础,经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批准,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正式启动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项目。团队希望,将断代美术总集的长卷一角,接合为中国美术的瑰丽长卷。

大系计划收录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1.2万余件(套)作品,涵盖年代上起先秦,下至清末,共计62卷、220余册。据团队介绍,全套大系摞起来会有近4层楼高。

“研究作品要看原作,为了保护又不能经常看原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认为,大系陆续出版功德无量。“即使不能接触原作,我们也可以深入、全面、清晰地了解作品。”

筚路蓝缕竭精诚

大系编纂之初,作为主要责任单位的浙江大学,没有一张清代以远的藏画,没有一处像样的编纂场地,没有一台专门的仪器设备,也没有一支技术支撑团队,更没有一条与海内外文博机构畅通联络的渠道。有的只是填补中国绘画大型集成空白的一颗决心。

“三顾茅庐”的故事,一遍遍上演。

为宋画风格奠基的南唐山水宗师董源,传世之作已极其稀少,但每一幅对大系而言都不可或缺。为拍摄其名作《寒林重汀图》,从2006年到2008年,团队4次远赴东瀛,拜访珍藏此画的机构——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恳切沟通之下,终于让该所同意展示这件镇所之宝。完成董源另一幅杰作《夏景山口待渡图》的拍摄,则是团队三赴辽宁省博物馆才等到的机会。

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分社图像采集与处理部副主任郭彪是2007年上半年参加编纂工作的。当时,他还是浙大艺术系的研究生。“当时拍摄项目组就两个人,行李加起来倒有100多公斤。”郭彪说,为了搬设备赶拍摄,许多同事都有过惊险经历。但是,当煌煌大册陈列满架时,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足为外人道了。

精益求精裕后昆

从《宋画全集》开始,大系的编纂工作就以工匠精神为旨归。拍摄之后,还有电分、拼图、匀图、排版、调色、校色……环节再多,一丝不苟。

半月谈记者走进项目电分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将一张8英寸乘10英寸的反转片卷上滚筒,她要用一道道胶带把胶片与滚筒紧密固定,并以填充液“赶”出两者之间的气泡。这件不容有失的工作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之后,电分机才能扫描出高清晰度的图像。

打样之后,项目组还要想方设法对比原作,不断调整裁切。在打样工作区,桌子上有个小罐子,里面放了半罐报废的刀片。正在用美工刀裁切样张的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报废刀片过去两年已经装了三四罐。

日本的印刷专家评价说,大系印制像素之精细,到了所呈现图像基本判别不出瑕疵的地步。目前,大系已出版的《宋画全集》《元画全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等国外上百家重要文化机构收藏,成为中国赠送给世界的一份文化新礼。

15年,不能说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中国绘画色彩斑斓的千年历史,大系团队深深地知道,努力,还未有穷期。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丹青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